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在今年6月由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这十年”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经过不懈努力,首轮“双一流”建设总体实现了阶段性目标,若干所高校逐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目前,在我国“双一流”建设的持续推进下,高质量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体系正在形成,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奠定着坚实基础。
首轮“双一流”,见成效
多校官宣,“第一档”
2021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明确了“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要点,从整体发展水平、成长提升程度、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同视角,考察和呈现高校和学科的建设成效。据软科(ID:zuihaodaxue)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15所高校展示了学校整体层面或学科层面的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结果,均为一档。
据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2022年2月25日消息,教育部“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专家组对苏州大学第一轮“双一流”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学校在整体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成长提升程度等三个维度均被评为第一档次;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在学校2022年毕业典礼上透露,武汉大学首轮“双一流”建设三大总体指标评价结果均在第一档。
还有一些高校,则官宣了其在学科建设中的突出表现。如北京交通大学“智慧交通”一流学科在教育部评价中,获得“第一档”(显著)的总体评价;西南交通大学的交通运输工程在“双一流”建设所有评价维度中获评“第一档”(优秀)。
“优等生”,这样炼成
在首轮“双一流”建设周期内,高校改革发展成效明显,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迈上新的历史起点,高校的发展更加突出重点、聚焦难点,更加坚持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
在首轮“双一流”建设周期内,东华大学于2018年1月公布《东华大学“现代纺织科学与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提出到2020年学校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稳居国内第一、世界一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进入前10%的短期建设目标;2020年8月,学校对照“双一流”建设方案总结进展成效,对标世界一流,立足国际领先产业,同时参照国内相近学科的“双一流”建设经验,提升优势学科建设水平;自2020年,学校启动实施学科交叉计划,依托纺织、材料、设计等优势特色学科,制定了13项学科交叉计划,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以具体可行的建设方案为指导,东华大学动态监测“双一流”建设成效,把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推向了更高水平。据学校官网显示,东华大学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圆满完成首轮“双一流”建设任务,各项指标均获得第一档“显著”水平,具备拟定一流学科培优行动方案的资格,可谓实至名归。
据四川大学官网显示,学校在首轮“双一流”建设中成效显著,整体建设成效被评为第一档。2016年国家启动“双一流”建设,四川大学在特色学科的基础上做加法,整合相关支撑学科优势资源重点打造了12个一流学科(群)、部署建设23个交叉学科平台,形成“12+23+x”的学科布局。同时,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等方面多点发力,如首轮建设期内新增高端人才400余人,国家级人才总数超过600人,人才数量成倍增长;牵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4项等一批重要科技奖励,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连续三年位列全国高校第1位,6篇高端智库成果获得总书记批示,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原创性研究成果......各项数据是四川大学首轮“双一流”建设卓越成效的有力佐证,五年一考,四川大学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在首轮“双一流”建设中,北京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多位“优等生”,在五年周期内,在探索更加适合自身发展道路、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建设和引进了一批一流师资队伍,培养了一批拔尖创新型人才,一批重大科学创新、关键技术突破转变为先进生产力,呈现了各自整体发展和学科建设的成效,也为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夯实了根基。
新一轮“双一流”,“优中选优”
随着今年年初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公布,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世纪工程进入新一轮的“施工期”。高教界再次把目光紧盯在学科建设上,一流学科的培育、深化、发展也成为中国高校创建世界一流、争夺发展优势的新焦点。
在2020年7月首次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教育部明确表示:下一阶段,我们将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这是“一流学科培优行动”首次被提起。今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要全力推进“双一流”高质量建设,瞄准国家高精尖缺领域,由具备条件的建设高校“揭榜挂帅”,力争在国际可比学科和方向上更快突破,取得创新性先导性成果。加大急需人才培养力度,扩大相关学科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再一次得到强调。
目前,已有多所高校官宣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培优行动”。据兰州大学官网2022年10月消息,学校首轮建设整体发展水平“显著”的草学、生态学入选“一流学科培优行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官网2022年8月9日消息显示,经过首轮建设期,医学院学科整体水平居于全国领先,临床医学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培优行动”;9月22日,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也在学院官网宣布,工商管理学科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培优计划;早在5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官网显示,2021年土木工程学科和力学学科均入选“双一流培优学科”。
学科是大学建设的龙头,学科建设的落脚点是引领带动全面建设。为了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下好“先手棋”,不少“双一流”高校也在相关信息中透露剑指一流学科培优行动的决心,以期通过“优中选优”提升学科竞争实力,早日建成“世界一流”。
一流学科培优行动中遴选的学科,更加强调世界一流、突出国家战略,更加彰显中国特色,这与“双一流”建设强调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相关概念不谋而合,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延伸和深化。进入“一流学科培优行动”的学科,是各高校的“当家”学科,也将成为各高校冲击世界一流学科的引领者与示范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有一流大学群体的有力支撑,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双一流”建设不仅是教育界的使命,更是教育发展的机遇。
首轮“双一流”建设已给我国高等教育格局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高校更加聚焦于服务国家需求、强化特色发展,做最擅长的事、做最有用的事。如今,新的“双一流”建设号角已经吹响,这一建设过程继续强调淡化高校身份,更加注重实际建设成效,在此背景下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将鼓励更多高校和学科参与到“双一流”建设中,发挥每一所高校在各自领域的优势作用。
[1]深入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人民时评)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5413271147418205&wfr=spider&for=pc
[2]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
转自:“ISE学术前沿”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