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新冠导致欧美国家预期寿命70年来前所未有的下降

2022/11/7 15:32:02  阅读:282 发布者:

1新冠导致欧美国家预期寿命70年来前所未有的下降

1017日,英国牛津大学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口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Human Behaviour 发表了新论文,这项研究指出,COVID-19 对人类预期寿命水平造成了长期冲击,导致全球死亡率发生了过去70年来前所未有的变化。

这项研究指出,继2020年全球预期寿命出现下降之后,西欧7个国家在2021年迎来了不完全但明显的回升,但美国、智利、东欧大部分国家的预期寿命持续下降。这些差异性趋势根据欧洲及智力和美国等29个国家的数据统计得出,体现出一些国家的人口在2021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比另一些国家更为严重。

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LE)是衡量人群整体健康的一个有效指标,常被用来比较不同国家的人群健康水平。2021年出现的预期寿命变化或许体现出非药物干预手段和疫苗接种在不同国家的不同作用。

研究团队利用29个国家2015年至2021年的死亡数据分析了预期寿命的变化情况。在他们分析的四个国家(法国、比利时、瑞士、瑞典)中,2021年的预期寿命回到了疫情前水平。论文第一作者、马克斯普朗克人口研究所的 Jonas Schöley 博士表示,这是因为这几个国家设法保护了老年人和年轻人。

其他西欧国家的预期寿命在2021年也有部分回升,但包括美国、智利、东欧国家(除斯洛文尼亚外,该国家预期寿命出现了不完全增长)在内的多个国家的预期寿命持续下降。

研究团队分析了不同年龄段的死亡率,发现相比2020年,2021年各国的新冠死亡病例似乎更多地集中在更年轻的人群(60岁以下)。他们还分析了截至202110月完成完全接种的人群比例,发现预期寿命下降与更低的疫苗接种率有关。

论文通讯作者、牛津大学的 Ridhi Kashyap 博士指出,2020年至2021年之间的一个显著转变是,随着疫苗开始保护老年人,2021年超额死亡率的年龄模式向年轻群体转移。

该论文总结道,由于一些国家公共卫生应对措施不力,它们出现了70年来前所未有的预期寿命持续将下降,它们还可能面临更长期的健康危机。

出版信息

标题:

Life expectancy changes since COVID-19

出版信息:

Nature Human Behaviour17 October 2022

DOI:

10.1038/s41562-022-01450-3

 

2我国学者在广谱新冠疫苗的免疫原构建新策略方面取得进展

厦门大学夏宁邵教授联合香港大学管轶教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曹华教授等在广谱新冠疫苗的免疫原构建新策略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广谱新冠疫苗的免疫原:谱系嵌合-突变补丁刺突蛋白”为题,在《细胞•宿主与微生物》杂志上发表。

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冠肺炎(COVID-19)持续大流行造成了巨大的公共卫生负担。尽管已经有多个新冠疫苗上市,但SARS-CoV-2变异株的不断出现对疫苗的有效性带来了巨大挑战。病毒基因组突变可能会在病毒传染性、致病性和抗原性等多方面改变SARS-CoV-2的生物学表型。但更重要的是,病毒刺突蛋白(S)的氨基酸突变可能导致病毒对由自然感染或疫苗接种诱导的免疫产生逃逸。与之前的变异株相比,OmicronB.1.1.529)变异株(包括 BA.1BA.2BA.2.12.1BA.2.75BA.4BA.5等)的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都显著增强。传统疫苗的研发思路可能难以应对新冠病毒的快速变异,迫切需要发展能实现广谱保护的广谱新冠疫苗。

发展广谱新冠疫苗最关键的难题是如何构建出能够诱导广谱保护的免疫原。为此,夏宁邵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谱系嵌合-突变补丁”的免疫原构建策略,即通过对抗原性差异大的毒株进行S蛋白的结构域嵌合重组和突变改造,评价筛选出免疫原性强、抗原性互补程度高的免疫原组合,实现更广谱的抗原性覆盖。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将B.1.620变异株S蛋白的N端结构域(NTD)与Gamma变异株的受体结合域和S2亚基(RBD-S2)嵌合重组,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其他影响抗原性的RBD突变,成功构建了免疫原性强、抗原性与原型S蛋白(STFK)互补的嵌合免疫原STFK1628xSTFK1628y

其中,由STFKSTFK1628x组成的二价疫苗在动物中诱导了高滴度的广谱中和抗体,能有效地中和各类VOCVOI变异株,包括Omicron BA.1BA.1.1BA.2BA.2.12.1BA.2.75BA.4BA.5。在仓鼠攻毒模型中,证实该疫苗能够高效保护新冠原型株和BetaOmicron变异株的直接攻击。

更重要的是,该研究还表明该二价疫苗可以阻断病毒从接种过疫苗的仓鼠传播到未接种过疫苗的个体。值得一提的是,两种新的免疫原STFK1628xSTFK1628y均是在Omicron出现之前设计构建的,却能高效诱导针对Omicron各种变异株的广谱中和抗体,表明该研究提出的免疫原构建新策略具有前瞻性。这些研究结果阐明了新冠变异株S蛋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特征,可为开发COVID-19通用疫苗提供新思路。

出版信息

标题:

Lineage-mosaic and mutation-patched spike proteins for broad-spectrum COVID-19 vaccine

出版信息:

Cell Host & Microbe18 October 2022

DOI:

10.1016/j.chom.2022.10.011

3

鄢慧民/石正丽/陈耀庆团队合作研发出广谱高效的新冠亚单位滴鼻黏膜疫苗

1011日,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鄢慧民团队,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与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陈耀庆团队通力合作,研发出一种广谱高效的新冠亚单位滴鼻黏膜疫苗。

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型的蛋白骨架设计将多个新冠病毒受体结合域(RBD)整合在一个重组蛋白之中,并筛选到一个包含RBD三体的高效真核表达且可溶稳定的免疫原3Ro-NC

3Ro-NC重组蛋白分子包含一个位于中间的DeltaRBD和位于两端的两个Omicron BA.1RBD3Ro-NCBALB/c小鼠体内免疫显示出优越的免疫原性。3Ro-NC通过肌肉注射免疫可诱导血清中高滴度的RBD特异性IgG抗体;并可高效中和目前所有SARS-CoV-2突变株假病毒,尤其对现流行的Omicron毒株的中和活性更突出。

基于RBD三体免疫原设计和高效的蛋白表达,研究团队深入探索并评价了三体RBD3Ro-NC)与重组鞭毛素蛋白佐剂(KFD)的组合剂型和经鼻腔黏膜免疫的策略。实验结果表明,3Ro-NC混合KFD三次滴鼻免疫(3Ro-NC+KFDi.n)可诱导ACE2转基因小鼠产生高滴度针对不同新冠突变株RBD特异的IgG抗体,而且相应抗体滴度均高于3Ro-NC加铝佐剂肌肉注射免疫(3Ro-NC+ALi.m)诱导的抗体滴度。值得注意的是,只有通过滴鼻免疫接种(3Ro-NC+KFDi.n)才能诱导唾液、鼻腔以及阴道灌洗液中有效的RBD特异IgA抗体应答。

进一步在三级安全实验室采用Omicron变异毒株对这些免疫后的ACE2转基因小鼠进行鼻腔攻毒,结果发现相比于未免疫对照小鼠,滴鼻免疫接种(3Ro-NC+KFDi.n)的小鼠肺组织中病毒拷贝数降低了85.7倍,与灭活疫苗免疫小鼠相当。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只有通过滴鼻免疫接种(3Ro-NC+KFDi.n)的小鼠,其鼻甲骨组织中的病毒拷贝数降低了13.6倍。此外,相比于灭活疫苗在肺部诱导产生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滴鼻免疫(3Ro-NC+KFDi.n)小鼠没有可观察到的肺部炎性病理。相关性分析显示,肺组织中病毒拷贝数的降低与血清中特异IgG应答相关。而鼻组织中病毒载量与黏膜分泌型IgA抗体的应答呈现显著负相关,说明黏膜IgA抗体应答在上呼吸道黏膜发挥了阻止病毒入侵和抑制初始感染的作用。

总体研究表明,RBD三体(3Ro-NC)新型免疫原配合重组鞭毛素蛋白佐剂(KFD)通过鼻腔黏膜接种可同时诱导产生高效的保护性系统免疫应答和黏膜免疫应答,同时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提供特异的抗SARS-CoV-2病毒Omicron变异株的感染和潜在的传播,成为一种极具临床应用前景的广谱高效抗新冠亚单位黏膜疫苗。

出版信息

标题:

A triple-RBD-based mucosal vaccine provides broad protection against SARS-CoV-2 variants of concern

出版信息: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11 October 2022

DOI:

10.1038/s41423-022-00929-3

转自:科研之友 ScholarMate”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