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E|Te与Se合金化,实现带隙连续可调:低成本太阳能电池的最新探索
2022/11/7 15:15:04 阅读:198 发布者:
第一作者:郑佳佳
通讯作者:陈超
通讯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研究背景
从1959年到2020年,全球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导致气温大幅上升、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频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0年提出了双碳目标愿景,旨在实现更清洁的能源组合,其中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具有战略意义。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成熟技术,经历了三代的发展。第一代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第二代是以CIGS和CdTe为代表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第三代是以有机聚合物电池、量子点电池、钙钛矿电池等为代表的新型太阳能电池。然而,上述太阳能电池仍面临制备复杂、成本高、毒性大、稳定性差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文章简介
硒(Se)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具有无毒、空气稳定性好、吸收系数大(>104 cm−1) 和制备温度低等优点,在光伏应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然而,Se的带隙为1.8 eV,不在单结太阳能电池的最佳带隙范围内(1−1.5 eV),这限制了Se太阳能电池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近期,华中科技大学唐江研究团队的郑佳佳等人提出了用窄带隙半导体——碲(Te)与硒合金化的方案,实现了硒太阳电池的带隙连续可调,相关工作以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ZnO/Se1-xTex solar cells为题于2022年9月8日发表在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期刊上。
图文导读
创新点一:Te与Se合金化实现带隙连续可调
研究团队将混合均匀的Se1-xTex(x=0.2、0.3、0.4和0.5)粉末作为蒸发源,采用热蒸发[如图1(a)所示]制备Se1-xTex薄膜。如图1(d)所示,Se1-xTex薄膜的XRD峰随x的增加,往小角度偏移;Tauc法拟合出其带隙与x呈线性关系,如图1(e)和(f)所示。当x=0.3时,Se1-xTex薄膜的带隙为1.36eV,对应太阳能电池的Shockley-Queisser(S-Q)极限效率最大,表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如图1(b)和(c)所示,热蒸发制备的Se0.7Te0.3薄膜表现出较好的结晶性与致密性,满足制备高效太阳能电池的要求。
图1 (a)热蒸发示意图;(b)退火前后Se0.7Te0.3薄膜的XRD扫描谱;(c)退火后Se0.7Te0.3薄膜的SEM图像;(d)Se1-xTex薄膜的(102)衍射峰;(e)Tauc法拟合Se1-xTex薄膜的带隙;(f)Se1-xTex薄膜的带隙与x的函数关系
创新点二:电子传输层ZnO可与Se成键,增强界面粘附性
为了增强功能层之间的粘附性,研究团队通过吉布斯自由能计算发现ZnO与Se在200℃的退火温度下可反应,从而增强ZnO与Se0.7Te0.3的粘附性[如图2(c)所示],并且减少界面悬挂键,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界面复合。如图2(b)所示,ZnO与Se0.7Te0.3之间会形成一层很薄的ZnSe层,作为电子传输的过渡层。最终,基于ITO/ZnO/Se0.7Te0.3/Au器件获得了1.85%的光电转换效率。
图2 (a)Se0.7Te0.3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图;(b)ITO/ZnO/Se0.7Te0.3/Au太阳能电池的能级图;(c)横截面的SEM图像
总结和展望
研究团队将30%Te与70%Se合金化,使Se1-xTex的带隙调整到S-Q极限的最佳值(1.36 eV)。另外,ZnO电子传输层暴露于表面的Zn2+在退火过程中会与Se结合,形成高质量的ZnO/Se1-xTex异质结界面。最终ITO/ZnO/Se0.7Te0.3/Au器件实现了1.85%的光电转换效率,且通过减少ZnO/Se0.7Te0.3界面和Se0.7Te0.3薄膜的缺陷,有望进一步提升器件的效率。该研究证实了ZnO/Se0.7Te0.3太阳能电池结构的可行性,为实现稳定、高效和绿色Se1-xTex太阳能电池奠定了基础。
转自:“科研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