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GW-ICC 报道 | 心衰管理论坛:积跬步,至千里,规范心力衰竭的管理策略

2022/11/7 14:50:59  阅读:229 发布者:

1026日,第33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2022心衰管理论坛顺利召开。心衰一直是心血管疾病领域尚待攻克的难关。在我国,心衰患病率持续升高,心衰患者的高住院及死亡率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沉重负担。近年来,心衰管理领域有不少新观念和新探索,特别是随着心衰中心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相关指南的落地以及规范化诊疗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推广。本次大会心衰管理论坛分为两场,分别涵盖了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管理,为广大心血管同道详细介绍了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的分类以及管理流程。

急性心力衰竭的管理

本节Session由湖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郑昭芬教授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艾力曼·马合木提教授担任主持。

首先,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王小芳教授以“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容量评价”为题,指出容量超负荷是心衰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这将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因此容量管理是心衰治疗的关键环节之一,而容量的正确评估是管理的基础。接下来,王教授详细介绍了正确评估心衰患者容量负荷的三个步骤,包括根据症状、体征初步判断容量状态,根据检查和化验协助判断容量状态,以及行有创监测精准评估。最后,王教授总结了评估流程,包括由简便到复杂,由无创到有创,由易到难,以及少数病例需结合多种评估方法。另外,王小芳教授也提到了评估过程的一些注意事项,并一一进行详细解读。

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徐东杰教授详细阐述了“正性肌力药物在急性心力衰竭中的合理应用”。徐教授首先强调了心衰急性失代偿发作是患者最危险的时刻,直接影响临床预后。当前正性肌力药物应用广泛,而其应用时机与心衰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徐教授结合既往研究证据表明地高辛的使用会增加心衰和房颤患者死亡率,此外PDE III抑制剂—米力农增加了不良事件的风险。徐教授指出,不合理应用正性肌力药是降低临床获益的重要原因。随后,徐教授详细解读了ESC指南及中国心衰诊疗指南关于正性肌力药物的推荐及应用策略。接下来,徐教授总结了正性肌力药物的分类,并详细介绍了每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适应症。最后,徐教授强调正性肌力药物不应长期使用,在临床实践中应该合理应用药物,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张瑶教授首先详细阐述了急性心力衰竭的定义,并根据ESC心衰指南总结了急性心衰的分类及临床特点。随后,张教授结合既往临床证据,表示心力衰竭患者的体重增加与不良结局相关。张教授认为对于心衰患者的容量状态评估,首先需考虑无创监测,包括体重变化与超声心动图改变等,必要时,再考虑进行有创检查,例如中心静脉置管以评估中心静脉压、漂浮导管测量右心房压力和肺毛细血管契压,及使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随后,张教授介绍了急性失代偿心衰的治疗目标,并根据中国心衰指南指出有液体潴留的急性心衰患者均应使用利尿剂。对于指南中关于急性心衰患者的利尿剂使用级别,张教授也作了详细的解读。最后,张教授总结道,利尿剂是急性心衰治疗的基石,合理使用利尿剂是急性心衰治疗的关键,但在使用过程中应当同时关注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及时调整用药策略。

本节最后一位讲者,来自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孔洪教授介绍了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监测的意义。孔教授首先概述了急性心衰合并肾功能损害的概况,并引出了心肾综合征的分型。随后,孔教授详细介绍了AHA关于心肾综合征的分类、病理生理、诊断及治疗策略。对于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孔教授作了详细的解答,并指出对急性心衰患者监测肾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接下来,孔教授阐述了如何根据eGFR、胱抑素与肌酐这三种指标,判断急性心衰患者出现肾功能恶化。对于急性心衰患者,如何进行肾功能监测?孔教授也从化验指标、影像学检查及容量评估等多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慢性心力衰竭的管理

本节Session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卢永昕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吴嘉慧教授担任主持。

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的黎励文教授带来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电解质的管理”的讲题。黎教授主要从低钾血症、低钠血症、高钾血症及低镁血症四个方面来介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电解质的管理策略。对于并发高钾的心衰患者,黎教授首先介绍了其常见病因、发生率、危害并总结了高钾的管理流程。随后,黎教授阐述了低钾的定义、常见病因、以及相应处理流程,并介绍了常见补钾药物的用法与注意事项。另外,黎教授也从病因、治疗策略等方面介绍了低镁以与低钠血症。最后,黎教授总结道,心衰患者易发生电解质失衡及相关并发症,从而影响预后,因此应积极寻找电解质紊乱病因且及时纠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吕强教授为各位同道讲授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价值”的相关内容。吕教授首先指出心衰住院是患者死亡的强预测因素。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够显著降低心衰再住院率,改善患者的药物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吕教授介绍道,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分为药物管理、每日监测体征/症状、坚持低钠饮食及常规运动管理。吕教授首先从用药说明、服药时间、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及常规变化管理等方面阐述了药物管理的具体过程。对于每日监测体征/症状,吕教授认为应当关注患者每日体重、水肿及症状严重程度的变化情况。另外,他也从教育目标及研究证据等方面介绍了坚持低钠饮食及常规运动的定义及重要性。

最后,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的黄峻教授对于急性和慢性心衰患者的管理作了精彩的总结,心衰管理论坛圆满结束!感谢所有付出辛苦的专家和积极参会的临床医生,感谢大会组委会全体工作人员!

转自:医谱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