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又一所大学的“扩张计划”落地。
近日,中国美术学院与杭州萧山区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中国美术学院国学院(湘湖校区)”。湘湖校区将成为中国美院的第5个校区。
近年来浙江高校“四面出击”,在全省各地频频开建新校区,仅今年,除中国美院外,还有宁波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规划或投用新校区。
大学“越变越大”的背后,是浙江的“高教强省梦”。
作为经济强省的浙江,高等教育实力相对偏弱一直以来是该省的短板,与其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匹配。为此,浙江鼓励本科高校提质、扩容,通过新建校区扩大资源等,目标到2035年高等教育整体实力和水平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全面建成高等教育强省。
来源:新华社
“四面开花”,规划、投建新校区
中国美术学院此次与杭州萧山区共建的“国学院(湘湖校区)”,将依托该校中国画、书法等优势专业,以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主。
据介绍,国学院将布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接续中国艺术古典脉络的“四院三馆四中心”建设构架:
“四院”为中国书画高等研究院、湘湖书院、艺术人文学院、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探索书院式教育、传习制教学;
“三馆”为国艺馆、湘湖博物苑(馆)、中国历代书画珍品馆;
“四中心”是汉字、山水、器道、造园研究中心,实施专项中华文化基因工程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湘湖校区是中国美院时隔一年后第2次迈出扩张步伐。去年9月,中国美院第4个校区——占地483亩的良渚校区正式投入使用。目前,中国美院跨杭沪两市,有南山、象山、张江、良渚四大校区,在校学生万余人、教职工约千人。
动作频频的还有宁波大学,今年该校一口气规划新建两个校区。
5月,宁波市发改委批复了宁波大学医学部(方桥校区)项目建议书。据了解,该项目位于宁波奉化区宁南新城,总用地面积约715亩,总建筑面积超过39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约54.75亿元,校区建设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食堂、学生公寓、体育馆等。
10月12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与慈溪周巷镇政府正式签署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宁大科院周巷校区。该校区计划于2023年正式投入使用,首批入驻师生规模约500人。
浙江的其他高校亦不甘落后。
今年8月,浙江理工大学临平校区正式启用,9月首批新生已入驻该校区。据了解,该校区总用地面积约517.114亩,共新建18个主要单体建筑、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2.48亿元。浙江理工大学的服装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时装技术学院,马兰戈尼时尚设计学院等,将从本部迁入临平校区,届时该校区将容纳师生总人数约8000人。
9月,位于湖州南浔的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南浔校区启用,迎来首批近5000名新生。该校区总占地面积1271亩、建筑面积46.7万平方米,设有31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后续在校师生规模最多可达1.5万人。
提质、扩容,补齐补强高等教育短板
高校频频扩张的背后,是浙江破解高等教育实力与其经济大省地位不相称问题的努力。
据教育部截至2022年5月31日的统计数据,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759所(不含港澳台地区)。其中,拥有普通高校数量位居前五的省份分别为江苏(168所)、广东(160所)、河南(156所)、山东(153所)、四川(134所)。浙江仅排名第11位,共有109所高校。
除了高校数量不占优势,浙江的优质高等资源也较为匮乏,特别是进入“双一流”高校建设序列的高校严重不足。
浙江所在的长三角地区,是“双一流”高校较为密集的区域,共有36所大学进入“双一流”高校建设序列,但各省的分布并不均衡。其中,江苏有16所,上海有14所,浙江仅有3所,分别为浙江大学(一流大学)、宁波大学(一流学科)和中国美术学院(一流学科),占比不到长三角“双一流”高校的10%。
做强高等教育进而跻身“高等教育强省”,成为浙江努力的目标。根据《浙江省高等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浙江目标到2025年,有4所高校进入“双一流”高校建设序列,12所左右高校进入全国一流行列,60个左右的学科进入全国前10%,部分学科(领域、方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500个专业入选全国一流专业建设点,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省。
到2035年,高等教育整体实力和水平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全面建成高等教育强省。
在家底不足的情况下,浙江如何实现“高教强省梦”?为补齐补强高等教育的短板,浙江主要采取了两大举措。
一是扩容,即增加本科以上的教育资源。浙江省教育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陈峰近期在公开场合表示,该省鼓励本科高校通过新建校区扩大资源,还将新建一批职教类本科院校,同时,通过学科建设,增加研究生的学位点。
二是提质,即增加高水平大学的数量和供给。陈锋介绍,浙江将办好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以及省重点建设高校等龙头学校。同时,多机制引进或新建一些高水平大学,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在浙江建一所中法工程师学院(暂名);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小而精、小而尖的学校,如甬江理工大学(暂名)。
(作者:葛熔金)
信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转自:“知还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