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j Comput. Mater.: 材料计算精度控制的关键—跨不同程序和方法
2022/11/3 11:29:30 阅读:192 发布者:
作为理论和实验的重要补充,计算材料科学已经发展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一种新型研究范式。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显著提升以及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程序的逐步成熟,极大地推动了电子结构理论的广泛应用。这些程序本质上都是基于相同的物理原理,即使用有限基组展开并自洽求解Kohn-Sham方程。除了基组的选择不同之外,不同的程序在计算过程中采用的近似手段和数值方法也有所差异。这样就会带来不同程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问题。此外,计算参数的设置也会导致计算结果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当使用的计算方法和参数不同,或当所考察的性质发生变化时,对这些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比较就存在着潜在的不确定性。
来自德国马普学会弗里兹-哈伯研究所的Christian Carbogno等,使用基于线性缀加平面波加局域轨道的全电子势程序exciting,基于数值原子轨道线性组合的全电子势程序FHI-aims,以及基于投影缀加波(PAW)方法的计算程序GPAW,系统研究了这三种基于不同方法的密度泛函理论程序在计算总能和相对能量时产生的数值误差。研究者通过分析71种单元素固体的计算结果,总结出数值误差的变化趋势,提出了一个简洁的分析模型用以估计二元、三元化合物中基组不完备性所引起的误差。这对于计算材料数据库中不同来源的数据的误差估计至关重要。这一工作为后续定量研究材料性质的数值误差以及不确定性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对于带隙、受力、振动频率以及相对能量等这类不随基组大小单调变化的更为复杂的性质。
该文近期发表于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8:69 (2022)
转自:“知社学术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