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涉足科研的萌新,尤其是刚被录取但尚未入学的准研究生们(所谓研 0 新生),往往对科研感到迷茫,很多人不知道如何选科研方向,如何确定课题,如何发paper,如何少走弯路等,这些不确定因素很容易让人感到焦虑。当然,也有一些“心大”的同学可能不会想那么多,但是却很容易陷入“我只要跟着导师走就行了,导师会给我安排好一切” 的思维误区。“迷茫”、“焦虑”似乎不仅是科研小白的“专属”,甚至可能会伴随整个科研生涯。你是否有同样的迷茫、焦虑?读了本系列文章,也许你心里就有了答案。
Hi,这里是《科研干货》栏目的第二期
#本期话题
#本期话题
你们组有“卷王”吗?你见过的或知道的最“卷”的人是什么样的?
“卷王出征,寸草不生。”
“宁可累死自己,也要卷死别人。”
“初听内卷不知意,再听已是卷中人。”
近两年,“卷王”一词横空出世,所向披靡,各行各业都开始了“内卷”的浪潮。迭代而生的“卷王”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并出现明显人传人的特点,超强的“传染力”一次次刷新了人类的认知新高度,并不断挑战人类的新极限。
那么究竟什么是“内卷”?
内卷的概念最初来源于人类学领域,由美国人类学家戈登-威泽提出,用来描述一种文化模式:当一种文化模式到达了某种最终形态之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使自己转变为新的形态,取而代之的是不断的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
如今,“内卷”已是一种网络流行语,指的是人们在竞争中彼此消耗的状态,类似剧场效应,剧场中一个人站了起来,其他人为了看到演出就必须站得更高,结果是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却没有看得更清楚。
“卷王”顾名思义就是“内卷之王”,比如10人竞聘1个岗位,每个人都拼命努力,结果是每个人都非常疲劳,但仍只有1人被录取,这个被录取的人就被称为“卷王”。卷王通常会带动自己身边的人更加努力,但是自己才是真正胜出的那一个。
在“内卷”的世界中,大部分人都没有自己的赛道和计划,只是因为别人在做,我也要做,常有欲与“卷王”试比高的心态,尤其在高校,“内卷”更是肆意滋生,已有郁郁葱葱,亭亭如盖之势,很多“卷人”立志要做人上人、卷中卷。
在人人“内卷”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过度“内卷”?我想最重要的就是摆正心态,学会与自己和解,扬长避短,减少与别人无谓的比较,保持积极进取、乘风破浪的心态。山有顶峰,湖有彼岸,坚持有方向的努力才是生活的底色。让我们提起嘴角,咧向双耳,向着前方努力奔跑吧。
最后,不管你是“内卷”还是“被卷”,都要记住:
时光清浅,你要安然。
# 以下,是你们的答案 #
@ 太原娜娜子
真实案例来自别人组。有一个女生在学校里骑自行车去实验室的路上被一辆小轿车给撞了,撞得不是很严重但是也需要打石膏。就在大家以为她要在医院休息一阵子等伤养好之后再回实验室之际,出车祸第二天,她,拄着拐杖,出现在了实验室!
@柯西
卷王可能是我老板。
有一次听他说:“实验室有个人每天也不是很勤奋,只是朝九晚九……”
内心OS:997了还只是普普通通吗?
@西西
卷王?如果你问西西什么是卷王?他可能第一反应是万人食堂(观畴园)的大饼卷翻天。
大饼友情出镜 (๑•̀ㅂ•́)و✧
第二反应,包括但不限于:
实验室里能一天做60几个克隆的勤奋人儿。
Reaction:咱就是说想象一下最后涂板时手就一直在hood里转圈圈……
2. 在医学楼看日出日落再日出的神奇美景。
Reaction: 纳尼?两遍日出?!
3. 一天似乎可以只睡4个小时还能在n多件事之间无缝切换的超人老板。
凌晨一点:老板还在激烈讨论课题。
凌晨五点:已经起床并准备要去跑步。
Reaction: 老板真的铁!
PS: 我们鼓励努力与付出,但是从来都不希望真的为了卷而卷!
一天不求60几个克隆,但求做十几个就可以收获一遍成功的快乐!
尽管做不到早起就来一场马拉松,但是也可以从紫荆走到西北门啊!
----真的栓Q
@ 阿波罗
卷王竟是自己的亲师兄!
师兄说到,他之前一个课题进行到一半,在筛选实验条件的时候,突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从那天开始,他每天做实验就跟打了鸡血一样,晚上一两点离开实验室,早上四五点就来实验室开始干活,休息的时候也满脑子都是课题,那一阵子课题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很快就有了很多positive的结果。也让我觉得,热衷并专注于一件事的时候,再苦再忙也不觉得累了,尝试乐在其中地做科研吧~
@ 大菜菜
身边的卷王——我表妹(正在读博),从小卷到大。
一天我们约了一起出去玩儿。
见面后:
我在逛超市,她在开线上会议;
我在吃饭,她在和导师通电话;
我在喝奶茶,她又在开新的线上会议……
一天结束了,
我们好像一起出去玩了,又好像没玩。
内心OS:你们能理解一个学渣在卷王身边,天天压力有多大吗???
你们能想象她每次来我家都是开着会进家门的么???
卷王的世界跪了跪了……
@ 你我他
老板:你不用做了,我来补充吧。
同学:不,我喜欢工作,我要做完。
@六月天
话说F20(一种仪器),预约时间比较灵活,白天的时段往往上线即秒,某君为了抢到机时,就选择每晚在“夜深人静”“人烟稀少”的时段使用,一日复一日,通宵达旦。
@八年毕业
实验室有个师姐,她卷到什么程度你们自己想象。
她毕业答辩的时候,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她的评价是:“你做的这些工作足够发两个半的博士学位了。”
@ 下雪下雨下冰雹
我一个同学,每天6点左右出门,先去食堂吃个早饭,吃完饭后就地开始在食堂学习!因为早上食堂空无一人,英语晨读就在这里。平时上完课从无娱乐,直奔图书馆……晚上图书馆闭馆后才回寝室,回到寝室立马拉上自己的小帘儿,然后里面传出了刷刷的翻书声……
@ 有内鬼
记得当年考研时,为了能在图书馆占个一天的座儿(自习室比较少,大多教室都有课),大家在图书馆没开门前就在门口等着了,那场面堪比早高峰的地铁。当时我们一个宿舍分成两个组——抢座组和后勤组。抢座组有负责坐电梯抢的,有负责爬楼梯抢的,后勤组负责提大家的书包和早餐。临近考期那段时间,每天后勤组在抢座组进场后,发现豆浆油条包子顺着楼梯洒了一路……后来的后来,图书馆就禁止携带食物入场了……
@ 方方正正的圆
我一直对“卷”这个词有点看法,我觉得所谓的“卷”就是那些能力、自律、素质等不如别人的人,出于嫉妒表现出来的阴阳怪气。自己没有毅力去为自己的青春、未来拼搏,便见不得别人努力、勤奋、刻苦,于是就去嘲讽、奚落别人。不希望别人拼搏,自己又懒惰,就用“卷”给人家扣上恶意竞争的名头,然后又光明正大的阴阳怪气。“你好卷啊”、“又去卷啊”。
@ 追风筝的人
我只想努力,为什么被调侃为卷呢?有些人污蔑你、嘲讽你甚至诋毁你,却又想成为你。
@ 专注塑封20年
我认识一个人,她干的最卷的一件事是:把资料用塑封膜都塑封起来,为的是洗澡的时候,一边洗澡一边学习,资料不被打湿。
@ 荔枝皮儿
大学时我们一宿舍都是“卷王”,晚上11点了,你准备睡觉了,发现,我靠,一个家伙在写高数,一个家伙在朗诵英语,还有个在看专业书的,更更更绝的是,全屋子的人都在修双学位。
此时,一股难以言状的心情涌上心头,想睡觉的欲望在顷刻间变成了带着辛辣味的苦涩,咽一口唾沫都觉得滑的嗓子眼儿疼……也是那时暗暗下决心要向他们学习的。
后来,渐渐的觉得自己心里有种“大病”,下课后,发现每个急匆匆的人都在赶往图书馆,本来想回宿舍打两把游戏的,看见他们自己也瞬间掉转马头朝着图书馆赶去;在自习室里还总是想看清每个人手里的书,直到发现不是自己专业的书,才能长舒一口气……现在想起来,挺感谢舍友的,至少回忆起来大学没虚度。
@ 不卷的卷心菜
我觉得吧,很多人讨厌“内卷”,讨厌“卷王”,不是因为别人有多卷,而是因为自己卷不过他们。别人都说我挺卷的,但是我自己知道,跟大佬比起来,我是真的挺菜的。
@ 猫猫咪呀
“宁可累死自己,也要卷死别人”,一说“卷王”就想起来这句话。我们组没有卷王,大家都挺努力的,不知道算不算“卷”。
@ 卷中卷
一个我听说的案例。老师布置作业,要求论文不能超过5000字,一个学生写了一万多字的附注,其他同学看到她写了这么多,觉得自己不能比她差,也争相写了一万多字的附注,最后大家交上去的论文都是清一色的带一万字附注的论文。
转自:“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