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由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华东理工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上海学术·专业出版中心——“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出版中心”承办的“让世界读懂中国:中华学术对外传播主题论坛暨‘公共经济与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丛书’英文版出版座谈会”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
“让世界读懂中国:中华学术对外传播主题论坛暨‘公共经济与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丛书’英文版出版座谈会”会议现场 照片由主办提供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慧锋,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分别致辞。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范体军主持会议。论坛为庆祝华东理工大学成立70周年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
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进程
王慧锋介绍了华东理工大学深耕人文社科领域所取得的成果,提出“公共经济与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丛书”代表了华理的学术水准,反映了这个领域的中国学术前沿,其英文版在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这一国际主流出版机构出版并进入国外主流发行传播渠道,对于深化中外学术交流和对话,进一步扩大学校学术的国际影响力,让世界了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读懂真实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慧锋致辞 照片由主办提供
王为松表示,原创学术的对外出版传播,向世界输出富含思想、智慧的优秀学术成果是出版社的使命,希望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能够在促进中华学术对外传播过程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不仅要体现大学出版社的担当,更要体现上海开放、创新的品格,向世界展示国际风范与东方神韵。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致辞 照片由主办提供
上海市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毛小曼提到,作为一家专业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基于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出版中心、能源与环境(化学化工)出版中心,出版了一系列优秀学术作品,并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上海市级出版基金项目的资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希望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能依托两个出版中心和母体大学的学术优势,将更多学术成果推广到全国、全世界。
让世界读懂中国的城市社会治理成效
“公共经济与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丛书”由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资深学者、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吴柏钧领衔总主编,是华东理工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在公共经济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领域持续深耕的重要成果。
吴柏钧表示,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宏大变革中,公共经济部门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上升。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制度的变革,我国政府对教育、卫生、安全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持续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成为社会总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转型期,建立有效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发挥公共产品增进社会成员福利的效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近几十年来,公共产品部门的革新正是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体现,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
吴柏钧对丛书作了进一步介绍,他表示,丛书基于公共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理论,以跨学科的方式探讨了公共经济和社会治理中的科学问题,主要涉及以下三个主题:其一,公共经济部门发展的基本理论与中国的实践;其二,新技术条件下公共经济和社会治理的新方式与新形态;其三,对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区基层治理等领域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进行的实证研究。
“公共经济与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丛书”总主编、上海公共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资深学者、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吴柏钧发言 照片由主办提供
从书中,《城市移民与公共治理研究》把城市治理放在城市化过程中加以考虑,研究了如何从移民管制转化为移民服务,并借以提升移民治理水平,使移民尽快融入城市。《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研究》针对城市公共安全事故频发的现实,系统分析了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源头和类型,在深刻解析城市公共安全风险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有效的安全风险防控内在机制,构建了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环境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机制及路径研究》对多种环境公共品的供给机制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人们较少关注的家庭部门在环境治理中的功能与行为模式;其把家庭部门作为供给主体,将代际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并基于环境公共品的三种价值评估法构建了环境公共品的有效供给理论模型。《城市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研究》总结了中国社会70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从财政分权和比较制度分析等视角揭示了基础设施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通过计量经济分析,探索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对市场融合、开放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影响;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提出了促进基础设施供给模式创新的治理基础与实现路径。《城市共享平台的多元协同治理研究》以共享经济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广泛存在的私人产品公共性问题。该书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城市共享平台的发展模式、治理经验及作用机制,提出了自行治理优先、政府监督、社会辅助的共享平台多元协同治理的概念。
提升中国原创社科学术成果国际影响力
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副处长林梅,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张辉,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商业的经管和政治学图书总监威廉·阿乔尔(William Achauer)、大中华区学术与政府事务总监白洁、应用科学执行编辑黄梦初,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杨上广,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晓亮副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杨继波,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潘春阳,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嘉晨等参与了论坛并作了交流发言。
参加“让世界读懂中国:中华学术对外传播主题论坛暨‘公共经济与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丛书’英文版出版座谈会”专家学者合影 照片由主办提供
经介绍,该丛书的中文版由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相继荣获中国国家出版基金和上海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版工程资助,是该社上海学术•专业出版中心——“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出版中心”的重要出版成果。2022年,丛书英文版版权输出世界著名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 Nature),进入国外主流发行传播渠道,这是本土原创学术作品面向世界的又一次整体亮相,对于描述中国社会发展叙事、呈现中国公共经济与城市治理经验、助推全球城市治理发展,深化中外学术交流、进一步扩大中国原创学术的国际影响力、让世界了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均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施普林格集团成立于1842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从事科研、教育和专业出版的机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学术书籍出版公司之一,在学术出版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本次引进出版的品种包括《城市移民与公共治理研究》《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研究》《环境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机制及路径研究》《城市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研究》《城市共享平台的多元协同治理研究》等五种。
原文标题:让世界读懂中国:中华学术对外传播主题论坛暨“公共经济与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丛书”英文版出版座谈会在华东理工大学召开
转自:“智库中国”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