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禽流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病毒,几十年来,禽流感病毒一直潜伏在暗处,每逢冬春时节,就到了它“猎杀”禽类的时候。
近日,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发现了一只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海豚,这是美国首例鲸目类动物感染禽流感,此前瑞典也报道了一例。根据中科院院士高福去年在《科学》上的文章观点,禽流感的新毒株分支正越来越靠近我们人类,传播性正在逐渐变强,这已经成为了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秋天已至,冬春将来。新冠大流行仍肆虐的时期,我们该如何做好有效措施,预防流感与禽流感的双重袭击?
李晓韦 | 撰文
01
美海豚感染禽流感并非首例
2022年9月7日,佛罗里达大学海洋动物救援队发现了一只宽吻海豚,它感染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这是美国第一个感染该病毒的鲸目动物,也是世界上第二个已知的病例。
经美国联邦实验室确认,这只年轻的雄性海豚感染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通常称为禽流感,从海豚身上回收的病毒属于欧亚H5病毒谱系的2.3.4.4b分支。
实际上,H5病毒谱系的2.3.4.4b分支我们并不陌生,之前在全球爆发的H5N8禽流感也属于这个支系。
禽流感(AIV)是禽类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一般来说只在禽类之间传播,那这个病毒是如何感染到海豚的?
今年早些时候,北美和欧洲的野生鸟类也广泛传播了H5谱系的2.3.4.4b分支,该病毒主要影响野生鸟类和家禽,但很少感染人类。因此,研究人员怀疑海豚可能是通过与携带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野生鸟类接触而感染。
那么,研究人员是怎么怀疑到野生鸟群头上的呢?
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海豚进行了尸检,世界卫生组织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动物和鸟类流感生态学研究合作中心主任理查德·韦伯(Richard Webby)博士分析了这只海豚的组织样本,他表示“该病毒具有的一些特征,让我们需更加重视对哺乳动物禽流感病例的研究,但该病毒目前不具备禽传人的能力”。他还补充道,“最近在瑞典的一只海豚中也发现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几乎可以肯定地表明,佛罗里达海豚的发现并不是一次性的、独特的事件。”
图源自ufhealth.org
此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高发群体通常是鸟类。因此,在观察到这只海豚脑部有炎症后,佛罗里达大学兽医病毒学助理教授安德鲁·艾利森(Andrew Allison)博士断定,海豚与海岸线附近垂死或死亡的鸟类产生了接触,导致海豚受到了禽流感病毒的感染。
受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的野生鸟类通常会具有神经系统的迹象,在它们的大脑中会发现病毒。由于海豚的大脑和脑膜发炎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艾莉森认为,这只海豚可能死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
带着这些怀疑,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将海豚的大脑和肺部样本送到了基西米的布朗森动物疾病诊断实验室,样本经检测呈禽流感阳性,之后又通过基因测序进行表征,确定了此次禽流感的特定菌株为H5谱系的2.3.4.4b。
至于上文提到的在瑞典的一只海豚中发现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又是怎么回事?
今年6月,在瑞典海滩搁浅的一头鼠海豚死于禽流感,这是首次出现鲸类动物感染禽流感。该研究所的兽医发声明称,这是已知的全球禽流感病例中首次有鼠海豚被感染,且该鼠海豚很可能是以某种方式接触了感染禽流感的鸟类而得病,感染的病毒为H5N1。
鼠海豚,图源维基百科
02
冬春高发季,要重视禽流感与流感来袭
为何禽流感病毒几十年来仍在肆虐,我们人类会有被感染的风险吗?
追溯历史,禽流感到底起源于什么时候?
1878年以来,全球已记录了许多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暴发。直到1959年,苏格兰记录了首次禽类确定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暴发,这是由A型H5N1亚型流感导致。
那么多复杂的禽流感病毒到底从何而来?或许我们可以从下述这篇文章中寻找到答案。
2021年,中科院院士高福等人在《科学》杂志发表了观点文章,题为“Emerging H5N8 avian influenza viruses”,概述了全球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和进化。
禽流感病毒亚型树状图
高福表示,2.3.4.4b分支中的H5N8禽流感病毒在亚欧大陆和非洲大流行,已成为影响全球家禽养殖、野生动物安全一个重要问题。同时,新发的H5N8禽流感病毒可造成人感染,已成为值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对这个新出现病毒进行严密监视和严格管控,避免其向人类外溢、导致新的大流行是至关重要的。
该文指出,2020年春季,2.3.4.4b分支H5N8禽流感病毒在中欧和东欧引发了多次疫情。2020年秋冬季,欧亚大陆再次暴发H5N8禽流感疫情。
接下来,我们即将进入秋冬季节。我们需要警惕的是,秋冬不仅是人类流感的高发季节,冬春也是禽流感的高发季节,加上新冠疫情并未结束,更需要警惕其他病毒雪上添霜,及时进行环境监测,加强教育和宣传。
转自:“深究科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