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2年10月27日晚23时,美国芝加哥大学何川教授团队在Nature Biotechnology在线发表了标题为“Quantitative sequencing using BID-seq uncovers abundant pseudouridines in mammalian mRNA at base resolution”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提出并开发了对mRNA上Ψ修饰进行单碱基分辨率、定量测序的测序方法(Bisulfite Induced Deletion sequencing),简称BID-seq。BID-seq以高精度测序谱图揭示了在人类细胞系和动物组织的mRNA上数以千计的显著性Ψ位点(>10%修饰化程度,modification fraction),以及大量的高修饰Ψ位点(>50%修饰化程度)。
何川教授团队以此进一步鉴定了mRNA上Ψ修饰的“书写蛋白”,发现了高修饰Ψ位点对mRNA代谢的影响,以及论证了哺乳动物mRNA的终止密码子上天然存在的Ψ修饰。
近年来, DNA与RNA甲基化修饰及其发挥的重要生物学功能受到了表观遗传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广泛关注。在RNA修饰(RNA modification)领域,除了经典的核糖体RNA(rRNA)和转移RNA(tRNA)上的诸多种类的RNA修饰,信使RNA(mRNA)上的RNA修饰在近几年得到了科学界的广泛研究。6-甲基腺嘌呤(m6A)被鉴定为哺乳动物信使RNA(mRNA)上最高丰度的甲基化修饰,也是迄今为止功能最广范的mRNA修饰,其通过影响mRNA的降解、翻译、出核运输、剪接等过程,从而显著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1,2】。在哺乳动物mRNA上,除了丰度最高的m6A,还存在着多种已被证实的mRNA修饰,例如假尿嘧啶(pseudouridine,Ψ)、5-甲基胞嘧啶(m5C)、1-甲基腺嘌呤(m1A)、2’-氧甲基化(2’-O-methylation, Nm)、mRNA内部的7-甲基鸟嘌呤(internal m7G)等(图1)。根据质谱学定量,其中假尿嘧啶(Ψ)在mRNA上的丰度与m6A最为接近,是目前发现的哺乳动物mRNA第二大修饰。
图1. 人类mRNA上RNA修饰的大致丰度。
由于m6A修饰在mRNA上的高丰度以及已有的针对m6A的高效特异性抗体,基于IP的m6A-MeRIP-seq被广泛用于对mRNA m6A的位点分布进行测序,从而推动了对mRNA上m6A生物学功能的大量研究。然而,Ψ作为哺乳动物mRNA上丰度第二高修饰,其在mRNA上的是否发挥着重要的调控功能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长期以来,在针对mRNA上Ψ生物学功能的研究中,最大的瓶颈就是缺乏一种像m6A-MeRIP-seq这样的高效测序方法。所以,如何以单碱基分辨率对mRNA上的Ψ位点进行定量测序,一直是RNA表观转录组领域的一个难题。
在方法的开发过程中,研究人员通过对bisulfite化学反应机制的研究 【3,4】,筛选出来了能够将Ψ修饰完全转化为Ψ-BS复合物的化学反应条件 (图2A),并进一步优化使反转录酶在反转录过程中在Ψ-BS复合物位点处跳跃读取下一位碱基,构成在Ψ-BS位点处的碱基缺失信号(deletion signature),从而实现了Ψ修饰的单碱基分辨率测序方法;在此过程中产生的deletion信号强弱,可被用于衡量此处Ψ修饰化程度的高低,为mRNA上Ψ修饰的定量测序、动态监测铺平了道路 (图2B)。由于BID-seq的核心步骤完全基于化学反应,使得该方法不需要任何酶促反应,整体流程易于操作与重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与经典的的DNA 5mC的bisulfite测序方法媲美。值得一提的是,与传统的bisulfite反应不同,BID-seq的化学反应条件只针对于Ψ修饰,并不产生任何C到U的转化,完全保留了mRNA片段在测序中的序列复杂度。
图2:BID-seq策略图。(A)BID-seq化学处理可将Ψ完全转化为Ψ-BS复合物。(B)BID-seq测序建库流程图。
首先,为了验证方法的效率和普适性,研究人员合成了包含NNΨNN 256种motif context的RNA探针,BID-seq在231个motif上呈现>50%的deletion率,并在252个motif上呈现>25%的deletion率,此高效性是将BID-seq大规模用于生物样本的基石 (图3A)。随后,研究人员将BID-seq运用在了HeLa、HEK293T和A549细胞系并鉴定出500~1000个显著性Ψ位点(>10%修饰化程度),同时在老鼠组织中也鉴定了1000~7000个显著性Ψ位点 (图3B)。这些位点很大一部分体现出高修饰化程度 (>50% modification fraction)(图3C),并集中分布在转录本上的CDS、3’ UTR以及终止密码子附近。虽然显著性Ψ修饰位点在细胞系的mRNA上仅有几百个,在不同动物组织里的mRNA上基本都在几千左右,总体丰度和m6A基本接近, 预示了哺乳动物体内mRNA上广泛存在的调控机制。在技术层面,BID-seq不依赖于任何抗体,可实现对微量RNA样本(10~20 ng RNA)中的Ψ位点进行测序,在单碱基分辨率追踪Ψ修饰化程度的动态变化。
其次,通过构建一系列针对Ψ修饰酶(PUS,pseudouridine synthase)的基因敲除细胞系,研究人员发现mRNA上Ψ修饰可由8种不同的PUS酶分别调控,其中以TRUB1和PUS7最为显著。并且,由TRUB1调控的一系列高修饰Ψ位点(>50%修饰化程度),体现出与mRNA稳定性的密切关系。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知道体外合成的mRNA终止密码子上的Ψ修饰会导致终止密码子的读通性改变【5,6】 ,而由于测序技术的瓶颈,人们一直无法论证哺乳动物mRNA终止密码子上是否有天然存在的Ψ。在此项研究工作中,BID-seq在HeLa细胞和十二种老鼠组织中鉴定出了一百多条mRNA在终止密码子上携带显著性Ψ位点(>10%修饰化程度),并发现这些Ψ对于一部分mRNA终止密码子的读通性产生明显改变,这一结果回答了RNA表观转录组领域的长期疑问。
图3:BID-seq揭示哺乳动物mRNA上广泛存在的Ψ修饰位点及其修饰化水平定量。(A)BID-seq对于合成的RNA探针上NNΨNN(100%修饰程度的Ψ)256种不同的motif体现出高deletion率。(B)BID-seq所揭示的mRNA上Ψ位点数目。(C)BID-seq所揭示的mRNA上Ψ位点的修饰化程度(modification fraction)。
BID-seq攻克了Ψ定量测序技术瓶颈,为研究mRNA上Ψ修饰在诸多生理或病理过程中的位点分布、修饰化程度动态变化、生物学功能等,奠定了技术基础,有望与最新开发的m6A-SAC-seq【7】携手引领RNA表观转录组领域步入新的阶段。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7-022-01505-w
转自:“小柯生命”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