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陈义旺&胡华伟&颜河Angew:高效有机太阳能电池非富勒烯受体中硒功能化的精确调控

2022/11/1 17:29:46  阅读:149 发布者:

1

前言回顾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由于其机械灵活性、易于卷对卷制造以及低生产成本等优势,被认为是新一代可再生能源技术之一。在过去十年中,由于聚合物给体(PM6)、A-D-A型(ITIC)和A-DA'D-A型(Y系列)等非富勒烯小分子受体(NF-SMAs)的快速发展,以及器件工程和形貌研究,OSCs的光电能量转换效率(PCE)已被提高到19%以上。尽管取得了这些令人欣喜的成就,但解决OSCs中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密度(JSC)和填充因子(FF)之间权衡问题,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器件效率,仍是该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

NF-SMAs在调节光电特性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稠环电子受体π核中含硒(Se)杂环在许多方面优于含硫杂环。通常,引入更极化的硒原子可以增强π核的给电子能力和基态共振特性,从而使含硒NF-SMAs的光学带隙更低。这些特性使得含硒NF-SMAs能够实现更优异的JSC。另一方面,加入硒原子可以促进分子堆积,从而通过π核的平面化和非共价Se-Se相互作用实现电荷载流子传输,提高电子迁移率。尽管含硒π核具有这些优点,但基于硒的NF-SMAs二元器件的最佳PCE仍然低于18%,这主要是引入硒后共混物的形貌未得到较好的优化,因此器件的FF相对较低,而目前尚未对Y系列受体的含硒NF-SMAs及其噻吩类似物进行系统比较。

1. 分子结构、吸收光谱、能级排列

2

文献简介

为了实现具有高FF的高性能含硒NF-SMAs,迫切需要开发新型NF-SMAs以系统地研究其形貌特性、光伏性能和光物理过程。近日,东华大学陈义旺教授、胡华伟研究员,香港科技大学颜河教授等人展开合作,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基于噻吩/硒吩的A-DA'D-ANF-SMAs,并通过多重表征对其进行了对比。研究人员合成了三种新型受体分子,分别mPh4F-TTmPh4F-STmPh4F-TS,π中心核上分别含有噻吩并噻吩(TT)、内部硒吩并噻吩(ST),外部硒吩并噻吩(TS)。重要的是,研究人员选择间己基苯基作为侧链,因其可以优化薄膜形貌和减小电压损失。

2. 器件的光伏性能测试与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硒吩的存在和位置都会影响分子的吸收、激子寿命和形态。从mPh4F-TTmPh4F-STmPh4F-TS的演变会导致吸收逐渐红移,最终接近950 nm,同时分子间堆积更加紧密。此外,当与给体聚合物PM6匹配时,基于mPh4F-TS的共混膜显示出降低的电压损失和Urbach能量,以及最高的电荷载流子迁移率和外量子效率(EQE)响应。因此,基于mPh4F-TS的器件实现了同时增强的JSCFF,并获得了18.05%的最佳PCE,优于基于mPh4F-TT16.88%)和mPh4F-ST17.57%)的器件。值得注意的是,大于18%PCE是目前基于硒吩NF-SMAs的效率最高值之一,也是报道的二元体系中NF-SMAs最佳结果之一。这项数据表明,精确操纵π核中的硒吩并结合侧链是实现OSCsJSCFF的有效途径。

3. 不同器件的外量子效率与能量损失

3

文献总结

综上,该工作通过精确调控π核中的硒功能化,可以进一步提高器件的光电性能和优化薄膜形貌,也为后续的新型受体分子设计提供了新的策略。相关研究成果最新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题为“Precise Control of Selenium Functionalization in Non-Fullerene Acceptors Enabling High-Efficiency Organic Solar Cells”。

本文关键词:有机太阳能电池,非富勒烯受体,电荷传输,硒功能化。

转自:有机光电前沿”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