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晋诺奖得主连发Nature/Science:首次揭开尼安德特人家庭生活的神秘面纱,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可能在社群间迁移
2022/11/1 9:12:41 阅读:227 发布者:
人类总是对自己的起源感兴趣。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和我们的前辈有什么关系?是什么让我们智人与其他古人类不同?
2022年10月3日,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授予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 (Svante Pääbo),以表彰他“在人类演化以及已灭绝的人类基因组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这位世界公认的古DNA研究界大神,以开创性研究追溯跨越几千年的DNA,开辟了全新的学科——古基因组学。通过揭示所有现存人类与灭绝的古人类之间的基因差异,他的发现为探索是什么使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类提供了基础。
2022年10月19日,2022年新晋诺奖得主Svante Pääbo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Benjamin M. Peter、Laurits Skov合作,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题为“Genetic insights into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Neandertha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提供了来自西伯利亚南部阿尔泰山脉两个中旧石器时代遗址的13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数据。据悉,这是迄今为止对尼安德特人群体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基因研究之一。
另外,2022年9月9日,马克斯·普朗克分子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所Wieland B. Huttner及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Svante Pääbo合作在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Human TKTL1 implies greater neurogenesis in frontal neocortex of modern humans than Neandertha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试图检查在新皮层发育过程中神经发生的潜在差异。现代人类TKTL1 (TKTL1)与尼安德特人TKTL1的区别在于赖氨酸到精氨酸的氨基酸取代。总之,该研究的数据表明,现代人的新皮层神经发生与尼安德特人不同(点击阅读)。
尼安德特人从大约43万年前开始占领欧亚大陆西部,直到大约4万年前灭绝。据报道,来自14个考古遗址的18具骸骨的基因组尺度数据跨越了尼安德特人历史的大部分已知地理范围,东至西伯利亚南部的阿尔泰山脉。这些数据对尼安德特人的种群进行了广泛的概述,表明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推移存在着多个不同的尼安德特人种群。
然而,此前对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分析为他们的种群历史以及与现代人的关系提供了洞见,但对尼安德特人社区的社会组织仍知之甚少。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从南西伯利亚(俄罗斯)两个彼此靠近的地点——Chagyrskaya和Okladnikov洞穴中发现的13具个体遗骸的核、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数据来探索尼安德特人的社会组织。
Chagyrskaya 与Okladnikov洞穴(图源自Nature )
通过使用杂交捕获技术获得全基因组核数据,以及线粒体和Y染色体序列。一些Chagyrskaya个体是近亲,包括一对父女和一对二级亲属,这表明至少有一些个体生活在同一时期。这些个体中有多达三分之一的基因组具有长段纯合性,这表明Chagyrskaya尼安德特人是一个小社区的一部分。
此外,研究发现Y染色体的多样性比线粒体的多样性低一个数量级,这种模式最好地解释了女性在社区之间的迁移。因此,这里提出的基因数据提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尼安德特人社区的社会组织的详细文件,该社区位于他们已知活动范围的最东端。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283-y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l6422
转自:“iNature”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