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励志!从厨师到南开博士

2022/11/1 8:52:29  阅读:145 发布者: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天津人,虽然很听话,但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初中毕业就选择的厨师这个行业,科班六年,厨师二级。先后做过,市场营销、发过传单、做过企业行政、高中当过班主任、在培训机构做过政治教师.....。后来成为南开大学博士,现在已经毕业,在一所大学做教师。回想起来,自己一路走来,很是坎坷,但努力是我唯一的天赋,也是我支撑自己的唯一动力。

和他人相比,我是属于那种不聪明的,初中一毕业就去学了厨师,据父亲说,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进入厨师这个行业很陌生,记得第一堂课,老师就说厨师这行是个勤行,从业人员要做到手勤、眼勤、嘴勤。可这几点都是我不具备的,后来这些基本素质在从事厨师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另外,学习厨师要有很强的体力,最主要的是要有腕力。因为,这是抖勺(颠勺)的基本要求。于是开始了健身,一直坚持到现在(1997至今)。记得学习厨师的时候,一班的同学里我算是开窍晚的,学习东西比较慢,尤其是在学习雕刻的时候,更是笨到极致。好在爸爸说了一句话,“勤能补拙”,这句话深深的激励了我。为了把花刻好,爸爸买了一麻袋的土豆(100斤)让我练习雕刻,五天的时间我把这一麻袋土豆刻完了,同时一朵漂亮的土豆花也刻成了。自己也不为惊叹,在学校举办的技能大赛上,我在五分钟之内刻了3朵萝卜花。这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努力的力量。

此后,我也越加的努力,一次学不会,就两次、三次,印象最深的一次,为了练习拔丝技法,我每天做一个拔丝山芋,半个月后这个拔丝技法已经熟练于心。厨师这个行业很保守,每个师傅都有自己的拿手菜,这些菜品是不会轻易外传的,为了掌握菜品的口味,我真的去吃过顾客吃剩下的菜,回去慢慢试验、揣摩直到做出和师傅一样的菜。

我的人生转折是在2002年,经朋友介绍去凯悦饭店工作(大光明桥旁),这里的环境要比传统的餐厅好很多,也是在这里我萌生了转行的想法。一天在休息室休息,听到旁边有外国员工用英语交流,当时在想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向他们一样说英语。回家把这个想法和家里人说了,父亲说,现在自考挺流行的,不行就试试去。当时自己很犹豫,这能行吗?经过反复的思考后,决定放下厨师,去上自考英语。当天记得是星期三,师兄弟三人(因个人隐私问题具体人名做省略处理)反复地劝我,最终我还是选择了上学,晚上的时候,自己哭了,因为对烹饪的付出实在太多了,这样放弃真的有些......。不过选择了就要对自己负责。

20029月我来到了离家不远的天津商业大学,开始了自考英语的学习。对我来说,学习英语真的是一个挑战。班里的人不多,大概是30人,就三个男生。而我也是班里岁数最大的(21岁),其他人都是应届高中毕业,我的学习压力可想而知。可是,我觉得只要勤快,什么事都能干成。开始上课的时候,真是一脸迷茫,什么都不会,只能狂做笔记,记录老师说的每一句话。课下,反复练习英语发声,每天六点到校晨读,晨读到7点,然后进班早自习,紧跟着就是一天的课程,下午固定两个小时的听力,就这样持续了将近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听坏了5个随身听(当时听磁带),英语语音也从带有天津味的英语转成了美音,当上课老师叫我念课文,全班同学都惊讶了,老师也说,I can not belive you 。可是,谁又能想到我背后付出的那些辛苦呢?为了早日完成学业,我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自考专科和本科的课程。这里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天道酬勤,唯有努力。期间,我把英语新概念234全都背了下来,为了提升自己的英语听力把《阿甘正传》这部电影听了73遍,同时在2004年的时候顺利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80分,当时是百分制)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2005年的时候专本课英语自考课程修完。此时,又一个想法涌上心头,考研。

正式复习考研是在2006年下半年,为了给家里节省花销,我接了一个发传单的工作,每周工作三天,一天25块钱。这样我不仅可以有复习考研的时间,而且也能自己挣钱支撑自己。考研我选择了本校,而复习地是离家更近的河北工业大学,在那里认识了考研的小伙伴张三李四等人(因个人隐私问题具体人名做省略处理)。那时,除了兼职外,每天都要复习十四个小时以上,尽管如此,还是失利了,离分数线就差一分。于是,我准备第二次考研,这次是全身心的投入,辞掉兼职,每天早上六点到河北工大的食堂背外语,等自习室开门后再进教室,晚上11点回家。就这样又坚持了一年。正式考试应该是20081月,看着试卷上的题,尽在自己的复习范围,答起来格外的顺手。考试结束后就是等待了。3月份,成绩出来了,我去网吧查的成绩,当我看到成绩时,我的眼前一亮,365分肯定过线了,马上在电脑上点了一首歌(隐性的翅膀),此刻泪水已经不禁流下。

20089月,我再次以一名学生的身份进入天津商业大学,心情格外的好。我的研究生专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堂课老师就说要大量阅读书籍。可是,看看班里的同学,基本上都是高中、本科这么上下来的,专业基础好,理论功底扎实,而我依然是班里岁数最大,而且基础薄弱的那个人。一想到这,心里充满了了紧张。于是,开启了新的学习计划,每天的时间按分钟计算,每个时间节点排的满满的,六点晨读、上课、看书、吃饭、健身成为了这个阶段的主要活动项目。研二的时候,我们有教学实践,就是要给本科生上思政课。记得当时我被分的内容是辩证法。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在2009年的寒假,每天在操场上练一个小时的课程讲述,直到20103月(风雨无阻那种)。20104月,我第一次站在4教阶梯教师的讲台,虽然课程就2两次,但每次课后,同学们的掌声给了我莫大的动力。从这一刻起,我喜欢上上了讲课。但背后的辛苦有谁会知道呢。

研究生的学习很紧张,我把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的课都听了一遍,就是要学习各位老师的讲课风格、拓展自己的视野,同时也萌生了考博的意愿。研究生这三年过的很快,大概读了600多本书。2011年第一次参加博士考试(师大),很遗憾,落榜。心想,还是边工作边复习。于是找了一份企业行政工作。工作中我发现,我真正喜欢的还是教师,因为我喜欢站在讲台上的感觉,倒不是想为人师表,就是那种心情难以言表,现在也是这样。将近一年多的行政工作,我选择了辞职,进入一家私立学校工作,主教高中政治,这是我人生中的另一次转折。

新的工作单位叫天津津英中学,在这里遇见了我敬佩的领导(因个人隐私问题具体人名做省略处理),也是在这里我积累了自己的讲课经验,从高一到高三,对学生管理、教学等形成了自己的方式。而考博我也没有耽误,这次考博我选择了南开大学,从20122015年连考三年未中,依然坚持着。因为,我的精力大部分还是给了学生,自己的复习自然也不到位。比如,在高三,为了拓宽学生的答题视野,我自费给学生们印卷子,从高一到高三,我中午基本上没休息,进到班里给学生补课,甚至免费给同学补课。记得当时,我们选择了离同学家进的麦当劳,作为我们的补课地点,每次是4个小时,去同学家补课是常事。当时的想法和简单,就是每个同学都不容易,都代表一个家庭的期望,希望能为他们做点事。2015年的高考成绩(政治)还不错,这也是对自己努力的回报吧。同年我选择了辞职,因为对于我的考博影响有点大,想安心复习博士考试。当时,我离职的时候,班里的同学都哭了,我当时强忍着眼泪。可是,回到家里,看到同学们给我微信里的留言,我真的哭了......。也许这就是一种牵挂吧,也许当人们真正付出的时候,才会有这种感觉。办理离职手续时,老校长说,“韩雷,你一定要站在教师的讲台上,别做别的。”尽管就一句话,但是她真的说出了我的内心想法,也就是这句话,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都会想起来。我当时,深深的给张校鞠了个躬,谢谢您。我会记住的。

离职后,我做了跑校的工作,就是在不同的学校接课,优点是自己的时间自由,有更多的时间来准备考博。我当时一共接了5个不同学校、教育机构的工作,都是高三毕业生。当时每天要横跨天津市北辰区、和平区、南开区、河西区、红桥区,五个区授课。虽然累,但一想起考博,再累也不是事,公交站、商场、马路边、餐厅都成了学习的地方。尽管如此,学生的成绩没有耽误,为了帮助他们记忆知识点,我把《生活与哲学》这门课的知识点编成顺口溜,很多同学能够在半小时里把整本书的知识点背下来,他们的高考成绩也不错(政治)从平时的50多提高到70.....。当然自己在2016年也迎来了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终于以专业第一的身份进入南开大学博士生面试。面试时,妈妈说你不穿个正装吗?我说我都准备完了,我拿出了五年前自己买的一个休闲西服,虽然略显旧了些,但我还是穿着它,因为它承载了我太多的期待和梦想。20169月我正式成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去津南领录取通知的时候,异常的兴奋,拿到通知的那一刻,心里面很不是滋味。走在校园里,眼泪不禁的留了下来.....

博士阶段的学习很繁重,幸亏遇见了一位好的导师,在他的指导下,我开始了三年的博士学习。说来奇怪,我依然是班里全职读博中岁数最大的,压力很大。读博的三年除了日常的课程之外,就是看书、写论文。但英语晨读始终没有忘。为了争取时间,弥补自己的不足,我大概看了800多本书,打印的论文有一米厚,就是要不断提升自己,做好学术积淀。同时,我也参加了博士生讲师团,在博士生讲师团里,目的就是要接触不同的群体,了解不同群体的状态,这样才能把思政课讲好,我先后出团大小宣讲近80次,涉及人群有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企业员工、离退休人员,等等。想通过这个过程来不断锻炼自己的讲课技能。虽然博士的生活很枯燥,但对于我来说这么难得的机会来之不易,要更加珍惜,所以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每周六回家,周日中午回,每次返校妈妈都把我送到地体站,地体站离我家就5分钟。每次看着妈妈的背影,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保证营养,爸爸每周骑电动车来一次学校,大概要2个小时,给我送点吃的。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努力做到极致。读博期间,共撰写论文53篇,发表25篇,也算给自一个交代,期间获二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周恩来奖学金提名奖各一次。

博士毕业后,我进入一所高校工作,成为了一名教师......

我叫韩雷,毕业于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虽然自己的经历不精彩,但希望能够给正处于考博或准备考博中的您带来一点动力。一句话,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努力到无能为力。

来源:与马有缘

转自:“考博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