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刘近:“大思政课”善用实践教学资源的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

2022/10/31 14:08:33  阅读:202 发布者:

“大思政课”创新研究(笔谈)

编者按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首次提出了“‘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重要论断;2022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大思政课”是习近平为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而提出的新理念和新要求。为了从理论上深入研究“大思政课”建设的科学内涵、主要特点、重大意义和创新路径,我刊邀请部分专家学者从不同维度予以阐释,并以笔谈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大思政课”善用实践教学资源的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

刘近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而讲道理不仅要依靠课堂教学,还要善用“大思政课”。近年来,作为善用“大思政课”的题中之义与客观要求,实践教学资源建设被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与之相伴随的是,实践教学资源建设逐渐从“有没有”“够不够”的外延式扩张向“用得好不好”“怎样用得好”的内涵式建设转变。在这种转变中,如何善用实践教学资源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

一、善用实践教学资源的重要意义

首先,善用实践教学资源有助于推动“大思政课”从资源优势向育人优势的更好转化。从应然层面来看,实践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与“大思政课”育人目标的实现程度关系密切,前者构成后者的物质基础。但是,从实然层面来看,资源优势还不能直接等同于育人优势。实践教学资源的育人价值不会自动显现,其优势也不会自动生成,表现出动态性和生成性的鲜明特点,需要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动态生成。因此,对彰显“大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价值意义而言,善用实践教学资源至关重要。

其次,善用实践教学资源有助于增强“大思政课”资源供给与资源利用的协同互进。从结构性视角来看,善用实践教学资源本身包含“运用”与“供给”两方面,两者呈现出一种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善用实践教学资源不单是“用”的问题,资源的优质供给更是不可或缺。离开优质资源供给来谈善用“大思政课”,也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优质资源供给不能一劳永逸,不可一成不变,也非一时之功,需要及时根据资源利用过程中的信息反馈进行丰富与拓展,从而不断实现自身的结构优化、要素更新与效益提升。

最后,善用实践教学资源有助于深化“大思政课”规律性认识与可行性方案的双向结合。善用“大思政课”有其内在规律,善用实践教学资源也同样如此。换言之,善用实践教学资源关键在于形成“大思政课”的规律性认识,并以此作为推动实践教学的基本遵循。与此同时,善用实践教学资源不能流于一般化,需要有更新发展、更高提升。这需要注重在实践资源运用过程中构建开放性资源,总结经验性认识,打造示范性课堂,形成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可行性方案。

二、善用实践教学资源的基本原则

其一,适用性原则,是善用实践教学资源的基础性原则。这一原则具体涉及“主体适应”“主题适合”“方法适当”和“成本适宜”四个方面。其中,“主体适应”突出对象的针对性,要总体考虑大中小学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差异、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主题适合”突出一致性,对实践教学资源的筛选要与教学的目标要求相符合,与实践主题相一致。“方法适当”突出契合性,要根据资源类型匹配相应的教学方法,反之亦然。“成本适宜”突出经济性,主要包括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特别需要研发成本适宜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

其二,有效性原则,是善用实践教学资源的根本性原则。善用实践教学资源归根到底是要产出实效。基于此种认识,善用实践教学资源需要突出一个“实”字,关键要看能否支撑“大思政课”的实践目标,能否推动“大思政课”的实践创新,能否增强“大思政课”的实践体验。

其三,交互性原则,是善用实践教学资源的关键性原则。交互性原则要求在实践资源运用中体现主体交互性与内容交互性两个向度。其中,主体交互性要求在运用实践教学资源过程中突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学互鉴。内容交互性则要求在实践教学资源运用过程中实现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虚拟与真实之间的互联互通。

其四,规范性原则,是善用实践教学资源的底线性原则。尽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更具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性,但也需要建立在基本规范基础之上。规范性原则并不是对“大思政课”的限制,而是防止实践教学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娱乐化、形式化、空泛化等错误倾向。加强实践教学资源运用的规范性,必须贯彻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流程化、常态化、平台化和基地化等整体工作的全过程。

三、善用实践教学资源的实践要求

其一,不断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利用的谱系建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具有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特点。同时,现有实践教学资源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资源结构性缺失、质量参差不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对此,需要加强资源谱系的系统性梳理与类型学研究,推动构建谱系化的实践教学资源动态数据库以及相应案例库,重点针对虚拟资源与实体资源、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领域性资源与地方性资源等资源的集中整理、深入分析以及信息共享,建立实践教学资源图谱,为善用“大思政课”提供有力支撑。

其二,不断壮大实践教学资源利用的主体力量。在开门办“大思政课”的背景下,实践教学也要在资源利用主体方面把握“专职队伍”与“全员参与”的基本要求,加大力度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形成多元主体力量共同参与的实践育人格局。根据《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要求,各地各校要结合实际探索建立健全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选聘优秀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以及高校党委书记、校长、院(系)党政负责人、名师大家、专业课骨干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等加入队伍,形成英雄人物、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先进代表,以及科学家、老同志,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讲解员、志愿者经常性参与承担相应教学任务,充分实现实践教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其三,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资源利用的体制机制。善用实践教学资源还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制度设计和机制保障。要建立协同推进、运行高效的组织协调机制,并以智能化手段和智慧化方式贯通实践教学资源供应链,调动各类资源有效满足常态化教学与应急性需求。通过构建学校主导、多方合作的资源共享机制,从整体上统筹学段、学校和地方各部门的教学资源,发挥教学资源的聚合效应,有效地应对各种常态化教学和应急性需要。

(本文作者系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文章载于《文化软实力》2022年第3

转自:i文化软实力”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