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关于研究生就业的几点思考

2022/10/31 11:35:09  阅读:154 发布者:

小宁是我的一名学生,在校期间,她担任学生干部,多次参加创新实践活动,表现优异,一直向往毕业后进入一线城市的知名企业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然而疫情的不断反复、实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都让自信的小宁屡屡受挫,对自己产生怀疑。2020 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大学生就业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很多研究生都像小宁一样,在求职路上陷入焦虑、迷茫。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求职之路更像是一场自我成就的修行。

了解到小宁的情况,我第一时间找到她,通过谈心谈话帮助其疏导不良情绪;通过 SWOT 分析、职业生涯规划量表等科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其调整就业期望;通过讲解国家相关政策,围绕特岗教师计划、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引导和鼓励小宁思本质、想全局、看大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在就业能力提升上,针对小宁的情况,我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指导。首先精准突破,引导小宁进行自我分析,就职业目标的实现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目前存在哪些薄弱环节以及有哪些可以努力的空间等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其次形成合力,联合学校就业指导方面经验丰富的教师、优秀校友等资源,利用“线上 + 线下”平台,开展就业问诊、模拟面试、求职答疑等,给予专业指导。最后以点带面,发挥“三全育人”效能,组建一支由导师、辅导员、校友、家长等人员组成的就业帮扶团队,给予求职研究生更多的关爱和帮扶。

最终,小宁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丰富的学生工作经历,调整了就业方向,顺利考入家乡的事业单位,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小宁的情况绝不是个例,而是疫情防控形势下万千硕博研究生的缩影。特殊时期,我们应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问题和困境?结合 13 年的工作经历,我想给研究生们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读研的意义 = 找个好工作?

很多研究生读研不仅出于对科研的热爱,而是想通过学历提升获得更好的职业机会和待遇。结果便是,匆匆几年,科研上没有什么收获,也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花一点儿时间,想清楚自己未来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要什么样的人生。思考三个问题: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喜欢做什么?职业目标能让我们美好短暂而意义非凡的读研生活更有支点,相比于漫无目的的努力,明确的目标能让我们更快接近成功。疫情期间,就业市场不景气,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我们更应该在求职前就考虑好这些关键问题。

学历越高 = 工作越好?

研究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认为学历越高,越容易找到工作,工作待遇越好,“研究生学历越来越成为入职的起步门槛”话题一度冲上热搜。诚然,学历是求职的“敲门砖”,却不是我们的“保护伞”。高学历让研究生有了更多的工作选择,却不一定等于工作能力。能否适应职场生活、胜任岗位工作,通过工作中的经验教训,逐步明晰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职业价值观,展现个人价值,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部分。因此研究生在就读期间就应该为入职做针对性准备,职业商务礼仪的训练、沟通协调能力的提升、实习实践经历的积累、积极乐观心态的养成等都需要未雨绸缪。

科研做得好 = 工作能力强?

进入职场后,研究生的科研学术能力就不一定是突出的优势技能了,职业态度、执行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都可能成为工作中的“必杀技”,重要程度有时甚至排在科研学术能力之上。尤其是近两年,随着疫情不断反复及企业数字化转型,新的就业市场、就业领域、就业岗位层出不穷。根据智联招聘 2021 1 月至 2022 4 月的调研数据,76% 00 后愿意或正在从事新兴职业。88.1% 00 后正在灵活就业或愿意尝试灵活就业,创业、副业开启了“新打工时代”。密室 NPC、短视频编辑、网络解说员、图像处理技术员等新职业逐渐受到毕业生的青睐。时代变迁对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规划、职场技能成为研究生在读期间的“必修课”。

我常常开玩笑地跟研究生们说:“求职的过程,就像是孙猴子进了炼丹炉,非得经过一番锤炼才能得了职业的道法。”求职的过程更像是个人与职业互相融合、互相成就的过程,不断调整和匹配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认知和反思。作为研究生,在职场中应具备更加成熟的思维和眼光:设定合理的职业方向和目标,理性看待失败,关注自我成长,学会放弃,坚定选择……职业的意义不是每月能获得多少财富,而在于通过自己的努力,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享受更完整的生命过程,这才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

转自:中国研究生”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