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生命科学周报 | 威斯腾生物生命科学周报10·24

2022/10/27 10:04:35  阅读:200 发布者:

语:

医学科学:睡不够5小时,更易患慢性病 ;直发产品增加子宫癌风险;

生物科学:科学家揭示环二核苷酸和叶酸的跨膜转运机制;研究揭示衰老细胞基因组全景观变化;痒痒为什么传染;

技术突破:类器官移植:人鼠大脑结合成功有感知;

医学科学

睡不够5小时,更易患慢性病

根据英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中老年人群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可能增加患两种以上慢性病的风险。这项研究是“白厅 II”大型追踪调查项目的一部分,调查对象包括7000多名50岁、60岁和70岁的男性和女性。在25年的跟踪随访中,研究人员记录了他们的睡眠时间、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并进行了关联分析。

研究发现,相较于睡眠时间达7小时的50岁人群,睡眠时间小于等于5小时的50岁人群在25年内患慢性病的可能性高出20%,患两种及以上慢性病(如心脏病、癌症或糖尿病)的可能性高出40%。此外,睡眠时间小于等于5小时的50岁、60岁和70岁人群,与睡眠时间达7小时的同年龄段人群相比,患两种及以上慢性病的风险高出30%40%

直发产品增加子宫癌风险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一项新研究,使用化学直发产品的女性与未使用这些产品的女性相比,患子宫癌的风险更高。研究人员发现,其他美发产品,包括染发剂、漂白剂、亮发剂或烫发剂,与子宫癌没有关联。这项研究的调查对象包括334973574岁的美国女性。她们参与了由NIH下属国家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NIEHS)领导的一项研究,该研究旨在确定乳腺癌和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因素。这些女性被跟踪调查了近11年,其间诊断出378个子宫癌病例。

生物科学

科学家揭示环二核苷酸和叶酸的跨膜转运机制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教授高昂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立国团队、高璞团队揭示了溶质载体家族蛋白SLC19A1识别环二核苷酸、叶酸和抗叶酸的分子机制。这项研究将有助于SLC19A1相关疾病的机理分析和潜在药物的开发及优化。该研究通过冷冻电镜结合抗体辅助的方法解析了SLC19A1向细胞内侧开口的无底物状态电镜结构以及SLC19A1与哺乳动物内源环二核苷酸、细菌来源的代表环二核苷酸和临床环二核苷酸药物等多个复合物inward-open状态的高分辨率电镜结构。研究发现SLC19A1是由12根跨膜螺旋组成的经典MFS折叠转运蛋白,三种环二核苷酸分子都以精巧的二聚体单元形式结合在SLC19A1的极性腔底部。这是SLC以及MFS家族蛋白的一种全新的底物识别模式。

研究揭示衰老细胞基因组全景观变化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教授王培昌团队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一项有关于衰老研究的论文。该论文通过ATAC-seqRNA-seqChIP-seq等对不同衰老类型进行研究,首次系统揭示衰老阶段的全基因组变化景观,识别在体内负责转录时间调控的关键元素,从而为衰老分子机制的解析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衰老及其相关的疾病干预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痒痒为什么传染

看着别人挠痒痒,你是否会有同样的冲动?一项针对小鼠的研究表明,传染性瘙痒可能是一种保护动物免受威胁的条件反射。研究表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一种光捕捉神经元)参与了这一过程。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将一种病毒注射到一组小鼠的SCN中。这种病毒经过基因修饰,可以感染SCN中的靶神经元和其他与SCN紧密相连的神经元。这表明,大多数SCN神经元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相连。

技术突破

类器官移植:人鼠大脑结合成功有感知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移植到小鼠体内的微型类脑结构可以发送信号,并对小鼠胡须捕捉到的环境线索做出反应。该研究证明从人类干细胞中生长的神经元可以与活啮齿类动物的神经细胞结合,或可为人类大脑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方法。为了给类脑器官提供这种刺激和支持,美国斯坦福大学神经科学家Sergiu Pasca团队从人类干细胞中培养出这种结构,然后将它们注射到新生幼鼠的大脑中,期望人类细胞能和小鼠自己的细胞一起生长。研究小组将这些类器官放置在一个叫做体感大脑皮层的大脑区域,该区域从小鼠的胡须和其他感觉器官接收信号,然后将它们传递到大脑的其他区域来分析这些信号。

转自:威斯腾生命科学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