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枪不入神话:民族战争之魂?——西斯特.韦茨勒武术神话类型研究(二)
2022/10/26 10:22:57 阅读:179 发布者:
在介绍西斯特.韦茨勒武术神话的类型研究(二)之前,还得再次重申他关于武术神话是宗教叙事的,来自马利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神话概念,以及武术神话由奠定行动基础、创造合法化和形成门派的这三种功能。在介绍西斯特.韦茨勒武术神话的类型研究(一)中,我们根据韦茨勒的英文原文和中国武术自身特点,将他的“zoomorphic movement”与中国武术的“象形拳”进行了对译,进而将他的第二类武术神话译为“象形拳武术神话”,并指出该类型武术神话的超越人性的本质,是进入到“宗教叙事”的信仰之中——改变状态。本文介绍他归纳的第四种类型——刀枪不入武术神话。
韦茨勒用“Origin on the ‘battlefield’”表达武术神话的第四种类型。我们将此种武术神话翻译为“刀枪不入神话”。韦茨勒认为,这种类型的武术神话,可以被看作是神话中的创始人物的一个更大的集体版本。也即创拳人武术神话的放大版。在这里,不是一个单一的人,而是整个群体(通常是民族)必须发展一种武术作为特别暴力情况的应对。他举的例子是日本的空手道中的神话,大意是:“1609年岛津占领冲绳后,冲绳居民如何训练和使用空手道来防御(手无寸铁)抵御挥舞武器的日本人”(One story that is widely known is that of how karate was trained and used by the inhabitants of Okinawa after the Shimazu occupation in 1609 to defend (unarmed) against the weapon wielding Japanese.)。具体介绍如下:
目前还不确定这种叫做空手道武术最早出现在冲绳的确切时间。据信,它是在大约500年前发展起来的,当时王朝统治者Shoha国王在经过几十年的战争后统一了该地区,并颁布了一项法令,禁止在岛上拥有武器。根据传统的说法,一个禁止拥有或使用武器的类似法律由Satsuma氏族重新发布和执行,他们在17世纪初入侵冲绳,并将其置于日本幕府的统治之下。人们相信,在这种环境下,空手道发展成为一种保护自己和国家的徒手战斗形式,它是秘密地教授和实践的。(JKA 2013)
韦茨勒指出空手道非凡的特质是:Karate’s methods can serve as an equalizer even against bladed weapons in the hands of trained soldiers, turning peasants into fighters to be reckoned with. Interestingly, the narration tells nothing about the actual success of these methods.。这段直译可以是:“空手道的技巧在于平衡,甚至可以对抗手拿刀且训练有素的士兵,可以使农民成为不可忽视的战士”。我们再看韦茨勒接着说,“有趣的是,这些叙述并没有说明这些方法的实际成功”。并用一个括号做了进一步解释:“冲绳直到今天一直处于日本的统治之下,这一事实表明,徒手对付矛和剑的使用有限”(The fact that Okinawa has remained under Japanese rule until today suggests a limited use of empty hands techniques against spears and swords.)。空手道的特色在于“空手”、“徒手”对付拥有兵器而且训练有素的士兵,不经过训练,也即农民也能成为上战场的战士。正如韦茨勒括号中指出的,“徒手对付矛和剑作用有限”,但是,他们是被认真考虑的或者不可忽视的(to be reckoned with)战士。
为什么能够空手对付训练有素的矛和剑,从农民转变为不可忽视的战士(即使实际效用不高)?我们不禁想到中国的义和团运动中的拳民。他们一般也是农民,没有经过军事训练,但是他们念咒、吞符,声称“我是关平!我是武松!我是孙悟空!”。这些念咒、吞符后的拳民在《拳事杂记》中被认为“势极凶悍,几于勇不可当”。有人记载:“一些师父走遍全国,把各个村子里闲散的年轻人召集起来,假装在他们的指导下,他们会做一些身体操练动作,重复一些咒语,他们就会变得刀枪不入,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伤害他们”。这些也是秘密传授的拳民在霍尔科姆(何肯)的描述中就是从佛道神话里获得教育——“功夫的功能仍然是获得超自然力量的宗教信仰”。据以上情况,我们类比性地将韦茨勒“Origin on the ‘battlefield”类型的武术神话意译为:“刀枪不入神话”——空手对付矛和剑,从农民转变为不可忽视的战士的神话。
“刀枪不入神话”在少林武僧抗击倭寇中同样也有。少林武僧战前脸上涂上守护神那罗延的靛青色,脱光上衣,口诵佛号,大喝一声走上战场抗击倭寇,英勇无敌(蒋德龙,蒋愿望,刘丽萍.明清武术的佛教谱系探——以少林武僧守护神那罗延与太极拳懒扎衣关系的音似、身像和认同考为个案[J].体育与科学,2022,43(01):28-39.)。韦茨勒举的第二个例子是菲律宾的与民族战争有关的“刀枪不入神话”,也是与少林武术赢得“天下武林莫不让少林”的荣誉一样,获得了历史之光芒:
菲律宾的酋长拉普拉普,在他的领导下,当地战士进行了反击,并于1521年在麦克坦岛杀死了费迪南德·麦哲伦和他的船员。一些人认为,通过这种武术技巧的展示,菲律宾的武术进入了书面历史之光芒(step into the light of written history)。
韦茨勒解释菲律宾具有历史之光芒的武术:“虽然Mactan战役历史证明,我们不能确定如果拉普拉普的人确实训练在近距离战斗系统,或使用的系统在战斗(远程武器可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以及他们的战斗风格是否连接到现代菲律宾武术。然而,这个神话不仅有助于强调菲律宾战斗系统的实际价值,而且也作为通过这些武术构建国家身份认同的焦点”。
可见,韦茨勒的武术神话第四种类型“Origin on the ‘battlefield’”,根据他的关于空手道(手无寸铁对付训练有素的刀剑战士之源)以及菲律宾武术神话是构建国家身份认同的焦点,再加上中国义和团拳民中的武术神话以及少林武僧抗击倭寇的战前的刀枪不入信念的少林武术的守护神那罗延神话,我们类比性地将其意译为“刀枪不入神话”。其中的内在核心在于开篇重申的韦茨勒武术神话的宗教信仰叙事,外在目标在于非个人而是集体(民族)的应对外来暴力。比如17世纪冲绳岛民防御外来日本民族入侵,16世纪菲律宾的酋长拉普拉普率领麦克坦岛岛民防御外来麦哲伦及船员,16世纪少林武僧防御外来倭寇,19世纪末中国拳民防御外来八国联军等等。如此说来,刀枪不入神话不如说就是刀枪不入信念——不可战胜的信念,当民族受到外来暴力威胁的时候,此种信念凝聚民族力量防御、抵抗乃至战胜外来暴力。难怪韦茨勒说“神话的所有功能都是用来处理意外事件(外族入侵)的策略。试图消除意外事件,给一个混乱的现实带来秩序,导致了功能的整合”,“在极端情况下,功能的整合可以使武术成为其实践者的主导意识形态:然后,武术自身、社会互动,甚至存在本身都根据其神话前提来解释”。也即,刀枪不入武术神话是民族战争之魂,可凝聚、统领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转自:“体育学术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