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派世界:缓解暴力不安——西斯特.韦茨勒武术神话功能研究
2022/10/26 10:22:06 阅读:138 发布者:
西斯特.韦茨勒(sixt.wetzler),德国图宾根大学博士,德国体育科学协会(DVS)武术和格斗运动委员会的发言人之一,为德国刀具博物馆馆长。他发表了诸如欧洲击剑的发展、格斗运动的意识形态依赖以及旧冰岛摔跤等文章。2014年他发表了武术神话的专门文章《武术神话》(Myths of the Martial Arts[J].JOMEC journal,5-june2014:1-12.)。该文依据阿斯曼夫妇《宗教科学基本术语手册》关于功能性神话概念(来自马利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提出的功能主义理论学派),认为武术神话是一种宗教叙事,具有三种功能:奠定基础、创造合法化、形成门派。本文对其中第三种功能“形成门派”做一个介绍。
武术神话第三种功能“形成门派”,我们是这样翻译韦茨勒的解释:“我们是谁,其他人是谁?武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倾向于门外人和门内人士之间的明显区别——一个人的群体明显与中立的个体(非武术家)和潜在的对手(其他系统的实践者)分开。引进门内与斥之门外的这方面与何时以及谁可以使用学习到的功夫的问题有关”。非常有意思的是,韦茨勒在解释的最后用了一个括号进一步说明“形成门派”的武术神话功能——武术神话作为世界形成方面的子功能,为暴力的存在提供了一种心理上的应对方法:将暴力的威胁和扩散的暴力现象转化为一种象征语言,可以缓解对暴力的不安。
韦茨勒的武术神话“形成门派”功能的英文原文:
Forming the world: Who are we, who are the others?
Martial arts as social phenomena tend towards pronounced distinctions between outsiders and insiders – one’s own group being clearly divided from neutral individuals (non martial artists) and potential opponents (practitioners of other systems).This aspect of integration versus exclusion is tied to the question when and against whom the use of the learned techniques is acceptable.(As a sub-function of the world forming aspect,martial arts myths provide a psychological coping method for the existence of violence: By translating the threatening and diffuse phenomenon of violence into a symbolical language, one’s discomposure towards it can be soothed.)。
可见,以上翻译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词——“world”。其中文意思有“世界,地球,天下、(亦作World)世界(指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喻】世界,界,领域 世界(指历史上的一个时期)、人类;世人;众人、 人世,今世;来世、尘世,世俗;世事,世情、 宇宙,万物、(有生物存在的)天体,星球、 生活经历,阅历;生活圈子、 社会生活,社会交往、大量,无数”等12种之多(https://www.hujiang.com/ciku/world/)。根据韦茨勒在后面解释中的表达,有“outsiders and insiders”、“group”、“individuals”等词,尤其是括号里的解释,武术神话使得“world”内的人(insiders)缓解对暴力的不安。再加上中国武术固有的内涵,或者传统特点是“门派”(形成一个独特的世界或者领域)。所以,我们将“world”与中国武术特征“门派”对译。
当然,我们将“world”对译为“门派”,还有一个中国武术“门派”之所以为门派的重要原因。那就是中国武术门派有一个神话英雄般的创始人。比如,备有争议的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夜梦玄帝授拳阙明单丁杀敌百余。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能在屋内端起盘子飞到屋梁越过众人。再如韦茨勒在该文例举的咏春拳创始人柔弱女子严咏春以静制动赢过威猛的军人。如此以来,在门派以内有着神话英雄的创始人作为心理深处的底蕴,完全可以应对门派以外的暴力危险,也即在心理上有底气不畏惧,“将暴力的威胁和扩散的暴力现象转化为一种象征语言”——想象性战胜了门派以外的暴力危险。“形成门派”可以理解为凝聚在以门派神话英雄创始人为核心的组织。可以说,韦茨勒认为武术神话是一种宗教性叙述,集中体现在“形成门派”功能上——武术神话作为一种信仰上的文化精神力量给门派成员以自信与底气(这种文化精神力量在菲利普斯那里是一种反向越界,可以作用于身体——身体就会被其外部的动力的实现可视化间接地移动)。
武术神话的“形成门派”功能与第一种“为行动奠定基础”(Laying foundation for action)以及第二种“创造合法化”(Creating legitimation)功能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奠定行动基础”也就是韦茨勒说的“想象一个时间和/或空间的神话起源点”,暗示自己(门派)真实性和创造身份(suggesting authenticity and creating identity)。武术神话的“创造合法化”功能是回答门派内的武功技术动作为什么正确的问题——基于神话和被神话所肯定的。三种武术神话功能的相辅相成关系,可以这样理解:门派武术来源于神话英雄创始人而源流有序、身份清楚,门派武术技术动作是基于神话和被神话肯定的(加持?),这样的门派武术(神话英雄)给门内人带来了应对门派之外的暴力以极大的勇气与自信。三种武术神话功能的相辅相成关系,也即韦茨勒总结武术神话功能时说到的“意义的整合”(totalization of meaning”:“他们的目的是为个人战斗的问题创造完整的解释,门派认为他们自己的神话是绝对的,而批判则被视为亵渎。那些不愿意分享一种武术的神话体系的人——那些不愿意相信它的人——会被批准或驱逐,或者根据自己的意愿放弃这一种武术”。
德国刀具博物馆馆长Sixt Wetzler正在展示一支14世纪的德国半手剑,此剑带有大量铭文,全长1050毫米(https://www.163.com/dy/article/H1SF4HDH0541F5NG.html)。
转自:“体育学术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