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表征的本相!武术神话焕发新生?——薛浩,郑国华,喻和文//《从叙事史到结构史:近代以来中国武术史研究的反思与转向》读后感

2022/10/26 10:21:38  阅读:223 发布者:

    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没有反思的研究不值得读。

  《从叙事史到结构史:近代以来中国武术史研究的反思与转向》为一篇反思极佳的研究(薛浩,郑国华,喻和文.从叙事史到结构史:近代以来中国武术史研究的反思与转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 46(9): 73-89.)。该文为了中国武术史学的深化研究,要在五个方面取得突破:中国武术史研究的体例范式、解释框架、研究视角和技术方法,以及如何在纵横结构上实现文献与民间史料互证。并为此提出了假设——提出拳种标识、结构生产、谱系建构3个核心概念和寻绎考证、逆推顺述2个研究方法,阐明各自在中国武术史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以及相互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认为拳种标识是中国武术史研究的切入点,结构生产是中国武术史研究的新对象,谱系建构是中国武术史研究的时空叙事,寻绎考证与逆推顺述可视为中国武术史的研究和叙事方法。此可显该文颇具学术勇气,假设也大胆,非常值得多读,尤其是该文论述的学理依据和行文中的重要内容——中国武术中的“虚构、附会、神话”。

    该文作者的依据很新——开篇就提新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遏制和颠覆”、“探寻历史建构过程背后被忽视的那部分”是新历史主义的重要任务。因为,新历史主义融合了西马、女权主义和福柯等诸多理论流派的观点,使它跳出了狭窄的文本视界而获得了更宽泛客观的视野,使人能够把握后现代社会中物化隐秘和意识形态控制的真相,增进否定意识和批判性文化实践。在新历史主义者看来,一切历史文本都具有文学性(海登·怀特,《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本文》)。武术史中的“文学性”自然就是指其中虚构、附会、神话等武林故事、逸闻传说等。也即,可以笼统地称之为武术神话(拳种神话)。

    所以,该文一方面指出“那些散落在民间碎片化或遗失的拳种,或民间虚构、附会以致强加建构的武林故事和练功秘籍等,也都将可能为中国武术的大历史与小历史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可研究的新支点,从而弥补中国武术史研究宏观表达或编年史学的局限与不足”,因为“过去中国武术史学中遗留下来的那些若隐若现、虚假附会甚至口若悬河的史料并不都是有史无据,只因传统武术史研究的态度、方法、目的以及操作方式上的缺陷而止步于表征化的世界里,以致其未触及或未认识产生这些表征的社会本相,也导致当下中国武术史研究的同质性和表层化”。此中蕴涵着“遏制和颠覆”。该文以太极拳起源与创始人为例来说,“其一定存在虚构、附会、神话的成分,但这些成分未必都要弃之,因其中尚存一些有用的东西,即去伪存真也是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陈寅恪曾言‘伪史料中有真历史’。这些虚构的东西或许可为之提供线索启发、视角转移、思维转向和提问方式,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更广阔而深入的可能性,即变假为真、举一反三”。这就是要“探寻中国武术历史建构过程背后被忽视的那部分”。

    同时,该文另一方面谨慎小心地指出,面对新历史主义关注的武术中的虚构、附会、神话,虽然可能为中国武术的大历史与小历史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可研究的新支点,但是要注意“增补无休止、真假难辨的困境”,要求我们把握“去伪存真的前提”,对“存有虚假、附会、神秘性等的史料进行筛选、加工和考证,进而明辨其客观存在,以还原中国武术历史本相”。也即,“我们不能将其作为信史直接使用,而应将此问题予以考证再加以利用”。尤其是,“在中国武术史研究和叙事中存在伪史料、假文献的成分,针对历史文献的选取、阐释及运用切忌强说或附会解释”。故而该文在结语前特别强调:“在逆推顺述时切忌随意渲染、求全、附会、赋魅甚至为其辩护,而应保持其自有的客观独立性,以此去发现中国武术文化以往的真面目与真精神,阐明其文化经历之真过程,以期更好地审视过去、解释现在、指导未来”。这就是说对中国武术中的虚构、附会、神话本身应该持客观独立性,其中叙述的史实真则真,假则假,千万不能“添油加醋”甚至“为虎作伥”,而应该挖掘其背后的事实或者动机——社会本相。

    真可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而且这份小心,还体现在没有大胆地完全脱离武术史研究的现有基础或者特点。比如该文紧紧抓住中国武术研究中的标识性成果——拳种、门户、谱系、地域武术等核心概念展开论证,以及用太极拳创始人是否为张三丰、峨眉武术是延续还是断裂等,来作为为典型案例。

    一句话,我们要小心——中国武术史中的虚构、附会、神话等表征有其社会的本相。旧时学者如唐豪将中国武术中达摩、张三丰的武术神话视为“毒草”,体现了时代局限性。

    我们也注意到,国内已经有武术研究者认识到中国武术史中的虚构、附会、神话等表征有其社会的本相,也有了初步研究。比如江百龙、于志钧、李秒丰、于均刚、龙行年等(蒋德龙.唐豪武术神话观的内容、影响及启示[J].体育科学研究,2021,25(05):34-40.)。特别是欧美研究中国武术的学者对中国武术史中的神话有了较深刻的讨论。比如斯坦勒.恒宁(韩宁)认为夜梦玄帝授拳的张三丰内家神话表征背后的社会本相是相对与反抗——“反抗满族”,特别指出越女遇白猿悟手战之道的神话蕴含着中国武术理论的精髓。道格拉斯.怀尔认为夜梦玄帝授拳的张三丰内家神话是密码与寓言——黄宗羲的这种政治寓言所叙述的故事,是黄宗羲抗清失败后坚持反抗满清政府,“以静制动”。他还发现张三丰内家神话并未消失,还是一种商业品牌,特别是当今中国武术中还有新张三丰主义者。另外还有斯科特.帕克.菲利普斯从仪式戏剧(哑剧)的角度指出太极拳(陈氏太极拳)实则是在表演夜梦玄帝授拳阙明杀敌百余的张三丰内家神话故事,目的是因为“金丹”。

转自:体育学术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