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触电”现象:蒙蔽还是启蒙?——从菲利普斯武术神话研究出发(三)
2022/10/26 10:20:20 阅读:202 发布者:
2019年斯科特.帕克.菲利普斯(SCOTT PARK PHILLIPS,1967——)在《道教研究》发表的文章《张三丰之谜:太极拳与仪式戏剧》中,对太极拳中的“金丹”(The Golden Elixir)做了详细的说明。他指出“在太极拳中应用的运动的金丹,是一种躯体幻觉。一个人触摸一个没有意图的身体会经历误导:他们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失去平衡,甚至可能误以为表演者是莫名其妙的强大”。这种躯体幻觉的金丹是通过反向越界产生——建立虚空开始的,是一种启蒙,神灵可视化也很关键。菲利普斯紧接着“误以为表演者是莫名其妙的强大”指出“从这个基础上,人们可以建立更实质性的躯体幻觉或武术技能”(From this base, one can build more substantial body-illusions or martial skills)。这种更具实质性的武术技能指的是什么?
菲利普斯在注释中指出“这是19世纪末被称为‘磁性’(magnetism)的西方客厅表演者的精致表亲(巴顿-赖特1899)。我的内家武术老师徐乔治把这种磁性有想象力地称为‘空间力量’”(This is an elaborate cousin of a Western parlor-trick performers in the late1800s call “magnetism” (Barton-Wright 1899). My internal martial arts teacher George Xu refers to this whimsically as “space-power.”)。
菲利普斯注释中的引用是巴特.赖顿(巴特术创始人)1989年发表在皮尔逊杂志的文章《如何展现强者之姿》(Barton-Wright, E.W. 1899. “How to Pose as a Strong Man.”Pearson’s Magazine 7:59-66.)。巴特是一个传统武术爱好者,在日本学习过“神传不动流柔术(Shinden-Fudo Ryu Jiujitsu)和日本传讲道馆柔道”(第一个道场设在东京下谷北稻荷街的永昌寺)(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212226)。巴特术来源之一的“神传不动流柔术”中的“神传”颇有意味,很可能与中国特色的道教比如张三丰有着某种联系。
以上菲利普斯提到的“磁性”(magnetism)、“空间力量”(space-power)、“躯体幻觉”(body-illusions)应该统一到“金丹”(golden elixir)上,是一种反向越界的结果,从道教神仙张三丰附身到习练者。这种以“金丹”(golden elixir)为核心统领的系列词组,体现一种启蒙——道教神仙张三丰像一道光刺穿习练者的黑暗。菲利普斯在文中另外一条注释中还用到了其他词语——“ 在西方,我们更有可能使用的表达,例如‘改变状态、身体方向的丧失、本体感受的丧失或感觉丧失’(altered state, loss of body orientation, loss of proprioception, or loss of sensation),而不是中国人陷入空境(emptiness)。我并不是在这里建议在这里术语的完美重叠,只是有跨文化话语的潜力(Wegner 2002;Blakeslee,2007;Miller 2008)”。可见这种反向越界的金丹启蒙不止在道教或者太极拳中,在日本、英国、美国等也有类似传播(人类学、心理学为主)。
菲利普斯指出当有人触碰到具备反向越界的金丹启蒙者身上,此人会“经历误导:他们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失去平衡,甚至可能误以为表演者是莫名其妙的强大”。这种误导现象在太极拳中,大概就是所谓的“触电”。太极拳“触电”现象如今比较普遍,同时在外界看来其中的“误导”往往十分可笑。比如某某被讥笑为太极“电母”——弟子只要碰到她就会蹦蹦跳跳、旋转不止甚至跳出几米开外。这就是说,对通过排空建立或者形成反向越界的金丹者来说,是一种启蒙,而对于触碰到已经形成金丹者(实质性的身体幻觉)的人来说,那就是一种蒙蔽——被误导对方很强大。在启蒙者那里,一旦金丹形成就有菲利普斯说到的“神写、刀枪不入”之类的奇异技能(实质性的身体幻觉——刀枪不入的信念)。在蒙蔽者那里,一旦触碰到金丹者就有菲利普斯说到的“失去平衡”。
蒙蔽者能不能成为启蒙者?只要能够排空则可?
转自:“体育学术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