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帕克.菲利普斯(SCOTT PARK PHILLIPS,1967——)2019年在《道教研究》发表文章《张三丰之谜:太极拳与仪式戏剧》(SCOTT PARK PHILLIPS.The Zhang Sanfeng Conundrum :Taijiquan and Ritual Theater[J]. Journal of Daoist Studies,Volume 12,2019,96-122.)。他在摘要、结尾、第二部分“20世纪的武术”3处提到了一个有意思的词——“越界的”(transgressive)以及在第六部分“金丹”中6次用到了“反转”(reverse)。二词有何联系,深意何在?
摘要里是这么说“越界的”——“这个仪式结合了内在的炼金术作为神的可视化,并将暴力表现为成为道教神仙的越界之路”(This ritual incorporates inner alchemy as deity visualization, and presents violence as a trans gressive path to becoming a Daoist immortal)。菲利普斯摘要里此句之前,认为太极拳是一种仪式戏剧(哑剧),表达夜梦玄帝授拳阙明杀敌百余的张三丰内家神话故事。此是符合神话学家坎贝尔说的那句“仪式是神话的执行”(仪式不过就是在执行某个神话;参与仪式,就是参与神话)。习练太极拳就是参与仪式,就是执行张三丰内家神话——仪式戏剧表演(哑剧)。而仪式戏剧表演张三丰内家神话的最高境界,就是与张三丰合一,也即成为张三丰,也就是菲利普斯此句中“将暴力表现为成为道教神仙的越界之路”中的“成为道教神仙”。
第二部分中是这样表达“越界的”——“然而,神灵的形象在人们的头脑中一定是强烈的,把他与越界的性、神写、刀枪不入、魔法戏剧武术和金丹联系在一起,就像16世纪大师林兆恩(1517-1598)的追随者”(However, the image of the immortal must have been strong in people’s minds, associating him with transgressive sexuality, spirit writing, invulnerability, magical-theatrical martial arts, and the Golden Elixir, both in Daoist and community transmissions, like those taught by the followers of 16th-century master Lin Zhao’en )。此句意在表达通过仪式戏剧太极拳习练,成为道教神仙之后,有一系列奇异技能如刀枪不入,而第一个就是“越界的性”。如果摘要里的“越界的”是一种过程,那么此句中的“越界的”就是一种结果。
结论中的“越界的”是——“在大多数当代社会中,暴力经历可以带来启蒙或任何对个人或社会积极的东西的观念本身就是一种越界观念”(The notion that experiences with violence can lead to enlightenment or anything personally or socially positive is itself a transgressive idea in most contemporary societies; )。结论上也就有了提升性的内涵,所以此句中的“越界的”有一种提升、抽象性,将通过仪式戏剧的太极拳习练能够建立越界的道路,达到成为道教神仙而具有越界的能力,抽象为一种越界的观念——头脑中具有或者思想观念上认同。
第六部分“金丹”中6次用到了“反转”(reverse)。菲利普斯认为“金丹的形状像鸡蛋一样 - 它的身体是蛋黄,称为精,其外壳为蛋白,称为气。超越它的是神,隐喻的外壳,向四面八方辐射出来的空间想象。要获得金丹,必须提炼精气,它们是分离但感人的(分而不离)。肉体必须是空的:任何进入身体的意图都会导致两者混合。有时被描述为抛弃欲望,它特别意味着不从身体内部发起行动”。他指出“精的升华,在这里被定义为没有意图的肉体,而气在空虚和静止中自发地发生。要保持它的运动,需要知觉运动的正常顺序的倒置或反转”(reversal )。并且,“在这种特殊的感知-行动的反向(reverse)顺序中,空间想象(神)从神圣的领域中分离出来,发起运动,气作为它和肉体之间的缓冲”。“金丹从建立空虚开始。宋明修行的一个有趣细节是,首先将身体观想为一棵树或一根木头,然后烧成灰烬,在观想本尊之前完全空虚。完全实现的观想与排空的练习相同,因为实体身体被转换(反转reversed)为想象的身体”。
“越界的”的英文为“transgressive”,由词根“trans”与“gress”组成。前者主要指through,across,beyond,转换,穿越,超过的意思,后者则为走的含义。如此分解,越界,就是有一个点、或者线在某二者之间,其中一方走过这个点或者这条线,进入到另一方的里面。那么,在菲利普斯仪式戏剧的太极拳(陈氏太极拳)中,摘要里的“越界”,习练者(仪式执行者)是一方,另一方是指道教神仙张三丰。一方是世俗的领域,道教神仙张三丰无疑是神圣的领域,二者完全不同,有明显的分界线或者分界点。越界的手段或者路径是神灵可视化的仪式操作、执行——表演道教神仙张三丰夜梦玄帝授拳阙明杀敌百余的故事。
第二部分中作为结果的越界,应该是出现了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说明越界成功。那就是形成了菲利普斯在第6部分论述的“金丹”(The Golden Elixir)。也即世俗越过的点或者线就是金丹。
我们知道越界的为一方世俗的人,另外一方是神圣领域之神灵,在陈氏太极拳那里,一方为太极拳习练者,另外一方就是夜梦玄帝授拳的内家神话张三丰。越界的标志性事件——世俗越过的点或者线是金丹。那么,问题就来了——是谁向谁越界,或者从世俗向神圣越界?直接地问就是张三丰向世俗太极拳习练者越还是反之越?我们从菲利普斯关于“金丹”的描述中的几处“反转”(reverse——词根vers=turn——转),发现是张三丰向世俗太极拳习练者越界。菲利普斯指出,这是一种知觉运动反向的越界——不从身体内部发起行动(it means specifically not initiating action from within the body)。因为正常情况下的知觉运动是身体的知觉反应然后使某物发生运动,反向,也即某物使身体知觉发生某种反应——“一旦这个空间意识的仪式平台建立起来,身体就会被其外部的动力的实现可视化间接地移动”(Once this ritual platform of spatial awareness is set up, the body is moved indirectly by the actualized visualization of dynamic forces outside it)。菲利普斯论述中的“某物”(空间意识——spatial awareness)也即夜梦玄帝授拳阙明杀敌百余的神话。此神话进入世俗,也即张三丰进入习练者,与习练者合二为一——成为张三丰(确切地说是被成为张三丰)。
这种反向越界的结果自然是金丹的形成。金丹一旦形成,启蒙也就完成——张三丰像一道光,刺破世俗习练者之黑暗。
在人类学调查的萨满那里有一种类似这种反向越界的说法——神灵附上身。很多仪式中都有。菲利普斯在该文中说”赵超描述了“修炼化神”的仪式,即道士为了占有他的力量而暂时变成玄武”——道士变成玄武就是玄武附上到道士身上。他在结论中还有举例:“在 1980 年代的香港,丹尼尔·阿莫斯 (Daniel Amos) 目睹了一种神打 (shenda) 形式,参与者即兴打架,同时被西游记 (Amos 1983) 等流行剧中的神化角色所附身”。他认为这就是反向越界的启蒙(This transgressive approach to enlightenment)。
以上从菲利普斯论述太极拳作为仪式戏剧(哑剧),表演夜梦玄帝授拳阙明杀敌百余的张三丰内家神话,发现其内有一种反向越界产生——金丹形成,此乃太极拳最高境界。金丹一旦形成,启蒙也就完成——张三丰像一道光,刺破世俗习练者之黑暗。进而,因为空,被张三丰附身,具备越界的能力比如刀枪不入、神写。
转自:“体育学术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