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的浙江高教,有种奋起直追的劲头。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峰透露,浙江将多机制引进或新建一些高水平大学,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在浙江建一所中法工程师学院(暂名)。
同时,浙江也将办好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以及省重点建设高校等龙头学校,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小而精、小而尖的学校,如甬江理工大学(暂名)。
而随着中国美术学院第5个校区落户萧山区,宁波明确举全市之力支持宁波大学“双一流”建设,浙江理工大学启用临平校区,浙江的高等教育,正迸发出全新的活力。
一枝独秀
长期以来,浙江的高教实力都与其经济地位不相匹配:GDP全国第四,却仅有3所“双一流”高校,部属高校更仅有浙江大学1所。
作为浙江高教的旗帜,浙江大学综合实力之强,全国翘楚,是世界大学排行榜上“全国第三”的常客。
在教育部主持的第四次学科评估中,浙江大学39个学科被评为A类学科,全国排名第一;2021年,浙江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斩获11项国家奖,排名全国第一;同年,浙江大学新增两院院士总数同样位居全国高校榜首。
图丨浙江大学
然而,“一枝独秀”的浙江大学背后,浙江高教的“断档”问题,也日渐凸显。
提质扩容
“提质”(增加高水平大学的数量和供给)、“扩容”(鼓励本科高校通过新建校区扩大资源),是浙江此次补齐高等教育短板的核心策略。
为了培育后备力量,2014年,浙江省正式启动“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 按综合发展型和特色发展型两类共确定了15所高校进入重点大学建设名单;2018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等教育强省。
2021年,温州市委把“支持温州医科大学药学和临床医学等优势学科争创‘双一流’,推进温州大学“省市共建”省重点高校建设”,纳入到地方“十四五”规划之中。今年9月,宁波市也出台相关意见,明确自 2023 年起,给予宁波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专项每年 5 亿元经费支持。
在雄厚的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下,浙江省内的地方高校的发展朝气蓬勃。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浙江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和浙江工商大学的统计学入选A-学科;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超越国内众多985高校,拿下了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三个竞争激烈的一级学科B+的好成绩;
浙江师范大学的教育学、浙江财经大学的应用经济学、浙江农林大学的林学等省内高校在自己特色核心学科的评估上都有着不俗的表现。
计划启动后的几年时间里,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多所省重点建设高校,以第一完成单位斩获国家“三大奖”。
而据透露,今年以来,已有至少5所浙江高校的新校区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其中,10月14日,随着与萧山区的协议一锤定音,中国美术学院迎来了第5个校区;浙江理工大学临平校区在今年8月正式启用,临平区首所大学扬帆起航;
计划投资54.75亿元的宁波大学医学部(方桥校区),则于此前的5月获得批复,成为宁波市打造“医学高峰”的重要一环。
随着省内高校的蓬勃发展,“一超多强”的浙江高教,或将打开新的局面。
另辟蹊径
补强第二梯队之外,浙江高教也时常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新颖的改革之路。一如这座城市,充斥着澎湃的生命活力。
这里曾诞生一所又一所改写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标志性高校。
2018年,西湖大学正式成立,填补了我国民办研究型大学的空白。这是浙江蓬勃的民间资本带来的高教新格局。
图|西湖大学云谷校区
这所开创性的大学,在招收博士研究生时,不限学位、毕业年限、年龄,颇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气度。培养过程中的轮转制和导师团,让学生能有足够的自由去探索科学。
因其“包容性”,西湖大学吸引了一大批本科或硕士就赴海外求学的优秀中国学生在这里求学,毕业院校包括美国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顶尖名校。
图|2022年,西湖大学毕业于海外院校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回流占比19.2%。
西湖大学办得有声有色的同时,一所开创中国高等教育与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结合的先河高校,宁波诺丁汉大学,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将国际化的教学方式引入国内,宁波诺丁汉大学是中国第一所普及小班化全英文课堂和导师制度的大学。无论是体制、机制还是育人方式,这些新型大学,到处都透露着与老牌的传统高校截然不同的新鲜感。
2004年正式开学的宁波诺丁汉大学,截止目前已培养了18000多名本硕博毕业生。2020届本科毕业深造者中,有86.9%被世界前100位大学录取,超30%进入世界前10位大学;2020年内地硕士申请量同比增幅134%。
图|宁波诺丁汉大学
打破中国教育史上最高捐资办学记录的“甬江理工大学(暂名)”,同样诞生于宁波。
这所高起点、高定位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由虞仁荣先生捐资超300亿设立,当前已规划理学、工学、信息、商科四个学科群,强调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突出前沿科技交叉融合,正力争在短期内成为世界一流学术机构和国家重点战略学科引领者。
而落户余杭区的中法航空大学,则是北航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合作建立的一所高水平、国际化、新机制的航空大学。这所占地1500亩、预计今年完成校园建设的新大学,即将成为浙江高教中的又一支实力“潜力股”。
未来浙江高教能否迎风翻盘?随着棋子一一落下,规模逐渐成形,我们已准备好迎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高教强省到来。
来源:青塔
转自:“硕博学术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