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合并、撤销!多所高校进行机构重组

2022/10/26 9:40:41  阅读:143 发布者:

近日,“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第二十五场新闻发布会提到了探索实施“学分制”“大部制”“学部制”等改革,着力构建与一流大学建设相适应的治理体系。去年,河南省本科高校全面深化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座谈会上也提到,机构设置上探索“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其实并不新鲜,不少高校都在对此进行探索。

01

合并、撤销,多所高校机构重组

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即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的部门、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而在高等教育领域,也有不少高校在积极探索大部制改革。

较早的比如山东大学在2009年底就进行了首批大部制改革试点,撤销原科技处、社科处、学术委员会办公室等机构组建学术研究部,撤销原校友办、国内合作办等机构组建合作发展部,20125月该校还进行了第二批改革;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也较早的进行了大部制改革,在2009年裁撤了50%的行政机构。

近几年也有不少高校进行相关改革: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经2020年第23次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对现有职能部门进行重组、合并,按照大部制改革思路和业务归口管理原则,除保留质量监控办公室外,将其余12个行政教辅、党群管理机构合并、重组为7大职能部门;郑州西亚斯学院2022年暑期工作会议上提到,围绕精简机构、循序推进大部制改革的思路,以深化“放管服”成效为目标,促进部门协同联动,提升工作效率,该校决定对部分机构进行改革和职能调整……

今年1月,河南2022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上,河南科技大学校长提到要进行“大部制”改革,全面优化部门职能和管理流程,建立科学合理、简洁高效的“扁平化”决策运行机制,变“重管理”为“重服务”。

高校对职能部门的大部制改革,一直在陆续进行。

02

为什么高校都在改革?

有人认为,部分高校的机构设置不合理会导致职能交叉、工作任务重复等问题。华中农业大学也曾提到该校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资源分散、效率不高、边界不清、协同不够等表象。

而高校推行大部制改革,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相关问题。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为了加强行政部门之间的协作,减少管理层次,提高办事效率,实施了“大部制”改革。

南昌大学推行大部制改革,按照“大部门、大职能、大服务”范式,根据“整合相近职能、避免职责交叉”原则,对各职能部门进行机构重组。该校实行扁平化管理,通过理顺工作关系,整合各处室的职能,提高职能部门的运行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学科、学生、学者及学术发展。

2017年,时任上海大学校长的金东寒在接受《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曾提到,推进大部制改革,是回应师生呼声重构相应的职能部门和工作流程,目的是改进管理效果,提升管理效率。进大学工作后,有一个明显感受就是会议繁多,很多事情都要靠开会协调。毛病出在管理体系缺少顶层设计,职能划分得过细,部门设立得过多,造成很多事情需要几个部门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协调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还容易出现扯皮现象,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常委会决定推行大部制改革。首先撤销党办和校办,组建党政办,由此拉开了该校大部制改革的序幕。结果,行政人员精简了25%,处级干部由14人减至9人,清理退出的审批事项占原审批事项比例约50%,同时也大大缩短了审批周期。

总的说来,高校职能部门的大部制改革,有助于各部门工作效率,减少重复设置。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也多次提到高校机构改革。1999年的《教育部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要精简机构,根据学校实际需要和精简、高效的原则,精简学校管理机构;2017年的《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到,高校根据办学实际需要和精简、效能的原则,自主确定教学、科研、行政职能部门等内设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

03

大部制改革,注意什么?

部分高校在进行大部制改革时遇到了一些问题,有的学校改革只是对机构进行简单的合并,有的改革了机构却没有改革人员配置等等,这些让改革效果微乎其微。

《高校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的目标方案与运行机制》中曾提到,高校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应遵循以下目标和原则,而这些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厘清职能,划清权责边界。不能简单地把大部制改革理解为部门合并、机构精简。要对现有部门的具体职能进行分解和整合,对各项具体职能进行整合,优化职能结构,划清职能边界。在此基础上,进行机构重组,对职能相同或相近的部门进行整合,建立大职能、宽范围的综合性部门,从而理顺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解决职责不清、职责交叉、职责划分过细等问题,提高职能部门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效能。

合理分权,优化权力结构。以大部制改革为契机,推进向基层和学术系统的“双向分权”:一是纵向分权,即学校(校部机关)向基层院系分权,实现管理重心下移;二是横向分权,即学校和基层院系的行政系统向学术系统分权,促进教授治学,回归学术本位。要约束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行使,避免彼此间的不正当干预和冲突。同时,要促进学校和大部门内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对分离和独立,确保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

强化服务,转变管理职能。高校在推行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过程中,应坚持“学术本位”管理原则,对内部管理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强化职能部门和党政权力的服务职能,实现从管理型机关向服务型机关转变,形成职能部门为教学科研机构服务、党政权力为学术权力服务、管理人员为师生服务的“大服务”格局。

加强协调,提高行政效率。要充分发挥大部门“职能广、机构大”的优势,将部门之间的协调转化为部门内部的协调,从而避免因部门之间长时间的讨论磋商、讨价还价,甚至利害冲突而使学校工作受到影响,加快内部信息传递,提高工作效率。

精简机构,降低行政成本。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是大部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但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却并非易事。可以考虑先将大部门建立起来,再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和全员聘任制的实施,不断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逐步进行人员调整,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循序渐进,最终实现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合理匹配。

参考文献:

1.林祥柽,范丽娟.高校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的目标方案与运行机制[J].高校教育管理,2014,8(4):25-30.

2.中广网、各学校网站(公众号)、人民日报、青年报、河南省教育厅等。

来源:麦可思研究

转自:硕博学术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