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佳文推荐】“双碳”目标下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时空格局及演化趋势

2022/10/25 17:41:02  阅读:336 发布者:

“双碳”目标下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时空格局及演化趋势

202210月,在SCI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Urban land use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in China under the double carbontargets: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and evolution trend》(《“双碳”目标下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时空格局及演化趋势》)的论文。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呈现上升趋势和两极分化现象。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并且,空间因素显著影响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类型转换。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建议制定差异化的城市土地低碳利用和碳减排政策以降低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

研究背景

在全球气候问题的严峻形势下,碳减排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平衡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困境,给全球碳减排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中国积极承担碳减排责任、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提出了具有艰巨性和挑战性的“双碳”目标,即在2030年之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和人口聚集的区域,城市地区在寻求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缓解战略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事实上,城市土地利用不仅与城市能源消耗和工业活动密切相关,还承载着城市空间上的碳排放。为了探索城市土地利用系统与碳排放系统之间的内在关系,本文提出了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概念框架。探索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格局和演化趋势,对于制定城市碳减排策略、探索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以及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了三种研究方法:(1)运用核密度估计(KDE)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时序演变特征;(2)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揭示了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格局特征;(3)运用空间马尔可夫链方法对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演化趋势进行探究。

研究结果

1)研究期内,中国及其三大地区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呈上升趋势。核密度估算的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存在两极分化现象。

2)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不同空间集聚形式的城市在分布规律上存在明显差异。

3)空间因素显著影响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类型转换,其对向上转移的影响随着滞后类型的增加而逐渐增强。

研究结论

结合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时空特征及演化趋势,本文提出了差异化的城市土地低碳利用模式和碳减排政策建议。东部地区应发挥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优势,在提高城市土地经济产出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碳排放,实现城市土地高质量利用。中部地区应探索产业发展与城市土地利用融合机制,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提高城市土地低碳利用水平。西部地区应依托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与低碳经济的紧密结合,提高城市土地低碳利用潜力。

来源:土地利用与粮食安全

转自:经管学术联盟”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