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灾害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山洪、江洪和城市内涝,或出其不意兵临城下,或如脱缰野马任性江川,它们会干扰甚至伤害人们的生活。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吴欢已在水文领域探索了二十余年,时至今日仍然行走在这条鲜花与荆棘并存的道路之上,致力完善洪水监测研究的梦想一刻未曾松懈。
吴欢,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为美国宇航局(NASA)-马里兰大学地球交叉科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和项目首席。长期从事陆面和水文过程耦合模拟及参数化、水文气象灾害模拟、监测和预报,水文遥感以及水文气候学研究。主持研发的GFMS作为NASA PMM计划的亮点应用成果,是国际主流洪水监测预报系统。多项第一作者科研工作被NASA Science, Science杂志,美国气象学会BAMS,美国地球物理学会EOS,联合国减灾署UNDRR等报道,获国际权威期刊Water Resources Research最佳论文奖等。
异国勤学数年,归国投身科研
“我与洪水预报算是一见钟情。”面对曾经专业上的“跨界”,吴欢调侃道。
在读研究生期间,吴欢开始将遥感技术与水文学进行融合。此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洪水研究课题彻底点燃了吴欢对此方向的热忱,在顺利结束博士阶段的求学生涯后,他远赴美国开始了博士后阶段的工作。
2007年至2017年,10年旅居美国的工作经历使吴欢拓宽了自己的科研视野,灵感源源不竭的他凭借自身的努力收获了不少科研机遇,众多顶尖科研机构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吴欢主持2019年度全球洪水合作伙伴(GFP)国际会议
一向奉行“只求奋进,莫问前程”的他在异国勤学数年,终以优异表现丰富了自己的人生履历。2017年,吴欢回到祖国,投身新阶段的科研工作。
加入中山大学,致力于洪水监测研究
回国后,吴欢加入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并立刻组建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围绕洪水问题的深入研究:在归国5年有余的时间之中,吴欢先后承担和参与了多项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应急管理部等资助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专注于“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和评估模型研究”,为我国洪水监测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DRIVE水文模拟系统”可以称得上是一切成果的“地基”。该模型初现于2012年,由吴欢及合作者研发而成。截至2022年5月,以DRIVE模型为核心的全球实时洪水监测与预报系统(GFMS)为国际主流实时洪水监测系统,用户及访问者几乎遍及每一个国家。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020年,吴欢携团队从水文气象的角度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大尺度水文模型耦合局地尺度-高分辨率水动力模型和城市内涝水文模型的全新洪水预报预警方案(GHS-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年度会议
此成果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重视,并成为吴欢团队近年来的工作重点。2020年6月初至8月底汛期期间,吴欢带领极端水文气象模拟团队日夜奋战,将GHS-F系统部署在国家应急管理部和国家气象台,为全国洪涝灾害应急管理提供业务化支撑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我很庆幸当初选择了这个科研与应用并重的研究方向,随着极端天气的频发,一份‘看得见’的使命与责任时刻鞭策我不断奋进”。吴欢在叙述自己的专业领域时,眸中总是闪耀着灼灼光辉。
教学思想开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吴欢任教的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成立于2015年10月,其前身是1961年创办的中山大学地理学系气象学专业,学院已建立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目前,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设有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两个本科专业;设有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气候变化与环境生态学三个硕士点和博士点。
作为科研人员,吴欢刻苦努力,多项第一作者科研工作被NASA Science, Science杂志,美国气象学会BAMS,美国地球物理学会EOS,联合国减灾署UNDRR等报道,获国际权威期刊Water Resources Research最佳论文奖等。
作为一名教育从业者,吴欢同样认真负责,主张“批判”与“辩证”。“我从来不喜欢学生‘唯师之命是从’,如果学生的文章、成果展现的完全是我的思路和想法,学生的出路在哪里呢?”
秉持开明的教学思想,吴欢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大力培养学生“思辨”和“提问”两方面的能力,即善于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前人成果,通过深入思考及实验探究从而提出一系列的科学问题。
未来,面对山洪、江洪及城市内涝等不同类型的水患,吴欢希望能与更多科研工作者携手,在洪水暴发之前便提前预知灾难的降临,为国家做应急决策提供更加有力的数据支持,从而可以将伤害控制到最低,真正实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转自:“环球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