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Nature:教科书又要改写?数万人基因分析,更新线粒体 DNA 遗传的认知

2022/10/19 17:35:22  阅读:167 发布者:

记载着遗传信息的 DNA,分布在细胞内的两个位置:绝大部分位于细胞核,剩下的少部分位于线粒体——像「电池」一样为细胞提供能量的一种细胞器。

先前,科学家普遍认为,只有来自母亲的线粒体 DNA 才能通过卵子遗传给后代。这一现象也被称为是「母系遗传」。

然而 2018 年一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论文有了惊人发现。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中国广西妇幼保健院、美国妙佑医疗国际(Mayo Clinic)等多家机构联合组合的一支团队,在检查一名疑似患有线粒体疾病的男孩时,通过高分辨率 DNA 测序发现,男孩及其姐妹、母亲的线粒体 DNA 有极大的异质性。

接着,研究团队对三个独立家庭的 17 人进行了 DNA 测序和比较后推断,后代也能获得一部分来自父亲的线粒体 DNA。这一发现无疑颠覆了普遍接受的线粒体遗传法则,尽管背后的遗传机制并不明了。

此后,英国剑桥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扩大了寻找范围,对记录在册的 10000 个家庭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进行了分析,查看其中是否也有后代获得了遗传自双亲的线粒体 DNA。然而通过分析核全基因组序列,他们在一些孩子的细胞核 DNA 中发现了「插入「的线粒体 DNA 片段,即所谓的「核线粒体 DNA 片段」(NUMT),而这些插入片段并不存在于其父母的核 DNA 中。

这一发现对线粒体 DNA 的遗传方式再次提出了质疑:或许那些看似来自双亲的线粒体 DNA 片段,其实是一些移动了位置的插入片段。

为了确认这些线粒体 DNA 片段的来源,剑桥大学 Patrick Chinnery 教授带领的这支研究团队又进一步扩大了范围,分析了 66000 多人的全基因组序列。这些参与者来自英格兰罕见病项目,其中包括 12000 多名癌症患者。这一结果近期发表在了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上。

在新论文中,研究团队指出,线粒体 DNA 实际上正在持续向细胞核转移,平均每 4000 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将线粒体的 DNA 片段插入自己的细胞核 DNA 中。而这些携带了插入片段的个体,就有机会把他们的 NUMT 传给自己的后代。

根据这项新研究的估计,人群中绝大部分个体——超过 99%,具有至少一种 NUMT;每 8 个人中有 1 人携带罕见的 NUMT

Chinnery 教授解释说:「数十亿年前,原始动物细胞吸纳了一种细菌,这种细菌变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线粒体。它们为细胞提供能量,使其能够正常运作,同时去除氧,因为高浓度的氧是有毒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原始线粒体的片段进入了细胞核,使它们的基因组能够相互交流。」

「这一切都被认为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形成之前。然而我们发现并非如此。」Chinnery 教授补充说,「我们现在就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正在进行:线粒体的遗传密码以可测量的方式转移到核基因组中。」

研究人员还注意到,插入核 DNA 的线粒体 DNA 片段,有时会导致罕见的疾病,包括一些罕见的遗传性癌症。研究小组观察了从 12500 个肿瘤样本中提取的序列,发现来自线粒体的 DNA 在癌细胞的 DNA 中更为常见。

鉴于核基因组始终处于不断损伤和修补的过程,研究人员猜测,这些来自线粒体的插入片段或许就像创可贴一样,试图修补细胞核 DNA 出现的损伤。「有时它起了作用,但偶尔它帮了倒忙,反而触发了癌症。」Chinnery 教授推测说。

目前,研究人员还无法解释线粒体 DNA 究竟是如何把自己插入核 DNA 的,比如是直接插入还是通过 RNA 之类的间接插入的。这些分子机制还有待后续研究揭秘。此外,如果说线粒体 DNA 会进入细胞核插入核 DNA,那么反过来,细胞核 DNA 是不是也有可能进入线粒体呢?研究小组表示他们目前还没有找到相关证据。但总而言之,这些发现再次刷新了我们关于线粒体 DNA 遗传的认知。

转自:丁香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