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加州大学发现未来空气污染的新化学机制

2022/9/21 18:16:23  阅读:207 发布者:

1

加州大学发现未来空气污染的新化学机制    

【导读】

2022829日,美国加州大学默赛徳分校张璇研究团队在Chem发表一篇新论文,该研究团队结合环境烟雾箱实验、三维化学传输模拟,以及外场航测三种手段,发现了未来主导空气污染变化的新化学机制,并详细探讨了该化学机制如何作用于自然界排放到大气中的主要挥发性有机物异戊二烯以及这个物质的大气氧化过程对臭氧和自由基生成的贡献。

自然界向大气中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占到总有机物排放的90%,其中异戊二烯是自然有机物排放的主要组成物质。异戊二烯同时具有非常高的大气反应活性,所以研究异戊二烯的大气氧化机理对于理解整个地球大气的氧化性和污染程度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几十年来,对于异戊二烯大气化学反应的研究集中在了两个极端环境条件下:一个是高度污染的城市环境,这类环境条件的典型特征是高浓度的氮氧化物(比如几百个ppb);另外一个是恰恰相反的零污染的大气背景环境,在这类环境里面,氮氧化物的浓度接近为零。然而,随着近年来各个国家对于氮氧化物排放的严格管控,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地区的氮氧化物已经降到了几十到几个ppb的范围,在这样一个低浓度氮氧化物的条件下,传统的异戊二烯大气化学反应机理是否还能适用就需要画上一个问号。

研究组最新的环境烟雾箱实验结果发现当氮氧化物的浓度在几个ppt到几十个ppb范围下,异戊二烯的大气氧化机理已经不再遵循传统的反应路径。一个非典型的特征就是过氧自由基在低浓度的氮氧化物条件下不再与氮氧化物发生双分子碰撞反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自我循环相互转化的反应,这种反应完全控制了异戊二烯氧化产物的分配。图1展示了异戊二烯的两个主要一代产物(异丁烯醛和甲基乙烯基酮)的产率在低浓度氮氧化物条件下比高浓度的氮氧化物条件下生成的产率足足高了两倍。

研究组把这个新的机理整合到了一个受观测控制的零维箱体模型中,并与北半球最近的两次大型航测结果做了对比。这两次航测分别采样了美国东南部地区和北美洲大部分地区在不同季节下的空气组成成分。结果发现这个新的机理相对于传统机理能更好地解释空气中的异丁烯醛和甲基乙烯基酮的分布。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新的机理在北美不同地区和不同维度下对异戊二烯大气化学的解释都要远远好于传统的机理。

最后研究组把这个新的机理整合到了三维化学传输模型当中,发现这个机理不仅仅作用于北美地区,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对异戊二烯大气反应有所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地区集中在包括亚马逊雨林这种高植被覆盖高自然界排放的地区。另外,对于污染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比如东南亚,这个新的机理也会发生不可忽视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这种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异戊二烯氧化产物的分布,更对于全球臭氧和颗粒物的污染分布以及全球大气的自净能力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_

 

_

 

_

 

_

论文信息:

标题:Probing isoprene photochemistry at atmospherically relevant nitric oxide levels

出版信息:Chem29 August 2022

DOI10.1016/j.chempr.2022.08.003

 

 

_

 

_

 

2

西安工程大学樊威教授团队在智能3D纺织复合材料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导读】

西安工程大学樊威教授团队制备了一种聚偏二氟乙烯压电纱线(PVDF压电纱线),用于先进3D纺织复合材料的实时损伤监测。

通过静电纺在碳纤维表面包覆一层PVDF纳米纤维得到CF@PVDF纳米包覆纱,然后将碳纤维通过二维编织工艺编织在CF@PVDF纳米包覆纱上得到CF@PVDF@CF压电纱线。为了防止在后续固化过程中树脂过度浸入影响纱线的压电信号,通过共轭静电纺丝技术将聚氨酯(PU)包覆在CF@PVDF@CF压电纱上,最终得到PVDF压电纱线。随后,将PVDF压电纱线与碳纤维进行三向正交织物的织造,通过RTM固化工艺得到三向正交压电复合材料(3DOPC)

首先,对PVDF压电纱线进行了压电效应进行测试,以确定压电信号的产生来自于PVDF;其次,测试了不同长度和不同频率下压电纱线产生的压电信号,得出当压电纱线长度为15 cm和频率为4 Hz时,可以产生1 V左右的压电信号并且在高频率下可以稳定维持3200次压电输出。 

PVDF压电纱线嵌入到3D正交复合材料中,通过三点弯曲试验实现了对先进3D纺织复合材料的在线健康监测,如图4所示。通过弯曲疲劳和模态试验得出,本工作中提出的PVDF压电纱线传感器可实现长期、低频、高频和稳定的监测。从而在复合材料压电传感器的损伤监测中显示出良好的潜力和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压电纱线可以嵌入到各种3D织物中,以监测复合材料的健康状态。此外,微观和宏观损伤可以通过不同的压电信号来识别,因为微观和宏观损伤引起的振动程度不同。弯曲疲劳试验表明,压电纱线的信号监测可以持续到复合材料失效阶段之后。弯曲模态测试结果表明,压电纱线足够精确,可以检测到低级振动问题。从而使得先进3D纺织复合材料的实时监测成为可能并广泛应用在各种领域,如将该智能三向正交复合材料用作飞机机翼的结构件,可以实现对机翼健康性能的实时监测,避免因长期微裂纹积累导致的突然失效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_

 

_

 

_

 

_

论文信息:

标题: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iezoelectric yarn for real-time damage monitoring of advanced 3D textile composites

出版信息: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

18 August 2022

DOI10.1016/j.compositesb.2022.110229

 

 

_

 

_

 

图文来源:科学网,中国聚合物网

转自:“科研之友 ScholarMate”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