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编译出版社成立于 1993 年。自成立之日起,中央编译出版社就把高水平学术出版作为发展目标,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坚持“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理念,致力做“思想文化的摆渡者”,逐步确立了以翻译和研究为特色的学术出版模式,建构起自身的学术文化品牌,为促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央编译出版社的创立与中央编译局的学术优势密不可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编译局迎来发展的高峰,除了编译和研究马列经典著作,对外翻译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文献,还积极开展国际共运史、世界社会主义和当代政党政治等方面的研究,培养了一批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大多精通外语,熟悉、掌握世界政党和国际共运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产生和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为创办专业出版社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能。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央编译局多次向新闻出版总署提交创办出版社的申请,并最终于1993年获批,由编译局研究部门的负责人出任出版社社长,这也使出版社从一开始就确立了鲜明的学术出版导向。
出版社成立后,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整理出版马克思主义、国际共运史、社会主义、国际问题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专著、编著和译著;二是译介出版世界政治、经济、哲学和文化等方面的最新作品和经典著作。同时,还与外国驻华机构、国外版权公司广泛联系与合作,成为国内最早一批与国外版权代理公司合作的出版社之一,引进了一批受到欢迎的图书。在较短时间内,中央编译出版社就以鲜明的学术定位、独特的选题视野站稳了脚跟。此后,中央编译出版社抓住发展机遇,依靠外语翻译和学术研究这两大特色,建构起自身的学术文化品牌,走出了一条特色学术出版道路。
一是依托中央编译局的理论研究优势,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研究为重点,形成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研究为主的“大社科”专业特色。先后出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64卷)、《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40卷)、《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37卷)、《世界主要政党规章制度文献》(20卷)等重量级丛书,推出“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中国地方治理研究丛书”“协商民主译丛”“当代中国思想家文库”等系列,以及众多有影响的学术著作。
二是利用中央编译局的多语种翻译优势,注重探求尚未开垦、关注的学科和领地,率先引进一批国外知名学者的作品,形成以“小众学术”和“品格大众”为根基的产品集群。先后推出包括阿尔都塞、布迪厄、齐泽克、鲍德里亚等人作品的“新世纪学术译丛”,以及“国际政治前沿译丛”“公共行政规划理论译丛”“英文经典文库”“日新日知书系”等多个系列,引领国内学术研究的潮流。《乌合之众》《君主论》《沉思录》《道德情操论》等经典思想文化译作长销不衰。
三是关注现实问题研究,注重学术原创作品。紧密依靠中央编译局的研究部门和专家学者,积极联络其他党政和研究机构,策划出版《当代中国治理研究丛书》《中国的民主治理》《海外学者当代中国问题研究丛书》等一批与时代主题和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的学术作品,特别是在政府创新、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全球治理等领域的图书方面,在国内出版界独树一帜。
四是聚焦专家学者、致力传世作品,出版多部有影响力的学者、翻译家和理论家文集,如《梁宗岱文集》《王元化文集》《吴敬琏文集》《黄枬森文集》《姜椿芳文集》《张仲实文集》等。同时,大力支持中青年学者学术成果出版,特别是扶持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不少有潜力的学者的第一本学术著作就是在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还先后出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百余种。
五是积极探索思想文化的对外传播,注重外向型图书出版,推动中国图书“走出去”。先后向英国、美国、法国、韩国等输出《让民主造福中国》《中国模式》《寻求变革: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国未来30年》百余种图书的各语种版权。还积极主办国际出版研讨会、国际性文化论坛,承办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主题活动等。
回顾中央编译出版社近三十年的发展,正是由于几代出版人顺应时代需求、服务中心工作,坚守学术追求、不断开拓探索,使得中央编译出版社在学术出版上形成了鲜明特色,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受到了各方关注,发挥了积极作用。2018年,根据中央机构改革方案,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编译局职责整合,组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编译出版社成为研究院下属的三家出版社之一,业务范围也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在原有基础上,更加凸显了时代要求和中央级专业出版社特性,发展理念和思路更加清晰。围绕研究院的职责和使命,中央编译出版社在2022年和今后的发展中,将坚持政治立社、开放办社、品牌强社,突出主责主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围绕理论外宣和国际传播这一主线,把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为首要职责,把翻译好、出版好、宣传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外文版、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外文版作为重中之中重,使之成为我社的第一品牌。在已经出版习近平总书记《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重要著作外文版,以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中国共产党简史》外文版等数十种图书的基础上,2022年将陆续出版《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摘编》《习近平外交演讲集》《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等重要著作外文版。同时,我们将加大版权输出力度,加强与国外出版社的交流合作。
二是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和普及,做好相关图书的策划出版、宣传推广工作,进一步扩大中央编译出版社在马克思主义主题图书出版方面的品牌优势,服务全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在前期已经推出《建党时期马克思主义文献丛编》《近代中国〈资本论〉文献集成》《共产党宣言》校注本等系列图书,以及《你好,马克思》《百幅名画读懂马克思》等通俗读物基础上,还将陆续推出“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典藏文库”“国外马克思学译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宣传普及丛书”以及《马克思图传》《恩格斯图传》《学习列宁的工作方法》等。同时,将与全国高校马院加强协作,策划推出全国马院成果文库、马克思主义研究青年学者文库等。
三是依托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资源和专家优势,加强党史学习相关图书的策划出版,助力“四史”宣传教育。2022年之后将组织出版“东北抗日联军历史资料汇编”、“旅法勤工俭学史料全编”“西方视野的百年中共党史丛书”等系列图书,以及《中国共产党百年金融实践与思想发展》《党史知识问答》《百家中国博物馆文物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红星照耀中国》等学术著作和通俗读物。
四是继续巩固拓展中央编译出版社在国内人文社科方面的学术出版特色,推出高品质的学术作品。重点是三个方面:一是系列图书,如“当代中国政治文献翻译研究丛书”“政治心理学经典译丛”“编译英文传世经典文库”等;二是学术原创作品,特别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和有学科影响力的中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三是海外学者对中国问题研究的成果,如《点赞中国》《不要把中国当假想敌》《柯布与中国》等。
在围绕上述图书做好出版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将积极适应融合出版要求,大力推进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探索建立全方位知识服务体系;结合新增加的期刊编辑出版功能,把学术图书和学术期刊有机融合,整体推进;开拓新的增长点,加大红色文创产品开发力度,承办有关主题展览,积极探索传播红色文化新路径。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出版社的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融入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心工作,牢记职责使命,不断开拓创新,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对外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努力和贡献。
(作者系中央编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