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网络首发 | 年报审计师声誉会影响中报会计信息质量吗

2022/8/11 9:06:27  阅读:227 发布者:

作者简介

路军伟,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王舒慧,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刘瑶瑶,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及关键词

立足我国资本市场监管规则尚未要求中期财务报告(中报)须经外部审计的制度背景,本文基于年报审计师“声誉假说”的研究视角,实证检验了年报审计师声誉对中报会计信息质量的溢出影响。研究发现,年报审计师声誉可以对中报会计信息质量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表现为具有较高声誉的年报审计师能够抑制企业的中报盈余管理行为;且该溢出效应在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或投资者关注度更高的公司中更为明显;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高声誉年报审计师可以通过整合“过程”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来提升中报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了其对中报的查错防弊能力。本文的研究发现丰富了中报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不仅利用中报无须审计的研究场景更为清晰地为审计师高质量执业的“声誉假说”提供了进一步经验证据,还对监管机构如何兼容中报会计信息及时性和相关性目标及投资者更好地甄别中报会计信息质量等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意义。年报审计师;声誉;中报会计信息质量;中报盈余管理

首发链接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APJ&dbname=CAPJLAST&filename=LKGP20220803000&uniplatform=NZKPT&v=VIbbzDF5eSuqhyjr9cExryIRHRU5_OoN9UsNOq_DE-SqbwVhpimP3upPDvAzMclr

研究缘起

相较年度财务报告,中期财务报告(以下简称“中报”)旨在提供及时性更强的会计信息,是利益相关者全面了解公司经营状况、相机决策的重要依据。例如,已有研究发现投资者、银行金融机构等均会基于中报提供的会计信息来适时调整其行为,意味着中报在实践中的重要价值。然而,理论上,中报会计信息若要发挥降低信息不对称、引导资源高效配置的作用,必须以具备真实可靠的相关性质量特征为前提。但是,结合我国关于中报的正式制度安排看,中报并不要求强制审计,意味着中报会计信息很可能会受到企业的策略性操纵,表现为在股东减持等利益动机驱使下,中报往往会出现盈余管理等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如山东墨龙在20152016年的半年报和季报中连续通过调账手段虚增利润;康美药业在2018年半年报中虚增了84.84亿元的营收、12.51亿元的利润以及361.88亿元的货币资金)。现有关于提高年报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较为丰富,而关于约束中报会计信息质量的探讨则较为有限。在正式制度安排方面,《证券法》规定我国上市公司中报除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不经外部审计,一般情形下企业可以自行披露未经审计师鉴证的中期财务报告,也即中报在正式制度上并不存在源于外部审计的合理保证。那么,在正式制度安排尚未对中报会计信息质量提供合理保证的背景下,中报会计信息是否兼容了及时性与相关性的目标呢?进一步,是否存在非正式制度因素(如年报审计师声誉)能够抑制中报会计操纵、提高中报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呢?在此情形下,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和检验,不仅有利于丰富和拓展审计师声誉机制对中报会计信息质量溢出影响的理论研究,对保护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也具有重要的实践启发意义。实践中,年报审计师是上市公司重要的外部治理力量,且审计师声誉的差异影响了其执业水平的高低和质量控制的强弱。DeAngelo指出审计师声誉是一种长期积累的“商号”,当审计失败时审计师会损失该项重要的无形资产,面临高昂的客户流失成本;而高声誉审计师的客户质量和审计收费更高,声誉受损的代价更大。在中报不被审计的情况下,年报审计师在法理上并不需要对中报承担法律责任。但是,由于外部的信息使用者实际上很容易将年报审计师和上市公司绑定,因此上市公司中报舞弊也很可能使年报审计师的声誉受到不利影响。例如,安永就曾因瑞幸咖啡的中报“爆雷”而受到牵连,其审计声誉遭受重大损失。瑞幸咖啡在2019Q2-Q4中被爆出财务造假,其中Q2Q3财报是主动披露的未经审计的中期财务报告,Q4年报安永尚未签字,故而安永并无法律意义上的审计责任;但瑞幸咖啡造假消息的爆出仍引发了利益相关者对安永在执行审计业务中的广泛质疑,安永的审计声誉受损严重。鉴于此,作为理性的经济主体,高声誉年报审计师是否会出于避免声誉减损风险的考量,在其执业的全过程中对无需审计的中报也施加必要的关注以约束公司的业绩操纵行为,进而对中报会计信息质量产生正面影响呢?本文的观点是,作为重要的非正式治理机制,年报审计师声誉很可能会对中报会计信息质量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表现为具有更高声誉的年报审计师往往更不可能为迎合公司的业绩操纵诉求而主动降低其质量要求和独立性,使得年报审计师的声誉很可能会成为潜在的重要补充机制对上市公司中报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

研究结论

为了实证检验上述研究问题,本文利用2008-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未经审计的半年报会计数据,系统检验了年报审计师声誉对中报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高声誉年报审计师可以显著抑制中报盈余管理,对中报会计信息质量产生正向的溢出影响,且该发现在处理潜在的内生性后依然保持稳健;其次,情境分析表明,在市场化程度更高地区或投资者关注度更高的公司中,上述溢出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支持了“声誉假说”是年报审计师影响中报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最后,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整合“过程”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是发挥上述作用的重要“抓手”,提高了高声誉年报审计师在中报查错防弊过程中的能力。

研究贡献

本文可能的贡献如下:(1)本文从非正式制度因素的角度,丰富了中报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现有研究从自愿审计、自愿审阅和审计委员会特征等角度讨论了如何提高中报会计信息质量。本文则探究了在中报无须强制审计的正式制度安排下,年报审计师声誉的非正式制度安排能否以及如何影响中报会计信息质量,充实了中报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2)本文利用我国中报非强制性审计的理想研究场景,较为干净地区分了审计师“深口袋假说”和“声誉假说”的混合作用。现有关于年报审计师高质量执业的理由存在“深口袋假说”和“声誉假说”两种解释,而我国当前的监管制度中关于中报不须经外部审计的规定,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与法律诉讼风险相关的“深口袋假说”对中报可能并不适用;本文则基于此发现了年报审计师声誉对中报会计信息质量的溢出效应,进一步为审计师高质量执业的“声誉假说”提供了经验证据。(3)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如何更好地规范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发挥中报积极作用及优化资本市场中介机构服务等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方面,本文通过探讨影响中报会计信息质量的非正式制度因素,发现年报审计师声誉在提高中报会计信息质量中的重要作用,为规范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发挥中报效用提供了经验借鉴;另一方面,本文证实了我国审计师的声誉建设在保障资本市场健康运行中的现实价值,为全面落实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发展高端服务业及中注协关于事务所做大做强政策提供了实践参考。

实践启示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中介功能以增强中报会计信息质量等披露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首先,从监管部门的角度来看,监管部门应在规范中报披露及时性的基础上加强对中报会计信息质量的关注,重视审计师声誉对提高中报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继续坚持贯彻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的政策要求。其次,从审计师的角度来看,中报会计信息出现质量问题有可能减损年报审计师声誉,使年报审计师损失更多的“准租”。年报审计师,尤其是高声誉年报审计师应更加重视上市公司的中报会计信息质量,可以通过同时进行视域更广的内部控制审计增强发现中报会计操纵的能力,降低其声誉减损风险。再次,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看,虽然中报能够提供更加及时的会计信息,但其也应关注到中报可能存在的会计操纵。利益相关者应重视年报审计师声誉对中报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作用,增强自身对会计信息的辨别能力,提高自身决策的科学性。

转自: 南开管理评论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