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勒梅特 | 法国知识精英怎么搞学术?
2022/7/25 8:51:02 阅读:188 发布者:
查尔斯·勒梅特(Charlew Lemert) / 文
SS / 译
译按:本文是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勒梅特为尼洛·考皮(Niilo Kauppi)的著作《法国知识精英:后萨特时代的制度和符号转型》撰写的评论,原文可见Lemert, Charles C., 1998, "Review of French Intellectual Nobility: Institutional and Symbolic Transformations in the Post‐Sartrian Era by Niilo Kauppi",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 103, No. 4, pp. 1108-1110。
查尔斯·勒梅特
70年代中期,我在巴黎待过一年。每天早上,我带着自己最小的、当时只有两岁的孩子去一家双语幼儿园。每天早上,我们都会等69路公交车,它会停在圣雅克街和学校街的拐角。也是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米歇尔·福柯就经过我们,走路去法兰西学院。我从来没有和他说过话,虽然本来可以。但不用说,其他人是这样做过的。这就是法国知识精英的生活:总是有亲自面对自己仰慕者和敌人的风险。
《法国知识精英》提供了很多这样有趣的观察,这是一本篇幅不大但编排妥当的著作,它的作者尼洛·考皮(Niilo Kauppi)提醒我们,法国人做学术工作的情形与其他地方大相径庭,尤其不同于美国这样的地方。在美国,一个人可以针对其他人的观点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在这样一种错觉(的确是一种错觉)之下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潜在的敌人不会跳出来当面和我们质证。而在法国,只有蠢人才会觉得自己不会在公交车站、咖啡馆或者人文科学中心的自助食堂里碰到自己的论敌。
因此,法国知识分子在做学术工作时必须留心观察他们个人的,乃至私人的生活。举个例子,考皮说自己导师皮埃尔·布尔迪厄的作品里有时候有两种声音,好像“肉体的叙事人和叙事人的社会学身份是分离开的”(p.94)。假如没有常年耐心地浸淫在法式写作和思维中,一些人读布尔迪厄、拉康、福柯或德里达的时候会很典型地(但也是很可以理解地)不耐烦。福柯日常被批评说不点名也不引用,德里达要说是喜欢拿词语和名字开涮,拉康把原本很简单的观点塞进天书一样的抽象中,布尔迪厄的写作对于习惯大白话的英美读者来说也是晦涩难懂。
尽管有很多学术性的目标,《法国知识精英》能取得成功主要还是因为有能力把读者引向很多有趣的社会学事实,从而说明法国文化和思想自从二战以来引人注目的全面转型,正是在那个时候,萨特被公认为法国知识分子的象征。这本书特别关注“后萨特时代,也就是20世纪50年代末以后,法国知识场域中理论生产的社会史条件”(p.4)。本书作者尼洛·考皮是芬兰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这个身份也很适合他的研究工作。……考皮除了明显精通英语外,还是在法国受的教育。这使他抓住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并且有能力解读英法的作家们。
这本书分成三个部分:第一,法式思想惯习和文字文化;第二,结构主义建构论和符号学的崛起;第三,反对偶像和故意模仿:反萨特的文学先锋派。布尔迪厄对每一部分的影响都清晰可见,尤其是最长的第二部分,基本上就是对布尔迪厄社会学的一个解读。粗略说来,考皮的论证在于,萨特式存在主义的衰落激起了一场结构主义的修正。对这场修正运动以及它对法国人文科学的推动来说,列维-斯特劳斯和福柯一样重要,而法国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关键问题是欠缺分析社会制度的明确方法。作者宣称,布尔迪厄的惯习论(借自涂尔干、诺贝特·埃利亚斯和欧文·潘诺夫斯基)弥补了这一“缺环”(p.5)。这一论证还有很多可讨论的地方,即便英美读者近来可能更加认可相反的社会学欠缺:只是近来才开始考虑文化和符号因素的制度分析。
对于自己观点的非权威解读,布尔迪厄是出了名的不耐烦。他会不会支持这位曾是他自己学生的论述?我不知道。但我认为这本书整体可靠,虽然有些时候解说案例过于正式(例如说,在经济而非隐喻的意义上使用布尔迪厄的资本概念)。但我确信,还不熟悉布尔迪厄和法国的读者可以从这本书里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作者在更大的法国文化场域中,对列维-斯特劳斯和布尔迪厄的社会理论的位置提出了信息量很大的解释,比如说第三部分还讨论了泰凯尔小组,虽然有趣,但也有所跑题。
这本书也充满趣味。比如作者报告说从1981年到1989年,布尔迪厄在法国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排名中,从第36跃升到第9。在这段时间里巴特、拉康和福柯相继逝世,所以隐含的意思是,因为他们的逝世,布尔迪厄的观点才能兴起,才能提供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思想家所欠缺的制度一环。这是一个颇堪玩味的看法。法国思想史的专家从这本书里了解不到太多新的内容,并且肯定也会提出可商讨的细节问题。但对这个主题还不熟悉的人,既能从中获得乐趣,也能学到东西。
转自:再建巴别塔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