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时间社圆桌论坛 | 人文社会科学的历史感与理论感

2022/6/23 14:25:49  阅读:215 发布者:

 
人文社会科学的历史感与理论感

历史学与社会科学正在经历着深度的交融。此种交融促使学者们超越历史客观经验与社会科学理论二分的隔阂,思考如何以新的方式理解历史与理论的关系问题。如果“历史”与“理论”并非只能在主客二分的界限中彼此对视,而是可以融汇于学者的精神生活,成为他们理解自我与世界的真切方式,那么,学者们对历史与理论可以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些感受从何而来?又如何推动他们展开研究?

这是“时间社THiS”组织的在线圆桌论坛之二。十二位不同学术背景的人文社科学者,将从各自研究经验出发讨论人文社科的历史感与理论感。欢迎大家关注、转发、参与!



上半场:北京时间6月25日晚上8:30-10:30 



主持人
张颖,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发言人

  • 曹寅,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从毛淡棉回到吉大港: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需要去殖民吗?

  • 罗薇,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从维基百科看社会学历史与理论之争


  • 刘永华,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格尔兹书写社会史:重读《一个印尼市镇的社会史》(1965)


  • 王娟,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政治系副教授
    路径依赖与历史研究


  • 张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
    时间中的文化:范畴与理想型




下半场:北京时间6月26日上午8:30-10:30  

主持人
罗祎楠,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发言人

  • 裴电清,德国海德堡大学马克斯•韦伯社会学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概念与历史: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议题


  • 吴一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研究系副教授
    为什么历史必须是反理论的:从“铁人料理”谈起


  • 董一格,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社会学系与全球性别研究系助理教授
    存在没有理论感的历史感吗?——总体性概念与历史研究的张力


  • 邱澎生,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
    苹果树也该长出橘子吗?——明清经济法律史研究漫谈


  • 张泰苏,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
    什么是合理的比较方法?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