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唐山打人与深圳车位纠纷事件:透析次生舆情

2022/6/15 10:36:10  阅读:317 发布者:


转自:小强传播
64日,一则“宾利与劳斯莱斯两车主”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开来,视频中显示广东深圳一小区地下城车场内,一女子称车位被占用与人发生争执,扬言用“50台宾利”堵车位引发关注。争吵中该女子称其老公为“某国企领导”,被网友扒到了具体身份。

67日深圳国资委发布情况通报,纠纷中涉及的国企高管为深圳国资委所属企业深圳市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晓中,经核对,张晓中于2017年离异后未再进行婚姻登记,暂未发现深圳市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涉事张某某(女)及其名下企业有经济联系和业务往来。

无独有偶,610凌晨,河北唐山市某烧烤店发生了一起寻衅滋事、暴力殴打他人的案件。611日下午,在江苏警方的协助下,唐山警方将最后一名涉案人员抓获。至此,所有九名涉案人员已全部落网。

这两起事件的舆论焦点都发生了从原事件转移,偏向了次生(或派生)出来的其他事件的现象,都是典型的“次生舆情”。本文将会浅谈次生舆情的特点以及产生原因的底层逻辑,探究其发生机制与防范策略对社会治理有着积极的意义。

 

何为次生舆情

《现代汉语词典》将次生解释为第二次生成的、间接造成的、派生的意思。次生是相对于最初的、最早的原生而言的:一是相对于现实事件这一原生事件的次生,次生舆情即由原生公共事件所诱导出来的舆情,由原生公共危机诱致的网络舆情危机是公共危机次生型网络舆情危机[1; 二是相对于网络舆情这一原生舆情的次生,即由原生舆情引发的舆情,此为当前多数研究所指的次生舆情。原生舆情未消退而产生舆情新的热度2],并进行变焦与转换引发出新的议题

 

从车位纠纷事件发生的原因来看,这原本是一次再正常不过的邻里车位纠纷,但由于车主车辆的价格,以及涉事车主的争吵内容提到了国企领导这一敏感内容,让这件事情有了一丝我爸是李刚的味道。

 

整个事件的舆论焦点从原事件转移,偏向了次生事件,就形成了一次典型的次生舆情。在人民对国企、公职人员的认知想象中,他们应当是廉洁、谦逊的存在,而其家人如此嚣张的言行,以及“50台宾利的惊人之语让人们开始对其老公国企领导身份的正当性存在疑问。于是在争吵的基础上,舆论进一步发酵,网友挖出了视频中女子以及其老公的身份,舆论的关注重点从吃豪车车主抢车位的瓜转向了对公权力滥用以及可能存在腐败现象的质问。唐山女子被殴打事件也是一起典型的次生舆论案例。其引起的社会影响也是极其恶劣和广泛的,激起了公众的义愤,损害了当地的公共安全氛围,属于一起影响恶劣社会治安事件。但由于是九名清一色的男性对四名清一色的女性进行施暴,不免就会让部分网民把这个事件联想到男性与女性两个不同的群体对立上来,并随着舆论的持续发酵,一些诸如男女平权等与此次事件并不相关的随着原生舆论产生的次生舆论同样也甚嚣尘上,引起了网络舆论空间的论战与不和谐。

产生与形成机制分析

 

公共事件也是引发公共关切、产生社会情感、形成原生舆情的重要根源。一些非自然原因而引发的公众事件具有高度公共敏感性,如社会安全案例和公共卫生,很容易触碰公众的情绪爆点,在事件处理过程中产生了新的舆情热点[3]。当公共事件逐渐受到公众的重视以后,公众也开始在社会各个层次上对该事件进行认知与评价,并产生情绪反应,政府必须立即对之予以响应。政府部门的舆情处置能力也可作为影响网络舆情关注度与评价的首要原因[4],如果回应方式无法满足公民情感需要,便会使舆情热点出现新的高峰,甚至造成次生舆情。

 

当前网民也善于利用次生舆情维权,唐山打人事件发酵后,不断有唐山本地网民实名举报受到黑恶势力欺压。是想利用事件热度引发社会关注,解决自身问题。

次生舆情防范策略

 

当政府的回应方式和公民情感需求错位时,就会造成次生舆情。次生舆情常常伴随着对政府部门以及员工的不满,从而引发情感宣泄、网络审判,乃至滋生谣言,严重损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从而使执政者陷入了"塔西佗陷阱",也不利于形成良性的互联网生态体系。若要防范舆情的失焦,就需要进一步强化网络舆情风险意识,从而了解到公众事件以及原生舆情中潜在的危险性,并建立常态化的网上舆情采集和大数据分析系统,以准确掌握公民情感需求,为事件预测与情景的研究奠定了基石,从而把握舆情管理方向的主动权[5]。笔者认为对公众心态的正确研究和掌握,能够较好地为防止在公众事件中出现次生舆情提出了基本思路和对策。

 

1)及时做出回应,满足公众期望

 

政策回应需要增加对公民期待的评估,以满足公众预期,进而推动原生舆情的消解。一些公共事件的出现就已经使民众形成了消极评价,而此时政府有关部门如果能够满足民众对正面反应的期待,则民众期望度评估就会有所改善,对原有舆情也会有所消化,也就不容易形成次生舆情[6]。及时回应包括信息的及时公开和事件本身的及时处理,唐山警方的处理速度倍受网民质疑也是舆情发酵的原因之一。

 

当事件处于高度关注之下,任何引发公众怀疑的处理都会产生新的次生舆情。唐山这次指定廊坊公安部门管辖这一案件本来让人感觉能够公正处理,但却被网民发现唐山分管公安部门的副市长此前主管廊坊市公安工作。

 

2)尽快处理并问责,消解公众负面情绪

 

公共活动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如不被妥善解决,公众会为自己作出"受害者预设"[7],即相信将来这种结果还会出现在自己身边,造成社会恐慌。因此,需要政府高效及时地回应以解决这一问题,安抚社会心态,当公众观察到他们所担忧的问题已经得到妥善处理,他们就会释放掉心中的担心和疑虑。

3)勇于承担责任,平复公众心情

 

公共事故出现时,不管事故是不是由政府部门造成,政府部门作为社会治理的参与者也必须勇于自我承担。同时,还要通过适当的对话方式和手段,与人民群众保持沟通,让人民群众体会到政府部门的责任感、诚意和勇气,从而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使公众心情有所平复。

 

4)维护网络舆论空间,保障公众表达权

 

为避免网友产生愤怒情绪,不应该关闭其网上表达自己观点言论的途径,而应该尽可能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满足公众参与表达的需要,为公民创建一个良性的互联网参与环境。若是一味地对网民的言论进行过度的审查,则反而不利于构建理性的网络舆论空间。

结语

 

次生舆情出现时,政府的应对必须结合公众的情绪和情感需求,要快速主动高效地应对网络舆情、科学处理事件并及时溯责、敢于承担起社会责任、努力创造良好的网络氛围,有效缓解次生舆情危机,从而避免了次生舆情风险。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的角色在次生舆情的生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突发公共事件通常会损害社会信任,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回应和处理,因此大家的目光就会放在政府部门的一举一动上。如果政府相关部门在舆论引导时出现失误,就会受到大家的监督和质疑,次生舆情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因此,政府一定要做好舆情的回应工作。

 

在社会热点事件正在不断发酵时,作为个体发声也同样要谨慎。重庆西南政法大学学生刘某因针对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发表了不当言论,给该校和该生本人带来了极为不良的舆论影响,学生本人也因此受到校方警告处分。校方随后也郑重发出通告,学生也已做出检讨,然而广大网友对此并不买账。对于舆论场中单个的舆论主体,在可以畅所欲言的同时,也要保持一个正确端正的价值观,不能借极端偏激的价值观来为自己博得眼球和流量,共同维护社会大众所公认价值体系,共同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舆论场域。

 

参考文献:

1]高虒源,张桂蓉,孙喜斌,等.公共危机次生型网络舆情危机产生的内在逻辑: 基于40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公共行政评论,201912(4):101123

2]李彪.霸权与调适:危机语境下政府通报文本的传播修辞与话语生产———基于44个引发次生舆情的情况通报的多元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26(4) : 2544

3]杜洪涛,王君泽,李婕.基于多案例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模式研究[J].情报学报,201736(10):10381049

4]黄怡璇,谢健民,秦琴,等.影响网络舆情热度评价的主要因素别研究[J].情报科学,201735(10):4954

5]杨阳,王杰.情绪因素影响下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研究[J].情报科学,202038(3):3541

6]李静,谢耘耕. 网络舆情热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 2010—2018 10600 起舆情事件的实证分析[J新闻界,2020( 2) : 37 45

7]朱代琼,王国华. 热点公共事件中网络社会情绪演进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高铁霸座事件的探讨[J]. 情报杂志,202039( 8) : 94 100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