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平庸的科研人员,对科学进步到底有没有贡献?

2022/5/30 9:16:48  阅读:350 发布者:

牛顿有一句名言,说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个观点里隐藏了一个逻辑:科学进步主要依赖于少数伟大科学家(巨人)的工作。

Ortega假说:平庸的科研人员必不可少

然而,Ortega则对此持相反的观点,即后来被称为Ortega假说:

虽然,平庸的科研人员做的研究没那么重要,对科学的贡献也没那么大,但是,没有庞大的平庸科研人员队伍做支撑,就不可能有精英科研人员的科学突破。

因此,平庸的科研人员对于科学进步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注意,平庸的科研人员的作用不是为了衬托出精英科学家的过人之处。

然而,这一观点,遭到了科尔兄弟的反对。

科尔兄弟:反对假说,认为平庸科研人员可以被替代

1972年,科尔兄弟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旗帜鲜明地反对Ortega假说。

为了反驳 Ortega假说,他们准备了三个小样本数据集:

三个小样本数据集

184位来自大学的物理学家在 SCI 数据库中被引最多的论文(统计时间为1965年),从他们引用的科学家中随机抽取1/3,共385位。

结果发现,这些高被引论文作者,是该领域最活跃的一小部分人。

2、请一位知名物理学家列出基本粒子物理学领域过去10年里最重要的5项贡献,

结果发现,这5篇论文引用的126位作者中有106位来自美国最好的9所顶尖物理学系或顶尖实验室。

3Physical Review 1965年被引最多的10篇论文引用的229位作者中,他们在1965年平均被引135次(非常高)。

用上面三组数据做了验证后,科尔兄弟认为 Ortega假说是站不住脚的。

对可能出现的批评提供了反驳:

三个数据集里,那些重要科学发现的论文里仍然引用了15-20%平庸科研人员的工作,这不正好说明了平庸科学家的贡献吗?

科尔兄弟认为,按照二八法则,20%的平庸工作由80%的平庸科研人员生产,他们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取代。

科学社会学认为,没有人不能被取代,如果一项发现没有被 A 做出,也一定会被 B 做出(即多重发现)。

默顿认为,多重发现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常态。DNA 双螺旋结构就算没有被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也会被保林(Pauling)发现。

同时,我们也应该理解:一些人确实比另一些人更容易被取代。例如,只写一篇被引一次的论文的人,比那些写多篇被引多次的论文的人更容易被取代。

三个数据集里,都只考虑了一代引用,一个想法从平庸科研人员到精英科学家的过程可能存在过滤,因此,一项平庸的研究可能需要几代引用才能显示出对重大发现的影响。

但是,科尔兄弟在做了进一步分析之后,没有发现这种现象。

三个数据集里,都只考虑了科学家的研究职能,没有考虑教学与行政管理职能,而科学家对于科学进步的贡献可能也会体现在教学与行政管理职能中。

科尔兄弟的解释是,科研做得好的人大概率教学和行政管理也做得好。

科尔兄弟认为,应减少科研人员数量

就算这三个数据集所支持的观点能被后续研究证实,又有什么政策意义呢?

科尔兄弟认为,政策意义在于:我们应该据此削减科研人员数量。

一方面,削减科研人员数量不会减缓科学进步的速度;另一方面,削减科研人员之后,科研经费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科研人员收入大幅提升,这会让科研成为更有吸引力的职业。

最后,我想说的是,关于是否应该削减科研人员数量,站在不同立场的人有不同的想法:

有人认为,按照库恩的观点,科学突破讲究从量变到质变,我们知道吃到第七个馒头会饱,但不能因此认为应该把前面6个馒头去掉;

也有人认为,过多科研人员稀释了有限的资源,使得科研这个职业吸引不了最聪明的人加入。

转自:青塔学术

文章来源于林墨 ,作者让科学家更懂自己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