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 · 中科院团队培育的克隆恒河猴成功活到成年,系全球首次
2024/1/26 15:03:33 阅读:148 发布者:
根据《自然》新闻(Nature News)报道,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团队表示,他们培育的一只雄性克隆恒河猴(Macaca mulatta,也称为普通猕猴) ReTro 迄今已经存活了两年多,进入了成年阶段。这一成果标志着人类首次成功克隆恒河猴这一物种。在克隆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传统的克隆技术——体细胞核移植 (SCNT)技术在克隆长尾猕猴时胚胎的存活率较低,而克隆的恒河猴在出生后仅存活了 12 个小时。SCNT 技术需要将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转移到细胞核已被移除的卵细胞中, 多利羊和其他哺乳动物也是采取这种方式克隆的。
通过对 SCNT 胚胎和体外受精胚胎进行了一系列的 DNA 分析,他们发现了在发育过程中,SCNT 胚胎在表观遗传修饰上和体外受精胚胎有显著差异——包括 DNA 甲基化降低,会影响基因表达。在 SCNT 胚胎中,母系和父系基因组失去了独特的表达模式,尤其是在胎盘内细胞中。此外,SCNT 胚胎发育的胎盘似乎比正常的更厚,并且存在缺陷。他们用体外受精胚胎的滋养细胞(发育胚胎的外层细胞,后来形成胎盘的主要部分)替换 SCNT 滋养细胞,以减少胎盘和 DNA 甲基化的缺陷。这意味着胚胎发育出了“天然胎盘”,但胎儿仍然是克隆胎儿。
利用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创造了 113 个克隆恒河猴胚胎,并将其中 11 个植入 7 个代孕母亲体内,导致了两次怀孕。其中一名怀孕的代孕雌性恒河猴生下了一只健康的雄性恒河猴 ReTro,它已经存活了两年多。另一位代孕恒河猴怀了一对双胞胎,在怀孕第 106 天死亡。研究提示使用了改进的克隆技术的恒河猴,用于药物测试和行为研究的可能性。不过研究人员承认克隆的效率问题还未解决。相关论文于 1 月 16 日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News)
转自:“科研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