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复旦大学蒋雨薇课题组招聘博士后

2024/1/17 11:37:53  阅读:208 发布者:

招聘人数:1-2

招聘岗位:博士后

研究方向

1. 认知神经科学:基于fMRIEEGMEG等多模态影像学技术开展高级认知功能在大脑内的神经表征和神经编码的研究,包括语言、听觉、意识、运动等。针对行为学特征、大脑结构特征和多模态神经信号建立神经计算模型。

2. 医学图像处理:基于MRIEEG的多模态神经影像学技术开展临床疾病相关的神经机制研究,如脑发育、脑损伤、体部器官病变引发的认知障碍等。通过多模态数据分析方法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建立临床疾病相关的诊断预测模型。

任职要求

1. 能够独立开展上述研究方向中至少一项科研工作;

2. 在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以及其他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

3. 具有认知神经科学、神经影像学、心理学、生物、物理、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的科研背景,具有设计和开展fMRIEEG/MEG相关实验以及数据处理分析经验的研究人员优先;

4. 近年至少在相关领域的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1-2篇第一作者论文,具有较强的英文读写和交流能力;

5. 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年龄一般为35周岁以下,乐于学习新的技术,以及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应聘者可根据自己研究背景与兴趣开展上述研究方向中的一项,同时与团队开展跨学科合作研究。

薪酬待遇

1. 聘期2年,优秀博士后可考虑续聘至四年。参照复旦大学有关博士后的规定提供优厚待遇、岗位津贴和绩效;支持申请复旦超级博士后,上海市超级博士后、博新计划,国自然等各类项目与基金;普通博士后年薪25万,复旦超级博士后年薪30-35万,上海市超级博士后年薪35-40万,国家引进人才计划与博新计划年薪40万以上。

2. 提供一流的科研环境和技术条件,鼓励并资助优秀学者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3. 协助申请博士后公寓;按照复旦大学相关政策,协助子女申请复旦大学附属幼儿园和小学的入学资格;

4. 出站时条件优秀者可优先推荐留复旦大学工作,支持申报重大项目依托的专任系列岗位。

应聘材料及联系方式

请申请者将个人简历、代表性论文全文、研究工作经历发至:yuwjiang@fudan.edu.cn,邮件主题栏内请注明“应聘博士后+姓名”。

蒋雨薇青年研究员简介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脑磁图(MEG)平台负责人。致力于采用MRIMEG/EEGECoG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在成人和婴儿上,探索高级认知功能在大脑内的神经表征和神经解码。结合各种神经信号记录技术,研究大脑结构异常与高级认知功能紊乱的相关性,探索其在脑发育、脑损伤和体部器官病变引发的认知障碍中的应用研究。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eLife等国际权威期刊,获授权专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个人主页:https://istbi.fudan.edu.cn/info/1774/4699.htm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是一所世界知名、国内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2022QS世界大学排名位列全球第31位,中国内地高校第3位。复旦大学是我国首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目前共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7个。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是复旦大学下属二级单位,成立于20156月,是国内高校最早成立的脑科学、人工智能、类脑研究交叉融合的科研创新机构之一。面向脑与类脑科技创新重大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复旦大学数学、计算机、信息、生命科学等多学科交叉优势,以推动“智能科学与技术”等新兴学科建设和引领性前沿科技研发及转化为目标,以数学、脑科学为关键交叉点,开展大脑认知机制解析、神经形态仿真、类脑智能算法、脑疾病智能诊疗、通用智能和群体智能等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研究院在建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和张江国际脑库两个重大实验技术平台,拥有世界上最先进、亚洲规模最大的高端科研型影像研究平台。现拥有国内第一个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联合建设的“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111创新引智基地、“上海市脑与类脑智能影像专业技术服务平台”、“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平台。同时拥有认知神经科学中心、计算系统生物学中心、人工智能算法中心、神经与智能工程中心、类脑智能转化与合作中心、人机交互中心等中心。目前,研究院牵头上海市脑与类脑智能基础转化应用研究市级科技重大专项,为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网络单位,正在承接国家和上海市脑与类脑相关重大研究计划的战略研究和任务组织,致力于建设成为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国际一流的前沿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于2017年,截止至20231月,在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等学科方向累计招收博士后55人(外籍6人),其中,7人博士毕业于剑桥大学、早稻田大学、悉尼大学等海外一流高校。近五年,获得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上海扬帆人才计划、珠峰青年学者计划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及人才资助65项 。博士后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MedicineNature Human BehavioursNature Mental HealthNature Aging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50多篇,申请专利十余项。部分出站博士后成功入职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

转自:“辑思科研资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