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五分钟讲实验】细胞因子诱导BV2小鼠胶质细胞活化模型实例分享

2024/1/10 15:44:09  阅读:141 发布者:

小胶质细胞是脑内主要的免疫效应细胞,约占脑内全部胶质细胞的5%,是定居在脑内的吞噬细胞,具有内源性免疫防御功能。其活化后所介导的炎症反应会导致神经元逐渐退化甚至死亡,最终导致脑部疾病。

小胶质细胞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等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紧密相关。

细胞特点:小鼠小胶质细胞(BV2)为上皮细胞样生长的半贴壁半悬浮细胞。

常见的小胶质细胞培养方法主要有胰酶消化法、差速贴壁法、营养剥夺法、低速震摇法、手动振摇法以及利多卡因处理法。

应用方向

1.免疫调节

2.神经回路建立

3.多巴胺能神经元轴突生长发育及迁移

4.突触密度与稳态

神经炎症和免疫调节研究:利用BV2细胞进行神经炎症研究时,需要注意细胞的活性和纯度,以及选择适当的刺激因素和检测方法。关注BV2细胞在炎症环境下可能出现的形态和功能变化,以便更准确地模拟和解释实验结果。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BV2细胞可以分泌炎症因子和神经毒性物质,导致神经元死亡。进行此类研究时,需要注意细胞的来源和鉴定,以及模拟疾病模型的实验条件。关注BV2细胞在疾病模型中的表型变化和功能异常,以便更准确地模拟和解释实验结果。

药物筛选和毒性测试:BV2细胞可用于药物筛选和毒性测试,以发现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药物或筛选出对神经系统有害的药物。进行药物筛选时,需要注意药物的浓度和作用时间,以及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指标关注BV2细胞在不同药物刺激下的反应差异和特异性。

案例分析

1. 模型建立

①  Control 组 (BV2细胞);

②  Model组(BV2细胞血清饥饿4h + IFNγ(10ng/mL+ LPS10ug/mL)共48h

 其他造模方法:(不同生长因子、不同干预浓度、不同诱导时间)

      LPS

      LPS + IFNγ

      IL-4

      IL-4 + IL-10

      TNF-α + IFNγ + IL-1β

      ......

2. 操作注意事项

①培养体系:DMEM培养基, 10%胎牛血清,1% P/S

②培养条件:气相:空气,95%CO25%;温度:37℃。

③传代比例:1:2-1:4

④传代方式:悬浮细胞直接吹打收集,贴壁细胞胰酶消化3-5分钟。

⑤换液频率:每12d换液一次。

⑥冻存条件:无血清细胞冻存液;温度:液氮。

3.模型评价

① 形态学观察

激活的BV-2小胶质细胞胞体增大、突起变短、细胞形态呈圆形或杆状;进一步被激活时,细胞突起消失、细胞形态呈阿米巴状。

(胞体增大、突起变短或消失,细胞形态呈圆形或杆状)

② 确定极化类型(M1 M2

Elisa检测TNF-α、IL-12IL-10

C组相比,MTNF-α、IL-12上升、IL-10无显著变化,即为M1型极化;

C组相比,MTNF-α、IL-12无显著变化、IL-10上升,即为M2型极化。

流式检测CD80CD86CD206CD163

4. 风险评估

1、不同细胞造模成功率会有差异,此模型药物干预浓度、时间等均可根据实际结果进行优化;

2、不同生长因子导致的极化类型不一样,需合理选择检测指标。

转自:“晶莱生物”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