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JACS: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王峰/贾秀全/李海洋团队揭示水—油微界面存在接触电致氧化还原反应

2024/1/9 10:36:50  阅读:85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 ,作者陈徐锞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研究部王峰研究员、贾秀全副研究员团队,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李海洋研究员团队,与美国斯坦福大学Richard Zare团队合作,在微液滴化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含油微水滴的水—油界面存在接触电致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成果以“Hydrocarbon Degradation by Contact with Anoxic Water Microdroplets”为题,发表在J. Am. Chem. Soc.期刊上。

该工作共同第一作者是大连化物所博士研究生陈徐锞、斯坦福大学博士后夏宇和大连化物所博士研究生张振元。

液体燃料的高温燃烧会导致较高的氮氧化物和碳烟等污染物排放,理解微液滴燃烧的机理对克服这些不利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该工作中,基于微米尺寸的微水滴存在界面强电场,以及水—油界面存在自发电荷转移的特性,研究团队在无氧条件下构建油水乳液体系,利用乳液中稳定存在的微水滴实现低温裂解长链烷烃,制备氢气和C1-C2能源小分子,揭示了乳液中微液滴的水—油界面存在接触电致氧化还原反应。此外,研究人员利用气相、质谱和电子顺磁共振谱(EPR)等表征手段,观测到氢气的生成主要来自微水滴而非油分子,为微水滴中自由电子的产生和去向提供了新认识。文章提出,通过构建微水滴界面强电场,发展低温裂解燃油技术,有望助力液体燃料的清洁化利用。

相关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21/jacs.3c07445

转自:“小柯化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