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内两篇JACS!香港中文大学唐本忠团队聚集诱导发光研究最新进展
2024/1/9 10:15:53 阅读:89 发布者: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连续在J. Am. Chem. Soc.期刊上发表2篇新论文,分别研究了一种通过环翻转异构化的可光活化发光基序,以及均多肽自组装诱导的水相圆极化发光。
其中,“A Photoactivatable Luminescent Motif through Ring-Flipping Isomerization for Multiple Photopatterning”于2023年12月5日在线发表,“Aqueous 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 Induced by Homopolypeptide Self-Assembly”于2023年12月8日在线发表于J. Am. Chem. Soc.期刊。
一种通过环翻转异构化的可光活化发光基序
光活化发光材料在智能响应材料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但由于光活化基序的种类有限,其设计和应用仍然具有挑战性。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在紫外线照射下经历了环翻转异构化的新型可光活化发光基序。该基序的发光表现出从暗黄色到亮绿色的快速转变,同时量子产率从1.9%显著提高到34.2%。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有效分子内运动(EIM)对两种异构体之间不同的发光性能至关重要。
此外,含有该基序的聚合物是通过一锅炔烃聚合获得的,表现出光荧光变色和光交联性能。另外还实现了多种类型的光图案化,包括发光加密、荧光灰度成像和高分辨率光刻图案。
该项工作开发了一种新的光活化发光基序,并展示了其在小分子和大分子中的潜在应用,这将有助于未来光活化发光材料的设计。
均多肽自组装诱导的水相圆极化发光
多肽溶液自组装在纳米结构、机理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尽管多肽具有固有的手性,但由于大多数多肽的弱荧光和不确定的自组装机制,基于其自组装产生水性圆偏振发光(CPL)的前景很少被报道。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实现水性CPL的简单策略,该策略基于用末端基团修饰的简单同源多肽的自组装,该末端基团具有扭曲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和聚集诱导光特性。通过改变溶剂,可以在不同的自组装条件下观察到形态依赖的CPL。
使用四氢呋喃作为自组装的良好溶剂,可获得具有可检测CPL的纳米环分散水溶液,这归因于端基参与了由同源多肽链形成的手性环境。然而,这种手性填充模式无法在由二恶烷自组装的纳米棒中实现,导致了非活性CPL现象。此外,通过同源多肽与衍生自端基的非手性小分子的共组装,可以极大地放大CPL信号。
该项工作不仅为构建水性CPL活性同源多肽纳米材料提供了途径,还揭示了多肽基纳米结构中手性产生、转移和扩增的自组装的潜在机制。
*相关内容请以英文原文为准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21/jacs.3c07478
https://doi.org/10.1021/jacs.3c06769
转自:“小柯化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