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纳税人与法律
以宪法冲突为视角
(财税法译丛)
[英]尚塔尔·斯特宾斯 著
熊伟 毛彦译
ISBN:978-7-100-22509-0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一种独到而精湛的税法史研究手法,将我们熟悉的纳税人权利保护话题,回溯到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在一个独特的场域内展开宪法性的论辩,展现了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税收法律的动态变化历程。
法律所提供的保障机制是英国税收法律关系的核心,其确保纳税人缴纳正确的税款以及政府依法进行税收征管。本书正是围绕着维多利亚时代纳税人的三项法律保障措施展开,即议会的宪法保障、地方的行政保障以及司法保障。作者从宪法冲突的视角出发,由议会、中央政府、地方行政机构、司法机关以及纳税人充当主要角色,描绘出时代洪流下英国纳税人法律保障措施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和展现出的强大韧性,也为我国纳税人权利保障研究和制度建设提供了新鲜素材。
作者简介:
尚塔尔·斯特宾斯(Chantal Stebbings),埃克塞特大学法学与法制史名誉教授,皇家历史学会理事,剑桥大学税法中心客座研究员。曾任埃克塞特大学法学院院长。
译者简介:
熊伟,法学博士,深圳大学法学院院长,特聘教授,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毛彦,法学博士,深圳大学法学院专职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财政法、中国税法、国际税法。
译者序
纳税人、法律、权利保障以及宪法冲突,毫无疑问,这是一组充满张力的概念组合。尚塔尔·斯特宾斯教授运用一种独到而精湛的税法史研究手法,将我们熟悉的纳税人权利保护话题,回溯到18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在一个独特的场域内展开宪法性的论辩。彼时的英国纳税人,身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乃至法律变革的工业革命时期,偏爱来自法律的保障,尤其热衷以英国宪法为理据,为其法律保障措施辩护。彼时的英国中央政府,一改“小政府”、自由放任与地方主义的传统意识形态,开始积极作为,企图在王室、议会与地方政府共同组成的税收权力版图中攫取利益。彼时的英国宪法以及纳税人法律保障措施也展现出强大力量,虽然在部分领域遭到削弱,但是纳税人权利保护的基本内核依旧完好。一个时局动荡的变革时代,议会、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司法机关轮番登场,在纳税人与法律关系的场域内上演一场场宪法冲突以及权利捍卫的戏码。本书便以此为脉络,娓娓道来。
本书围绕着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三项纳税人法律保障措施展开:议会的宪法保障、地方主义的行政保障以及司法保障。这些保障措施历经百年,构成英国纳税人权利的坚实堡垒。在法律保障之下,议会经过长时间的审查和辩论,以“人民代表”之姿行使征税同意权,而人民只依据议会颁布的法律纳税;税收征管工作主要交由特定的地方机构负责,地方主义替中央政府的干预行动套上“紧箍咒”;当税务争议产生,当事人有权诉诸税务裁判庭和普通法院,享受着来自司法系统的有力救济。本书从宪法冲突的视角出发,以维多利亚时代的纳税人与法律关系为核心,由“议会、中央政府、地方行政机构、司法机关以及纳税人”充当主要角色,描绘出一个相对完整却又动态调整的纳税人法律保障机制,以及英国纳税人权利与国家课税权力之间的动态平衡。
即使当下,无论英国还是中国,建立和维护纳税人的法律保障机制仍然是各国税法需要共同面对的关键命题。不论处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还是身处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浪潮之中,纳税人权利保护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始终面临着来自公权与时代的严峻考验。今日的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人共同面对的挑战。一方面,当今全球各个主权国家内部的政治板块和国际关系正发生着激烈变动,牵动着税收法律与政策的制定方向;另一方面,全球化进程的摇摆以及技术爆炸,让主权国家和纳税人无不正视税法的复杂性、纳税人权利以及全球范围的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问题。在数字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恪守国家税基不受侵蚀,如何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利,与百年之前的维多利亚时代一样,都是备受瞩目的话题,也是财税学人研究的永恒命题。尚塔尔·斯特宾斯教授采用税法史的研究径路,为纳税人权利保护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而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如何应对时代挑战,也为中国纳税人权利保障的研究和制度建设提供了新鲜素材。
感谢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王朝晖律师对本书翻译和出版的支持。财税法学术事业的发展,专业服务人士的支持功不可没。商务印书馆对财税法译丛的坚持,也是本书得以面世的重要原因,在此特致敬意。
囿于时间和精力,加之本书涉及百年之前英国政治、经济、法律以及社会领域的诸多内容,译文表述难免存有错漏与不当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本文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纳税人与法律》“译者序”,略有删节】
“财税法译丛”总序
译书是个苦差事,翻译法律书籍更是苦上加苦。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法制传统,有的属于大陆法系,有的属于英美法系,同一个法系内部也是异彩纷呈。要想将不同背景的法学论著翻译成中文,使之准确对应中国法的名词术语,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词不达意在所难免。因此,对于语言能力强的人来说,直接阅读论著原文,深人特定国度的具体场景,当然是最为理想的选择。
然而,对于中国财税法学来说,这个目标还显得比较遥远。目前学科还处在成长阶段,年龄较长的学者很少用外语,中青年学者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多,其中不乏外语能力很强的人,但大部分人还只是掌握英语,阅读一般的外文读物没有问题,能熟练查阅专业文献的并不多见。在财税实务部门中,这方面的人才更加欠缺。总体来说,我们对境外财税法的研究并不全面和深入。
另一方面,随着推进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近年来我国财税改革的实践如火如荼。不管是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权,还是预算管理制度的强化;不管是地方债的规制,还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不管是税收法定原则的落实,还是税收征收程序的完善,结合国情的制度创新都是核心内容,迫切需要财税法学界提供理论支持,包括有关外国学说和制度的借鉴。
尽管财税法发展离不开本土经验的总结,但这个领域总体来说是舶来品。基于市场经济的愿景,各国在观念、制度、规则和应用等方面有共通之处。外国学者的成果,不管是基础理论提炼方面的,还是历史梳理及制度比较的,抑或是规则阐释及应用方面的,只要考据翔实、言之成理,对提升我国立法、执法、司法以及研究的水平,应该都会有所裨益。
二十年来,我国财税法学经历了“摇旗呐喊”“跑马圈地”,现在需要进入“精耕细作”的阶段。译介外国的论文著作、法律文本,有的放矢地学习国外先进的治学方法和法治经验,方便财税法学者从事比较研究,方便政策制定者了解国际动态,这是学科精耕细作的必然要求,民法学、行政法学、宪法学、刑法学都经历了这个过程,新兴的财税法学也不可逾越。
鉴于此,笔者不揣冒昧,积极从各个方面争取资源,策划组织“财税法译丛”,在商务印书馆成功立项。作为总主编,我深知此事之艰难,除了需要不时亲自示范,直接参与翻译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要认真筛选待译文献,物色合适的翻译人员,为译稿质量最终把关,为出版筹集足够经费,等等。但兹事体大,不敢犹豫,只有迎难而上。
这套丛书的顺利出版,要感谢商务印书馆的支持,感谢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刘剑文教授的鼓励。约克大学奥斯古德霍尔(Osgoode Hall)法学院的李金艳教授、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的崔威教授、悉尼大学商学院的 Antony Ting 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的许炎教授、南开大学法学院杨广平教授积极推荐优秀著作,国内不少中青年学者和实务专家纷纷表示愿意加入翻译团队,这份热情让我感动,借此机会一并表示感谢。
译丛的选题覆盖财政法和税法,既可以是理论性的思想探索,也可以是制度方面的比较研究,还可以是行政或司法案例的分析整理,作者的国别不限,书稿的语言不限,只要是优秀的作品,版权方面不存在争议,都可以列入选题范围。恳请各位师友不吝荐稿,并帮助联系作者和出版社,也欢迎有志之士加入翻译团队。如有慷慨者愿意资助出版,更是功德无限。
随着“财税法译丛”项目的推进,一本又一本优质图书将被引入国内,与学术研究者、政策制定者、法律执行者见面,成为中外思想交流的又一平台,成为推动我国税法学进步的新动力。这一幕情景虽然需要付出非常努力,却无比令人向往,值得我和学界同仁一起去实现。笔者相信,所有投身于这项事业的人,其收获的快乐将远超预期。
此为序,与诸君共勉!
【本文为“财税法译丛”总序,作者熊伟教授】
财税法译丛
已出书目:
《增值税比较研究》
《税收协定与发展中国家》
《刑事正义与税收》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纳税人与法律——以宪法冲突为视角》
即将出版:
《税法的哲学基础》
《国际税收政策》
转自:“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