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2024新传博士招生考情分析 |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24/1/4 8:43:39  阅读:88 发布者:

考情分析系列来啦,接下来的日子里,小编会整理国内各大院校的新传博士招生情况,包括招生人数、申请考核条件、博导介绍等内容,同时心传考博也会持续关注2024的博士招生简章,及时为大家更新招生信息。

现在,是四川外国语大学专场哦!

阅读指南

招生人数

招生方式

学习方式及学制

报考条件

提交材料

资格审查及综合考核

初试及复试

拟录取工作

博士生导师介绍

招生人数

博士招生方向

跨文化传播

 

2023:未招生

2022:未招生

招生方式

我校2023年采用“申请-考核”和“普通招考”两种方式分批次招收博士研究生。先组织“申请-考核”批次考试录取,工作完成后,再组织“普通招考”批次考试录取。

“申请-考核”招生方式是指经我校组织专家对考生申请材料进行资格审查 ,获得通过的考生 直接进入综合考核环节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招生方式。以申请-考核方式招收录取的博士研究生,人数占比原则上不超过当年博士招生总人数的30%

“普通招考”指由我校统一组织,设置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开展招收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方式。

学习方式及学制

我校博士研究生均须全日制脱产学习,不招收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有工作单位的考生,在读期间可与原单位保持人事关系,但必须全日制脱产学习。我校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报考条件

(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具有服 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二)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等部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三)考生学位或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2. 应届硕士毕业生 (凭所在高校研究生教务部门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报考 ,否则不能报考;并 须在博士研究生新生入学报到前取得硕士学位)

注:凡在中国大陆地区以外取得学历/学位者,最晚须于 2023 年博士研究生新生报到前取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 () 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3. 同等学力人员报考,需满足以下所有条件:   

1)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及学士学位并在该专业 或相近相关专业工作 6 年或 6 年以上;  

2)具有相当于副教授或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3)已完成 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成绩合格;

4)近 5 年以第一作者在学术期刊发表本专业 或相近专业高水平论文3篇及以上。

() 有两名与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 (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 推荐。

() 除导师明确规定以外,不限制考生跨专业报考,但在报考前应征得所报考的导师同意。跨专业报考考生需要提供大学英语六级、雅思或托福成绩。

(六)报考“申请-考核”博士研究生的人员,应具有高级别科研成果、科研项目或科研奖励。

提交材料

1身份证复印件。

2)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中国高等 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复印件。

3)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复印件。

4)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成绩单 (加盖授课单位研究生教务部门红章)  

5)近5年主要科研成果复印件。

(二)报名时间

“申请-考核”报名时间为:20221221日—2023 215日。

“普通招考”报名时间为:2023216日—313日。

注:考生报考“申请-考核”博士研究生,若未能通过资格审查或未被拟录取 ,将自动获得“普 通招考”报名资格,无须再次进行“普通招考”报名。

资格审查及综合考核

我校“申请-考核”方式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分为“资格审查”和“综合考核”两个阶段进行。

(一)资格审查阶段

各招生学院成立材料审核专家组,负责对考生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材料审核专家组根据申请人的材料和报考学科专业的培养要求,对申请人的思想品德、学科专业背景、研究能力以及培养潜力 等进行评价。材料审核成绩按百分制评分,成绩低于60分的不能进入综合考核阶段。学院完成材料

审核后,由研究生院统一公示参加综合考核人员名单。

材料审核评价成绩 (百分制) 构成:研究计划书 40%;近 5 年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论著或主持 的科研项目及获得的学术奖励 40%;参加学术会议或国外访学进修 10%;学术素养和科研潜质 10%

(二)综合考核阶段

综合考核暂定为 20233月中下旬,具体考试安排请关注我校研究生院官网后续通知。

1. 现场确认

1)查验考生身份证原件 ,研究生证/学生证原件(应届生) ,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原件(往届生);在中国大陆地区以外取得学历/学位者还需出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相应 的学历学位认证书原件;通过资格查验者核发准考证。

2)不在规定时间进行现场确认的考生取消其综合考试资格。

2. 综合考核

在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 ,各招生学院成立综合考核专家组,开展综合考核工作。综合考核专家组对考生专业语言水平、专业基础知识、科研能力 (如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 能力、科研水平、创新能力、学术素养及学术潜力) 、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综合考核按百分制评分。

初试及复试

我校“普通招考”考试方式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所有考生初试后 ,直接参加复试。

考试暂定为 2023 4 月上中旬 ,具体考试安排请关注我校研究生院官网后续通知。

(一)初试阶段

1. 现场确认

1)查验考生身份证原件 ,研究生证/学生证原件  (应届生)  ,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原件(往届生);在中国大陆地区以外取得学历/学位者还需出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相应 的学历学位认证书原件;通过资格查验者核发准考证。

2)申请科研项目加分的考生另提交《四川外国语大学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科研项目加分 申报表》(网报时在招生单位附件中下载)及支撑材料。

3)不在规定时间进行现场确认的考生取消其综合考试资格。

2. 初试

初试为笔试 ,科目为外国语及两门专业课 ,每一科目考试时间为 3 小时,满分为 100 分。同等,学力考生还须加试政治理论、两门本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程 ,每一科目考试时间为3 小时 ,按百分制评分。

(二)复试阶段

复试为面试,主要考察考生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复试按百分制评分。

(三)科研成果加分

科研成果包括科研项目、学术论文、著作、获奖以及参加学术会议等。科研成果加分实行申报 审核制,申报考生请填写《四川外国语大学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科研成果加分申报表》(网报时在我校研究生院官网中下载),提供相应的支撑材料复印件,以《申报表》为封面单独装订成册,在现场确认时直接交研招办。学校根据考生申报的科研成果进行审核,对符合要求的进行加分。多个成果可以累加,但总分不超过10分。各类科研成果均只计算排名第一的承担者,成果认定按我 校科研处制定的相关标准执行。

录取工作

录取工作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 ,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

(一)申请-考核考生

1. 结合当年专业方向招生计划 ,按成绩高低依序录取。

2. 综合考核成绩低于60分的不予录取;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3. 拟录取成绩=资格审查成绩+综合考核成绩。

(二)普通招考考生

1.结合当年学科招生计划,按成绩高低依序录取。

2.初试专业课成绩、复试成绩低于60分不予录取;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外国语(第二外语)不设成绩合格线,但需按比例计入总分。

3.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任何一门低于 60 分 ,不予录取。

4.拟录取成绩=初试专业课 (1)× 30%+初试专业课(2)× 30% +外国语 (第二外语)×10%+ 复试成绩×30%+科研项目加分。

博士生导师介绍

严功军 教授

男,197310月生,教授,跨文化传播博士生导师,新闻传播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生导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曾任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务处处长,现任四川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处长;四川大学文化与传媒方向博士,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博士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问学者,长江-伏尔加河高校智库联盟、重庆市重大决策网络舆情风险评估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传播学会、传播思想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认知传播学会副会长,多语种国际传播教育联盟副理事长;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传播理论与实践、跨文化传播、对俄传播研究。

论文:

[1]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周恩来社论研究. 严功军;王玉洁.青年记者,2022

[2] 南非的国家软实力建设与国际传播战略研究. 严功军;王露.对外传播,2022

[3] 想象污名与赋权消费:农民短视频传播的实践批判. 严功军;仝莹莹.当代传播,2021

林克勤 教授

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特聘教授,国际传播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认知传播学会常务副会长、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日本札幌大学客座教授。主持完成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一项重庆市社科重大项目,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4部。代表性著述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当代阐释与对外传播》、《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策略与路径创新研究》、《认知传播学论丛》(一、二、三、四辑)等。

研究方向:认知传播学、认知战略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

论文:

[1] 论国家认知安全体系的建构. 林克勤.学术界,2023

[2] “颜值”作为语言现象的生成路径、意义延展与体认理据. 林克勤.当代外语研究,2022

[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球土化旅行——以中国方案为视角. 林克勤.学术界,2022

刘国强 教授

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教授,院长,武汉大学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入选首批全国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工程,四川外国语大学嘉陵特聘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视听传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符号传播专业委员会、新闻教育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主讲《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评论学》《西方哲学史》《跨文化传播》《文化人类学》等课程,作为带头人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

研究方向: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研究、传播话语研究、媒介文化研究、影视传播研究等

论文:

[1] “金币”拉锯战:平台的双重扩张与数字劳动的情境性. 刘国强;张思雨.当代传播,2023

[2] 超越媒介实践:电视节目本土化的话语建构. 刘国强;林青.新闻爱好者,2023

[3] 底层群体为何拒用智能手机?——基于重庆棒棒的扎根研究. 刘国强;颜廷旺.国际新闻界,2022

转自:“心传考博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