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情分析系列来啦,接下来的日子里,小编会整理国内各大院校的新传博士招生情况,包括招生人数、申请考核条件、博导介绍等内容,同时心传考博也会持续关注2024的博士招生简章,及时为大家更新招生信息。
现在,是辽宁大学专场哦!
winter
阅读指南
招生人数
报考条件
材料提交
资格审核
考试与考核
博导信息
招生人数
2023年:2人
2022年:1人
2021年:1人
报考条件
(一)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博士入学前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3.身心健康,符合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
4.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5.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须提供本人已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同时还需提供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或硕士课程学习单位研究生院(部、处)出具的已修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单。
6. 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研究生的,还需符合解放军有关报考要求,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并办理相关手续。
(二)申请人外语水平要求
申请人外国语语种须符合学校当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所报考专业外国语考试科目的选考要求且水平应达到以下条件之一∶
1. 英语:
(1)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6)成绩≥425分或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成绩≥500分;
(2)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八级/四级(TEM)考试成绩合格;
(3)托福(TOEFL)成绩>85分;
(4)雅思(IELTS)成绩>6.0;
(5)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英语等级考试(PETS-5)成绩合格。
2.俄语:
(1)全国大学俄语六级考试(CRT6)成绩合格;
(2)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八级/四级考试(Т Р Я)成绩合格;
(3)俄罗斯联邦对外俄语等级考试(Г Т Р К И)取得B1及以上级别。
3.日语:
(1)全国大学日语六级考试(CJT6)成绩合格;
(2)全国高校日语专业八级/四级考试(NSS)成绩合格;
(3)日本语能力测试(JLPT)取得N2及以上级别。
4.德语:
(1)全国大学德语六级考试(CGT6)成绩合格;
(2)全国高校德语专业八级/四级考试(PGH/PGG)成绩合格;
(3)德福测试(TestDaF)取得TND4及以上级别。
5.法语:
(1)全国高校法语专业八级/四级考试(TFS)成绩合格;
(2)法语DELF-DALF考试取得DELFB2及以上级别。
若申请人所提供的相关成绩证明已超过5年(至2023年1月)或所提供证明不符合上述要求,抑或无以上成绩证明的,须参加我校统一组织的外语考试。
(三)申请人科研成果要求
申请人对报考学科具有浓厚科研兴趣,并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在与报考学科相关的领域中取得较出色的科研成就且近3年(2020年1月以来)取得下列成果之一:
1.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发表1篇及以上学术论文;
2.报考人文社科学科的申请人,在“三报”中发表1篇及以上文章或提出有效资政建议。
核心期刊包括:“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期刊”、“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期刊”、“工程索引(EI)收录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核心及以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三报”来源文章为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或《经济日报》理论版发表,且字数在2000字以上的文章。资政建议为获得副省级及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或采纳转化的资政建议。
(四)申请人学习成绩要求
申请人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成绩优良。
材料提交
1.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辽宁大学研究生院网站下载打印的《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和《辽宁大学2023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其中“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意见”,应届硕士毕业生由所在单位研究生院(部、处)出具意见并加盖公章,其他考生由档案所在单位档案管理(人事管理)部门出具意见并加盖公章;
2.两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正高级)的专家推荐书扫描件,推荐人应为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专家且不能为考生所报考的导师,推荐书封面需加盖推荐人工作单位人事部门公章;
3.硕士阶段的学习成绩单扫描件一份,可以是考生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院(部、处)出具的成绩单原件,也可是考生人事档案中成绩单的复印件, 但复印件须加盖考生所在单位档案管理部门或人事部门公章;
4.硕士学位论文全部评议书的复印件一份,须加盖考生所在单位档案管理部门或人事部门公章(应届硕士毕业生请提供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5.硕士学籍/学历、学位材料:
(1)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硕士层次《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一份,学生证一份;
(2)已获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的考生,提交硕士层次《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一份;无法提供《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的考生,须提交《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一份;
(3)仅获硕士学位证书的考生,提交教育部学位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一份;
(4)在域外获得研究生学位(学历)的考生,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一份;
6.本科学历材料:
提交本科层次《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一份,无本科学习经历的考生提交专科层次《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一份;
无法提供《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的考生,须提交《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一份;
在域外获得研究生学位(学历)的考生,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一份;
7.居民身份证(含双面信息)一份;
8.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一份,应届毕业生由所在学院分党委或总支出具意见并加盖印章,未就业考生由本人档案所在单位出具意见并加盖印章,已就业考生由本人档案或工作所在单位的人事或政工部门出具意见并加盖印章;
9.外语等级证书或成绩单的扫描件一份;
10.已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或在“三报”刊载文章抑或提出有效资政建议批示的扫描件一份,以及可以体现申请人学术、科研水平与能力的相关材料。
网上确认时,无法提供刊载有本人成果的核心期刊的申请人,经申报导师同意,可提交中国知网优先出版的版权页或编辑部出具的“用稿证明”暂予确认。同时,申请人须书面承诺,提交相应正式出版期刊,供学校审核,确认申请人资格,否则,取消申请人申请或拟录取资格。
申请人在报名前需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申请条件;填报的所有个人信息必须准确、详实;所提供的学籍、学历和学位证书以及其他相关证明必须真实。
因提供虚假和错误的信息或材料而造成取消报考资格、初复试资格、(拟)录取资格或学籍等相关后果,考生自负。
资格审核
申请人在网上报名前应同报考导师取得联系,并将有关报考材料、获奖证明及发表的学术成果等提供给报考导师。报考导师通过审核申请人提交材料等方式对申请人进行考察,确定是否同意其报考申请。网上确认结束后,各培养单位将及时复核报考导师对申请人的审核意见,对于未经或未通过报考导师审核的申请人,不能进入综合考核。
各培养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家根据招生学科特点及培养需要,对申请人硕士课程成绩、硕士学位论文(含评议书, 应届硕士毕业生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专家推荐意见以及申请人科研和获奖情况、攻读博士学位研究计划进行实质审核,并结合报考导师的审核意见,做出评价结论,确定进入综合考核环节的人选。成功完成网上报名、网上确认并通过资格审核的申请人方有资格进入综合考核。
申请人硕士在学期间同其导师共同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由导师和申请人分署第一和第二作者的,经申请人导师书面说明并由申请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院(部、处)证实二人师生关系后,可视同申请人为第一作者。
考试与考核
(一)外语考试
外语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考试形式为线下现场闭卷笔试,相关工作安排,请关注辽宁大学研究生院网站通知。笔试满分100分,60分(含)以上为合格,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综合考核。
(二)综合考核
1.申请人须参加各学科组织的综合考核。综合考核结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综合考核内容分为专业外语测试、专业知识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三部分,每部分满分为100分,总分300分。综合考核中任一部分考核成绩低于60分者为考核不合格,不予录取。
2.专业知识考核主要考察申请人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前沿知识、最新研究动态的了解情况。专业知识考核一般应采取笔试、实验操作等方式进行。
3.综合能力考核主要通过对申请人的科研成果评估、硕士论文研究状况汇报、现场回答问题等方式考察申请人综合素质及科研能力,考察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是否具备博士研究生培养潜质。
4.各招生学科(按二级学科)设立由不少于5人的副教授职称(含)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以上专家(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不少于3人)组成的“申请—考核”制招生考核导师组(以下简称导师组),在本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具体负责对申请人实施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负责。导师组设组长1人、秘书1人。
(三)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申请人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学习(工作)态度、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各导师组在对申请人进行综合能力考核的同时要对申请人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博导信息
程丽红 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新闻传播史
科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清代新闻传播史料整理与史料学建构”(19ZDA334)
近期论文:
1. 中国共产党媒介动员体系先导框架的形成与阻碍(1920-1921)
2. 中国共产党早期媒介动员实践考察——以《劳动界》出版活动为中心
3. 建构·聚合·分解:中国共产党早期宣传管理机构的形成与演变(1921—1925)
4. 清前(1616-1644)新闻传播史史料整理:范畴与意义
5. 新文科语境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
付筱娜 教授
研究方向:加拿大文学、英美文学、文学传播、汉语国际教育研究
科研项目: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海外传播下的国际学术话语权建构研究”(L21BZW005)
近期论文:
1. 对文化的真实表达与诠释——阿来作品海外传播研究
2. 暴力美学中的心理现实主义——乔伊斯·欧茨《黑水》主题探究
3. 《金云翘传》对才子佳人小说叙事功能的突破
4. 守护自己顽强的表达——韩少功文学作品海外传播的启示
沈国华 教授
研究方向:文学传播与媒介文化、媒介融合、影视作品创作
科研项目:
辽宁大学学科建设专项课题“感知智能在影视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近期论文:
1. 人物塑造·时空叙事·文化阐释——浅析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情满四合院》
2. 基于感知(皮肤电反应:GSR)智能的影视观众心理研究方法与路径初探
3. 婚恋类综艺节目对受众心理的影响研究
4. 戏剧与影视学教育的完型和重塑——以实验室建设为切入口
转自:“心传考博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