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情分析系列来啦,接下来的日子里,小编会整理国内各大院校的新传博士招生情况,包括招生人数、申请考核条件、博导介绍等内容,同时心传考博也会持续关注2024的博士招生简章,及时为大家更新招生信息。
现在,是北京体育大学专场哦!
阅读指南
招生人数
报名条件
材料准备
考核及录取
博导信息
招生人数
2023年:6人
2022年:4人
报名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学位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2023年7月31日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单证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如果在初试前不能获得硕士学位,只能以同等学力人员身份报考,并须符合下述同等学力人员报考条件。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还须达到以下具体业务要求,且不得跨专业报考:
①已获得北京体育大学或有体育学博士授权点院校的体育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②具有副教授(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③独立主持过国家级课题(出具相关证明);④近五年内在核心刊物上至少发表三篇与所报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或独著)。
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执行,未达到体检标准者,不予录取。
4.现役军人报考我校博士生,按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有关规定办理。
5.持境外硕士学位证书的考生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
材料准备
1.材料目录(注明申请人姓名、报考专业和方向,材料项目,所在页码);
2.承诺书。承诺所提交的申请材料真实、准确,承诺书须本人签字。
3.有效居民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应届硕士研究生还须提交学生证复印件或在学证明(加盖学校研究生培养单位公章);
4.应届硕士研究生需提交研究生阶段课程学习成绩单或复印件(需加盖成绩管理部门公章)、本科生阶段课程学习成绩单或复印件(需加盖成绩管理部门公章,非必须提交)、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入学报到时需补交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5.已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需提交获硕士学位的复印件,毕业硕士学位论文及硕士学位论文评议书复印件(双证硕士须提交硕士学历证书复印件,同等学力人员须提交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6.外语水平考试证书或海外留学证明复印件,比如:国家大学英语考试(CET)六级、国家英语专业考试(TEM)、托福(TOEFL)、雅思(IELTS)、GMAT、GRE、俄罗斯联邦对外俄语等级考试(「TPKM)、日本语能力测试(JLPT)、德语语言考试(TestDaF)、法语水平测(TCF)、外语专业本科学历、国外学习或进修(不少于一年)等能证明外语水平的有效材料原件或复印件(不能提供原件的请提供复印件,复试时提供原件核对);
7.各类获奖证书复印件;
8.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正高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即专家推荐书,签名处须推荐人手写签字);
9.已有科研成果: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目录和单行本 、专利等复印件;参与的科研项目名称,资助单位,研究内容简介及自己在其中的贡献(需要相关证明);科技奖励证书;
10.其他可以证明申请人学术水平和科研素质的证明文件或申请人认为有价值的其他申请材料;
11.个人陈述(包括学习学术背景、报考专业相关知识储备、相关研究经历及成果、未来发展规划等。字数不少于2000字);
12.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计划书。考生自行用A4纸打印,宋体,小四号字,1.25倍行间距,内容包括个人学习及学术研究经历、所取得的成就、研究兴趣、拟研究问题(博士论文选题构想)、研究方法、参考文献、相关科研成果、未来发展构想等。研究计划须由考生亲笔签名,字数不少于10000字。
13.同等学力人员报考的,还必须具备《北京体育大学202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规定的特殊条件,并应提交相关材料。
14.《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完成研招网网上报名后,从网上报名系统可直接打印。考生应严格按照表格要求,签字、盖章,不允许有缺失);
15.脱产学习证明(在职定向考生须提交);
16.如申请过科研项目,提交一项具有代表性的科研项目申请书;
17.报考 2023 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只有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需提供。少干计划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征得生源省份教育厅同意后方可报考)。
材料提交注意:
1.所有的材料应制作成一个 PDF 文件(以姓名+身份证号+报考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命名,大小不超过 20M,内容应清晰可见),在规定时间内上传到博士信息采集系统中,具体见《北京体育大学2023年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考生提交的材料均应真实可靠,如系伪造,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其申请、考试和录取资格。
3.考生提交的以上所有申请材料,如为复印件的,须在复试时提交原件核对,无法提交原件核对的,视为提交材料不真实。
4.学院会根据实际情况,要求申请者提供申请材料原件以供查验。
5.考生所提交的材料不再退还,如有需要请自行复印留存。
6.若必备材料不全,不予受理。
考核及录取
(一)资格审核
资格审核评分标准
资格审核小组依据考生提供的报考材料进行资格审核。分别给出外语水平、专业学术素养、科学创新能力三方面的成绩。实行每位导师独立评分,分别去掉单项最高分与最低分,计算各项平均分,再计算总分。
资格审核评分标准如下表:
(二)综合考核
综合考核由学院综合考核小组负责,主要对申请人专业学术素养、科研创新能力、外语水平和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进行考核。
综合考核采用笔试和面试的方式(总分 100 分,笔试和面试分值占比分别为40分和60分)。
笔试:笔试采用闭卷形式,由综合考核小组组长牵头进行,统一命题、集中评卷。
1.外语读写能力(满分8分)
2.专业学术素养和综合素质(满分32分)
面试:面试成绩为各专家评分的平均值(去掉一个最高、一个最低),考核全程进行录音录像。
1.外语听说能力(满分 12 分)
2.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满分48分)
A.学生介绍攻读博士学位的想法与计划(PPT,博士研究计划须与报
名时提供的博士研究计划内容保持一致。)
B.专家围绕学生申请资料和面试情况提问。
3.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此项考核由学院负责思政工作的干部、导师或学院管理人员进行,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学习(工作)态度、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特别要注重考查考生的科学精神、学术道德、专业伦理等方面的情况。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计入最终成绩,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三)考核安排
1.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到并参加考核。未按时进行报到,或联系不上,或联系后仍未按时参加的,视为自动放弃考核资格。
2.考生须随时关注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了解考核要求和时间安排等,并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四)拟录取工作
面试和笔试有任何一项成绩不合格(笔试低于24分,面试低于36分)的考生,不予录取。综合考核结束后,按照分专业方向导师组招生计划,根据综合考核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考核结果报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 在学校招生网上进行拟录取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误后,学院负责组织师生互选。
博导信息
新闻与传播学院 体育新闻与传播
毕雪梅 教授
研究方向:体育新闻传播、体育营销传播、体育新媒体、体育传媒与社会发展
科研项目:
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课题“冬奥会新闻报道规律与趋势研究”(2015ZX015)
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课题“新媒体环境下的体育消费指数研究”(2015YB028)
近期论文:
1. 媒介实践与技术创新驱动下的观赏体育崛起及影响——首届体育赛事传播国际论坛综述
2. 试论体育新闻学知识体系的独立性及研究的逻辑起点
薛文婷 教授
科研项目: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后冬奥时代我国冰雪运动融媒体传播的创新范式与实践路径研究”(22BTY096)
2. 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研究项目“体育融媒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1-C-4)
近期论文:
1. 天津《大公报》冰球报道的文化表征研究
2. 后冬奥时代主流媒体体育对外报道的议程设置与修辞实践——基于《中国日报》北京冬奥会报道的分析
3. 仪式·意义·认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与中国形象塑造
4. 讲好北京冬奥故事 提升中国话语说服力
5. 女性足球解说的话语呈现、影响因素及未来建构——基于《足球解说大会》节目的分析
李岭涛 教授
研究方向:媒体融合与传媒经济
科研项目:
1. 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体育新闻传播学科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2021090006)
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智能化背景下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路径研究”(20ZDA058)
近期论文:
1. 新闻传播学科的劳动属性与劳动育人的融合互动
2. 城市传播:城市电视台转型的新基点
3. 新闻传播学科人才培养与德智体美劳育人的一体化研究
4. 技术对传播活动经济属性的催生
5. 新技术在北京冬奥会传播中催化的趋势性创新分析
易剑东 教授
研究方向:体育赛事媒体服务、体育组织媒体公关
近期论文:
1. 从体育中汲取人生力量
2. 奥林匹克运动的追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现
3. 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世界体育的价值取向——纪念顾拜旦诞生160周年
4. 体育善治:批判性反思的理论与实践视角
5. 从奥运项目遴选标准和程序、理念和趋势演进看“电竞入奥”的可能性
路鹃 副教授
研究方向:传媒政策与法规、危机传播、新媒体传播研究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G时代短视频生产与传播的网络安全引导体系研究”(20BXW108)
近期论文:
1. 短视频赋能基层干部推广乡村旅游传播策略探析——基于抖音的田野观察
2. 阶层结构·符号隐喻·现实品格:科幻电影的反乌托邦辩证法
3. 冬奥会如何以立体化传播促进冰雪文化产业升级
4. “网红城市”的短视频叙事:第三空间在形象再造中的可见性悖论
转自:“心传考博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