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情分析系列来啦,接下来的日子里,小编会整理国内各大院校的新传博士招生情况,包括招生人数、申请考核条件、复试比例、复试办法、博导介绍等内容,同时心传考博也会持续关注2024的博士招生简章,及时为大家更新招生信息。
现在,是南昌大学专场哦!
阅读索引
招生人数
申请考核条件
复试比例
复试办法
博士导师介绍
考情分析
招生人数
2021年:9人
2022年:9人
2023年:8人
申请考核条件
1.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科院研究所或所学专业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结果为B类及以上的全日制、非定向、学术型硕士毕业生(含应届),或获得国(境)外一流大学硕士学位者。学位授予单位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硕士研究生,近三年内须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学生第二)发表了一项高质量的新闻传播学领域的学术成果。
2.申请人需满足如下申请条件:
(1)符合《南昌大学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中的报考条件要求,且必须征得报考导师同意;
(2)英语成绩水平满足以下条件之一:TOEFL≥80分,IELTS≥6.5分,CET6≥460分,在英语语言国家获得学士以上学位;
(3)硕士学习期间课程成绩优良,掌握了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
(4)申请者培养方式限定为全日制、非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
复试比例
(一)申请考核
综合考核实行差额考核,差额比例为150%。
(二)普通招考
按1:2的比例实行差额复试。
复试办法
(一)申请考核
1.复试比例
综合考核实行差额考核,差额比例为150%。
2.复试办法
(1)综合考核形式:结构化面试,每位申请人面试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重点考核内容:学科背景、思想政治品德、专业素养、学业水平、科研能力、创新潜质、外语水平等。
(3)综合考核程序:
外国语水平测试。分值100分。
专业基础考核,包含3道开放型试题。分值100分。
专业综合面试,由综合考核小组成员自由提问,重点考查申请人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学科前沿领域与研究动态掌握情况、培养潜力以及道德品质与思想政治表现等。分值100分
o综合考核小组成员独立评分,各申请人的综合考核得分为全部小组成员给出分数的平均值。
o综合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其中外国语成绩占20%,专业基础和综合面试成绩占80%;综合考核成绩以60分为及格线,未达到及格线者,视为考核不合格,不予录取。
(4)录取
满足全部申请条件且综合考核成绩(百分制)≥60分的申请人,按综合考核成绩,择优录取,最终提出拟录取名单确定对应的指导老师。拟录取名单及时进行公示,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
(二)普通招考
1.复试比例
按1:2的比例实行差额复试。
2.复试办法
(1)专业英语和专业课笔试:每门课各 100 分。
(2)综合面试:
主要是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和考生具体情况,考察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采取各种形式对考生的学科背景、专业素质、操作技能、外语口语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考察,考察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考生复试时携带个人科研成果原件、获奖证书、外语能力证书原件及硕士论文摘要以及报考学院所要求的材料等,以便面试小组加以参考。面试小组各成员独立打分,取平均分为最终面试成绩。面试成绩低于 60 分者,视为面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3.录取原则
复试成绩采用百分制,专业英语、专业课、面试成绩(满分 100 分,及格线 60 分)有任一科目未达到及格线者,视为复试不及格,不予录取。
博士导师介绍
01新闻学
喻晓社
南昌大学原党委书记
论文:
[1] 重塑村落文化共同体: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线上传播的价值与路径. 喻晓社;喻洋.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
[2] 高水平党建引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喻晓社.江西教育,2022
[3] 聚焦目标要求 学深悟透党史. 喻晓社.江西教育,2021
联系方式: yxs@ncu.edu.cn
郑智斌
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江西省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中国新闻史学会党报党刊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鉴定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通讯评审专家。
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受众、传播理论。
论文:
[1] 众身皆媒与技术反噬——短视频身体实践批判研究. 郑智斌;蔡海波.青年记者,2023
[2] 灾难新闻的“建设性”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 曹小玲;郑智斌.新闻知识,2021
[3] 新冠肺炎疫情谣言的传播与治理. 尹晓军;郑智斌.传媒论坛,2021
联系方式:80965952@qq.com
张振亭
先后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博士,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新闻史论、传媒与社会发展。
论文:
[1]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黄色新闻的社会控制——以上海“黄陆案”为例. 张振亭;张桂杰.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
[2] 知识与修辞:数字时代新闻写作的“技艺”——以唐驳虎新冠肺炎疫情作品为例. 张振亭;彭晶晶.青年记者,2022
[3] 报道“共产党”——建党前后国内商业报纸关于“共产党”的媒介呈现研究. 张振亭;张桂杰.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
联系方式:452984908@qq.com
王卫明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博士
研究方向:侧重研究传播实务(家庭传播、政治传播、慈善传播),兼顾新闻史、党报理论研究、新媒体研究,对“人工智能传播”比较关注。
论文:
[1] 智能媒体的媒介社会学考察及其理论意义. 纪佩吉;王卫明.青年记者,2023
[2] 守住传播的伦理底线. 王卫明.传媒论坛,2023
[3] 农村留守儿童的媒介依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基于桂东南N村的实地考察. 王卫明;王淞庆.青少年学刊,2022
联系方式: 646849478@qq.com
02传播学
陈信凌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赣江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网络新媒体、马克思注意新闻观
项目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央苏区红色文化传播的历史经验研究”(项目批准号:15ZDB141)
论文:
[1] 做有建设性与积累性的新闻业务研究. 陈信凌.传媒论坛,2023
[2] 中央苏区红色出版的格局、制胜策略与启示. 张兰;陈信凌.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22
[3]《红星》报的思想政治工作职能探析. 陈可新;陈信凌.传媒论坛,2022
联系方式:270243872@qq.com
陈世华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研究方向:从事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
论文:
[1] 赋能与纠偏:选秀的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 陈世华;刘爽.河北学刊,2023
[2] 时效、理念与技术——疫情纪录片的创作局限与革新路径. 戢桂荣;陈世华.青年记者,2023
[3] 疫情纪录片的影像价值与表达路径. 戢桂荣;陈世华.电影文学,2022
联系方式:icsh@163.com
沈 鲁
2006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电影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新闻传播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艺术硕士(广播电视)硕士研究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短期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影视媒介生产与传播以及电影史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论文:
[1]智能传播时代的社交媒介景观:特质、趋向及反思. 沈鲁 ;乔羽 .中国编辑,2023
[2]不要小看了宝莱坞的“三板斧”.沈鲁.教师博览,2023
[3]新时代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三个关键词. 沈鲁;刘鑫婷.中国电影市场,2023
联系方式:shenlu@ncu.edu.cn
03网络媒体
周云倩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美国加州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网络新媒体
项目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社交网络中的公共情绪传播与对策研究”(编号:18QM79)
论文:
[1] 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报道框架与中国国家形象呈现——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为例. 谭静;周云倩.传媒论坛,2022
[2] 价值敏感设计:内容推荐算法进阶之路. 周云倩 ;张记刚.中国出版,2022
[3]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基层涉疫舆情应对探究. 胡江伟;周云倩.青年记者,2022
联系方式:zhouyunqian2002@163.com
郭建晖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教授
联系方式:gjhjdz@sina.com
转自:“心传考博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