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招聘 | 福建医科大学陈晓春/刘强/张静教授课题组联合招聘博士后启事

2024/1/3 13:40:33  阅读:73 发布者:

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院陈晓春/刘强/张静教授课题组联合招聘博士后启事

课题组介绍:

课题组主要从事阿尔茨海默病等老年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防治的研究,依托在福建医科大学教育部脑功能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基础医药创新中心、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院、免疫治疗研究院和协和临床医学院开展临床和基础科研工作。以上平台具备了较成熟的AD临床队列数据库、免疫学及神经科学等平台。为探索AD的分子神经变性机制和免疫学机制,课题组面向全球招募神经科学或和免疫学领域的全职博士后。合作导师介绍如下:

陈晓春,医学博士,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目前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组长。长期从事老年神经变性疾病临床诊疗与基础研究,特别是在ADPD发病机制与防治领域做了一些有特色的创新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了【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计划”重大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重点项目等20多项国家级课题。在Biological PsychiatryMol NeurodegenerationAging Cell SCI源学术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有1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强,医学博士,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目前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和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常委。于美国Barrow神经病学研究所获得神经病学博士学位,相继在Barrow完成免疫学博士后研究,担任神经内科Tenure track助理教授。临床和科研方向为脑血管病和神经免疫病。代表性成果以通讯作者发表于CellNature NeuroscienceImmunity 等期刊。提出了“靶向骨髓造血系统修饰免疫应答,从而回归免疫稳态,控制神经炎症”这一新理念,主持开展了靶向骨髓免疫,干预脑卒中和神经免疫疾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有潜力使更多患者获益。获得“科学探索奖”、“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家发展奖”等奖项。

静,医学博士,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曾前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药物成瘾研究所访问学习。主要从事阿尔茨海默病和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药物防治的研究。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等科研课题近20项。以第一作者或和通讯作者在Mol NeurodegenerBiological PsychiatryAging Cell 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并获得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和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

二、招聘岗位及条件

1. 招聘岗位:博士后(3-5名)

2. 任职条件:

1)年龄不超过35周岁;已取得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

2)获得医学或者生物学相关博士学位,有免疫学或相关领域研究背景的优先;

3)有浓厚的科研兴趣、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较强的沟通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术诚信、科学严谨;

4)优秀的英语书面和口头沟通能力。

三、薪酬待遇

1.工资待遇

在站期间待遇不低于每年28万元。学校对符合配租人员提供公租房,若在校外租房,学校按每月3000元的标准给予租房补贴。协助联系博士后人员配偶工作及子女入学(园)。

2.科研经费

博士后人员进站后,学校提供总额不低于20万元的博士后研究启动经费,鼓励支持博士后进站人员以课题负责人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及各种研究项目。

3.出站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时间一般为2-3年,确因所承担项目需要,可申请延长在站时间1-2年。博士后工作期满后,考核成绩优秀者,学校根据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可优先考核任用。

四、应聘方式

请将以下材料以PDF形式发送至zhsluo@fjmu.edu.cn,邮件标题请注明:“应聘博士后+本人姓名”,对于符合要求并通过初审者,将会通知安排面试。招聘启事在岗位招满前有效。

1. 个人简历;

2.2位推荐人(含博士导师)的联系方式;

3. 博士学历学位证明材料。

转自:iNature”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