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之新蓝图

2024/1/3 10:48:36  阅读:71 发布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11P114P115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原题《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之新蓝图——详解两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摘自《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235期,王博摘

20232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接二十大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任务,规划两个不同时期的阶段性发展目标,设定了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作为历史上第一份专题研究部署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的中央文件,《意见》以特色鲜明的指导思想、兼收并蓄的工作原则、高瞻远瞩的目标设定、精准聚焦的问题把握、具体有力的解决方案,勾勒出新时代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新蓝图。

《意见》的出台背景

《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是《意见》可以追溯到最早的规范性文件,即学术界通常所简称的《卓法计划1.0》,颁布时间为2011年。这个文件第一次将对中国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关注从宏观层面转到质量提升上来,回归法学教育本质的征象已经隐现。这一文件促成了后来六部委的“双千计划”,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阵地的拓宽由此获得顶层制度的支持。这一文件的基本精神,比如法学理论界和法律实务界的双向流动、加强法律实践教学等,《意见》中仍然延续了下来。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意见》最正式的依据。十八届四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次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全会明确提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勾画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决定》深入系统地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和重大任务。之后,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改革创新也就自然成为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一部分。

习近平201753日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是《意见》最系统的理论依据。201753日,在中国政法大学建校65周年前夕,习近平来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这次考察中,习近平对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作了极为系统的论述,指明了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方向。他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对于习近平关于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问题论述的回答,构成了《意见》的基本结构。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至关重要”。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为推动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意见》的主要目标

《意见》篇幅近7000字,六大部分17条内容。这六大部分为总体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改革完善法学院校体系、加快完善法学教育体系、创新发展法学力量研究体系以及加强组织领导。在主要目标上,《意见》首次提出了法学教育与理论研究的“两步走”战略,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为进一步推进法学院校领导体制变革、法学教育体系改革、法学理论革新指明了前进方向。关于《意见》主要目标的理解,一般有三点。首先,是在坚持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之下设定的;其次,这个目标是覆盖后边五部分内容的;最后,这个目标是近期、远期两个阶段的,可分别概括为:内练内功,外塑形象。

政治方向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这一根本问题落脚在法学学科中,首先就是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问题,也决定着法学理论研究的底色。《意见》给出了三项具体举措,分别从整体、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支持保障四个方面予以落实,形成了政治方向问题的解决方案。

坚持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是不断提高新时代高校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根本保障。办好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办好法学教育,则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意见》的要求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贯穿始终。

宏观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对于法学院校布局问题,《意见》以均衡发展和提升质量为主旨,分层次提出了优化措施。这些举措可以概括为均衡发展、政策扶持、提升质量、突出特色。

加快完善法学教育体系

(一)优化法学学科体系

优化法学学科体系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学科目录的修订。20229月,教育部发布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其中法学学科门类的一级学科增加了中共党史党建学和纪检监察学,扩展到了8个,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纵深和横向发展的问题。前者就是法学二级学科如何设置,后者就是法学学科如何辐射其他学科,实现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问题。这一问题落地到《意见》中,就是学科发展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自主设置与引导设置相结合。

法学学科发展版图中,与二级学科的横向拓展平行的一个发展路线则是法学学科的辐射性问题,这对应的就是法学学科门类和法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地位。法学一级学科在法学学科门类中位列首席,意味着它的知识体系是最基础的,比如对于纪检监察学一级学科和党内法规学,法学一级知识体系就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它们也因此归属法学学科门类之下。同时,法学一级学科在法学学科门类中位列首席还意味着它具有外延的辐射性发展能力,实现与其他一级学科或专业类的交叉融合设置,甚至是超越学科门类的交叉融合。对于这两点,《意见》都明确给出了方向。

(二)健全法学教学体系

这部分内容其实综合了《法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意见》《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综合改革方案》《法学专业研究生教学基本要求》《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计划2.0》等文件要求,虽然内容较多,但法学教学体系的要求在逻辑上非常融贯,通过几个关键词就可以顺畅理解:明理念、立标准、推改革、深协同、强实践、向未来。

(三)完善法学教材体系

法学教材单列成条目,也是本次《意见》引人关注的一个重要特征,充分体现了法学教育贯彻落实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的中央精神。当前,市面上法学教材种类大体有40多种,数量大体有700多本,可谓种类繁多,规模巨大。但整体上质量却又良莠不齐,法学教材缺乏中国性的问题较为突出,知识创新能力不足,缺乏中国话语、中国智慧,不能有效支撑中国法学话语体系、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建设。对于这些问题,《意见》给出了四项工作要点:第一,构建自己的法学教材体系;第二,法学教材编写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第三,做好法学“马工程”教材的建设和使用;第四,推进中国法学系列教材建设工作。

(四)加强法学教师队伍建设

学术界有这样的说法,“教授即大学,一个教授就是一个学科”。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对于教师队伍的这一判断极具代表性,充分反映出教师队伍对于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意见》对法学师资队伍建设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充分综合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精神。这里的逻辑为:一般要求、师德为先、评价改革、双向流动,最后是培训和团队建设。

创新发展法学理论研究体系

关于法学理论研究体系,《意见》所针对的问题具有一贯性,即基础理论不扎实、应用对策研究不实用。在要求立足于全面依法治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针对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研究这两个方面作出回应性要求后,《意见》还根据科学研究的规律,跟进规定了两项支撑保障,即科研评价和对外交流。

转自:“中国学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