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高职院校PHP高级开发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2024/1/2 14:52:17  阅读:75 发布者:

0 引 言

教育部 2020 5 月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 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因此,高职院校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根据专业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制订深入研究培养目标,同时根据各专业课特点深入挖掘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从知识、技能、素养方面分别制订明确的培养目标。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凝练思政教学主线,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2]

1 PHP高级开发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于高职院校,专业课是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课程思政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 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PHP 高级开发作为实践类课程,在教学中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需要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4]。目前,PHP高级开发课程在思政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1 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思政教学主线不贯通。

各高职院校虽然积极响应教育部《纲要》内容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但是缺乏成熟的实践改革方案和系统的思政教学主线,在指导思政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不恰当的问题,如思政融入不足、思政融入过度、思政融入勉强等。系统进行思政教学的顶层设计,将思政元素贯通于专业课教学全过程势在必行。

1.2 思政案例不足,缺乏系统的思政元素资源库。

教师往往只在备课时准备几个相关的思政案例,其实专业课之间、专业课与公共课之间可以共用一些课程思政案例。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积累思政案例,建立系统的课程思政元素资源库, 并在后续教学实践中不断对思政元素资源库进行更新和扩充,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重大意义。

1.3 思政元素融入生硬,未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三全育人”教育理念, 强调专业课教学和课程思政教学要“同向同行” 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然而,部分教师理解偏差,仍然在专业课程中以技能培养为重点,将课程思政教学当做任务完成,导致课程思政在专业教学中突兀生硬,协同育人成效不明显。事实上,课程思政需要高校教师积极探索,将思政教学恰如其分地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助力学生成人和成才。

1.4 思政育人考核评价不健全,对育人效果检验不强。

传统教学考核强调结果、忽略过程,更忽略对思政教学的考核,导致评价系统不健全、课程思政教学无法落地。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时应该明确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从知识、技能、素养各方面进行全过程评价考核,建立健全包括课程思政在内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实现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的目的。

2 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2.1 明确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构建“双 线四探”教学模式

1)明确教学目标。

PHP 高级开发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互动媒体开发方向)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以国家政策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三全育人”重要举措,全过程融入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等课程思政育人元素,融合岗课赛证,确定“培养有情怀、精编程、敢创新的新时代复合型网站开发人才”的总目标,并在知识、技能、素养 3 方面细化目标(见表 1)。

2)重构教学内容。

依托校企合作企业的真实项目案例,融合 IT工匠精神、爱国情怀、职业素养和劳动教育等内容,结合“1+X”考证和职业技能竞赛相关要求, 将教学内容打散重构(如图 1 所示)。

首先,根据贴近时事、贴近兴趣、贴近岗位的“三贴近”原则选取教学项目;其次,实现任务情境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项目体验与行业规范相结合、实践操作与职业素养相结合、软件设计与创新意识相结合的“四结合”策略,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最后,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理念,优化教学任务并明确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重视“成才”和“成人”协同展开。

3)构建“双线四探”教学模式。

 积极响应《纲要》要求,针对计算机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确定“双主线”教学方向,即除了把握“培养合格 的网站开发工程师”这条“育才”主线外,还要将思政教学“育人”隐形主线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特色,确定思政教学以养成程序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IT 工匠精神以及爱国情怀为主要内容。

基于 PHP 高级开发的课程定位和实践性特点,使用行动导向教学策略,参考 4C/ID 综合 学习设计模型,结合情景化教学任务,将教学过程大致分为 4 个环节,分别是情境感知、项目体验、技能提升和应用创新(如图 2 所示)。在情境感知阶段,提供学习相关的任务情境和预习任务,学生通过自我探索方式解决常规学习疑问, 同时锻炼主动查找资料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在项目体验阶段,分小组教学实践,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探索、教师指导难点,在获得岗位技能的同时锻炼团队合作的意识;在技能提升阶段,教师给出练习任务,以小组竞赛方式完成任务并汇报点评,在进一步锻炼提升岗位技能的同时,培养精简代码、优化结构的 IT 工匠精神, 以及针对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法的创新精神;在应用创新阶段,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布置等级拓展任务,在重复练习的过程中打磨所学技能,培养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

构建“成才”和“成人”双主线并行,自探 解惑、合探获技、竞探提升、复探创新的“双线 四探”教学模式(如图 2 所示)。

2.2 积累思政元素,建立课程思政元素资源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5]。建立系统的课程思政元素教学资源库对高校长期有效的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有重要意义。

1)帮助教师树立课程思政教学意识。

高校长期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师是一个关键要素。目前,很多教师对思政教学认识存在偏差:部分专业课教师只是生硬地将思政内容在课堂中提出来,导致专业课教学和课程思政教 “两张皮”,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的过程,有助于帮助教师梳理专业课相关的课程思政素材、思考素材和专业课教学内容的结合方式,对教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方向和建立专业课思政教学意识都大有帮助。

2)为专业课的思政教学提供教学资源和工具保障。

高校教师要把思政教育当成国家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举措。专业课的思政教学需要深入挖掘专业课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查找相关素材, 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专业课之间的共性使课程间可以共享部分课程思政素材。教学中积累课程思政元素资源,建立系统的思政教学资源库可以为思政教学提供教学素材和保障, 让教师在进行思政教学工作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帮助教师凝练专业课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主线。

凝练思政教学主线,能让思政教学效果更好。首先,思政主线需结合专业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授课对象学情及课程性质等方面考虑;其次,对思政素材的选定需要严格甄别和选择;最后,在信息化时代,建立系统的思政元素资源库,即教师从诸多良莠不齐的资源中仔细过滤提取、沉淀出最合适的素材,建立起能对立德树人教育保驾护航的思政元素资源库。PHP 高级开发课程的部分思政案例元素如图 3 所示。

2.3 运用多种手段,专业课教学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教育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使用 “双线四探”教学模式按照“自探解惑—合探获技—竞探提升—复探创新”4个环节实施教学。

1)自探解惑,匠心初识。

 自探解惑阶段在课前完成,注重启发引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思政主题,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在信息化教学平台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学习资料和课前测试,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评价、反馈诊断,掌握学生预习的难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学生则可以通过课前学习感知教学内容,利用思政素材培养行业自豪感。课前自测内容包含教学专业内容和思政内容,若自测环节不合格,可通过小组互助、教师一对一解答等方式反复学习、测试,使学生在完成逐步自探解惑的同时匠心初识。

2)合探获技,匠心再现。

 课中合探获技环节注重情感渗透,实现思政“润物无声”;注重技能指导,使学生稳步获得岗位技能。通常可以采用案例讲解法、操作演示法和启发式教学法。该阶段大致可以通过明确任务、探索新知、获得技能、树立规范展开教学。

①明确任务:教师点评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引出本次课重难点内容。让学生明确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将学习任务模块划分为更细小的子任务,课堂按“任务攻关”模式展开教学。②探索新知:通过优秀课前预习成果汇报、抢答加分、 随机提问等方式提升课堂趣味性和参与度。通过生活案例分享、游戏环节,将学习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实例化,降低学习难度。使用小组问题探讨方式对难点问题抽丝剥茧、逐一攻克。③获得技能:课中结合任务工单,模仿示例编写代码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任务实践中发现学生技术不足、易错点,通过学生“找茬”、教师演示、 规范操作、反复演练让学生逐步获得岗位技能。④树立规范:通过观看企业代码规范视频,学习代码规范性的重要性、原则等,引导学生找出代码不够完善的地方并进行修改,鼓励学生精简代码、优化代码结构,养成良好职业习惯。

通过层层递进的课堂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学习练习中再现匠心。

3)竞探提升,匠心凝聚。

课中竞探提升环节主要采用协作教学法,按照分析任务、锻炼技能、汇总经验、点评技术展开教学。

①学生按照特长互补组成学习小组,团队分析任务的实现技术并内部分工。②团队协作完成项目任务锻炼岗位技能,并尽力精简程序代码、 优化代码结构、提升用户体验。在任务过程中, 教师随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并采集课堂中学生在技能和素质方面的表现。③各小组完成任务后进行小组汇报,展示任务成果,分析关键技术、思考任务过程,教师点评,强化岗位技能、内化思政教育。④教师依据对接岗位技能和素养的评价标准进行量化打评,并给出评价诊断。同时,邀请企业导师或优秀校友,通过线上或线下点评对接岗位的技术与规范,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岗位能力、凝聚匠心。

4)复探创新,匠心传承。

复探创新环节主要指在课后创设与课堂任务类似情境的拓展任务,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完成课后拓展任务。拓展任务分为技能和素养两部分。

技能方面:根据课堂评价等级完成个性化拓展任务。按照优秀等级,学生接收企业真实项目任务、感受真实企业任务情境进行技能提升训练,良好等级的学生则可以完成与本次课内容相关但难度升级的任务,一般等级的学生则根据课堂实录等相关资源回顾练习课堂内容。

素养方面: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推送优秀校友成长记录视频,激励学生学习斗志、建立学习自信,实现优秀品质“传帮带”。教师提供线上答疑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后拓展练习成果不合格则退回重做,练就不怕吃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课堂教学实施如图 4 所示。

2.4 重视过程评价,构建立体化全方位评价体系

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是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保障,传统评价重视结果、忽略过程,重视技能考察、忽视素质养成。针对 PHP 高级开发课程,在课程评价方面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即从岗位技能、专业知识、相关技能竞赛等方面考虑,分别赋予一定的权值。基于凝练的思政主线,将课程中的主要素质点提炼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对素养提升进行记录。构建出本课程的“成才”和“成人”评价维度,并得到量化指标。

实施线上线下混合评价策略。利用职教云、 博学谷线上测试等考核基本操作方法、文档撰写、职业规范等,通过自动量化评价和主体定性评价得到考核结果。利用实体课堂线下考查操作技能、分工协作等方式,评价学生设计能力、网站制作水平、团队合作等内容。

同时,初步探索增值评价,在课程教学初期、中期和末期开展 3 次阶段测试,测试涵盖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考查学生的学习增值状况,为精准施教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依据。构建立 体化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如图 5 所示。

3 结 语

通过凝练思政教学主线、构建“双线四探” 教学模式、建立思政元素资源库、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使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及多种教学手段,在课程的教学中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差异 性,从“成才”和“成人”两方面落地教学效果:学生对该专业课程的兴趣度显著提高,网站作品水平贴近工作岗位需求;核心竞争技能扎实,学生参与湖南省职业技能大赛“软件测试”“融媒体开发”赛项,获得省级三等奖 5 项、二等奖 2 项;相比 2021 届,2022 届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多出 14 人,提高 36%。学生在专业技能得到显著提升的同时,职业素养也稳步提升。这给计算机类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参考,也给专业课教师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信心。

参考文献:

[1]  于博. 基于协同育人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版), 2020(35): 164-165, 168.

[2]  张金勇, 陈晓暾, 陈正, . 高校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 以“弧焊电源及控制”课程为例简[J]. 西安航 空学院学报, 2018(6): 91-93.

[3]  崔平, 徐敬青, 文健, . 装备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3): 72-73, 76.

[4]  王小玲. 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内涵挖掘: 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 科学咨询, 2020(1): 144.

[5]  庞秀艳. 科技创新赋能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三重维度[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2(12): 52-58.

基金项目:2021 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智慧教学环境下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 革研究与实践”(ZJGB2021305)。

作者简介:张丽,女,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思政教学改革,1208880982@qq.com

转自:“计算机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