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荐读丨“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3/12/18 16:27:28  阅读:83 发布者:

摘要

“四史”教育主要是指利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来开展教育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融入“四史”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素养,更能够为实现高校育人目标提供强大支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四史”教育不仅内涵本质一样、教育目标相同,在教育内容方面也有很多相似主题,这为二者有效融合打下了基础。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巧妙地融入“四史”教育,充分发挥“四史”教育的价值和优势,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更大进步。基于此,文章深入分析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有效路径,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只有切实落实并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保障大学生这一重要社会群体的思想和行为不偏航,才能推动大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和政治素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实 “四史”教育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改革的重要助力。学生通过接受“四史”教育,不仅能够对党和国家的发展有更加全面正确的了解,更能产生强烈的家国情怀,产生坚定的理想信念,这对大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对于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四史”教育既是丰富教育内容的载体,又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渠道。“四史”具体是指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中蕴含着党和国家恢宏壮阔的成长历程和辉煌壮观的成就进步,展现了振奋人心的精神力量和寓意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些都可以成为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四史”教育充分结合起来,能够让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发挥出更大的教育作用。

一方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四史” 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觉悟。当前,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人们接受的信息和思想理念也更具复杂性、多样化,尤其是对于热衷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群体而言,互联网是把“双刃剑”, 一些不良思想很可能给大学生带来错误的引导,让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受阻,同时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及更高的难度。

 “四史”中有大学生熟悉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资料,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情感和认知上更容易接受“四史”教育,更能调动学生积极学习政治、学习历史的热情,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例如,在学习新中国史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发展的过程,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是革命先辈奋勇抗战、不屈奋斗的历史,是气壮山河的民族复兴史。新中国史中展现了中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和不懈奋斗的精神品质,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敬仰之情,更能让学生在面对不良思想时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充分挖掘“四史”中的思政元素,利用丰富、深刻的历史素材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理念,不断提高学生政治觉悟和思想政治水平。

另一方面,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四史”教育充分结合,有助于推动大学生逐步树立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只有让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认同民族文化,坚定政治信仰,才能使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更多力量。“四史”中不仅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辉历程,展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一系列开创性成就,以及实现的深层次的变革,还蕴含着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这些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是强大和深厚的精神力量。教师在讲授思想政治课程时,要积极渗透“四史”教育,通过梳理、总结和分析多方面“四史”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切实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让学生感受“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促使学生逐步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学生真正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传承者,成为中华民族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拥护者。

此外,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四史”教育深度融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良好素养。通过开展“四史”教育,大学生能够对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能够更容易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等,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奋斗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当今时代,互联网空间的思想理念错综复杂,大学生很容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这对于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思想素养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四史”教育充分结合,能够引导大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成熟的艰辛历程,让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体会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无畏、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在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进而坚定为国奋斗的理想信念,强化自身的历史责任感。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更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只有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才能实现良好教育效果,才能顺利实现教育目标。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通过不断提高教学内容的质量,确保教学内容发挥应有的育人导向作用,为人才培养和教学进步提供更大助力。

一方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四史”教育结合的过程中,应不断提升思政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在教材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四史”教育的内容衔接要避免过于突兀,应根据教学主题展现二者的精华,保证二者融合的自然性、顺畅性,避免因简单拼凑影响教材的整体质量及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相关教育研究团队在教材编写环节中,应重点把控思想政治教育和“四史”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结构,让二者的衔接更自然合理,以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价值。同时,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高校还应与档案馆、文化部门等进行合作沟通,共同探讨和解决教材编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材的准确性和多样化。

另一方面,高校在优化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同时,应深入发掘与教学相关的“四史”教育资源。尤其是结合当地“四史”教育资源,打造更优质、更全面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到亲切、真实,同时还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感兴趣,从而更容易地接受和吸收知识,发挥良好的教育作用。此外,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在选择线上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时应反复斟酌,确保资源的教育导向,以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应有的价值。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最终教育效果,只有不断创新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才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更大发展,才能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四史”教育充分融合,进而发挥更大的育人效能。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方法,这不仅打击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积极性,更无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面对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以及“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要求,高校只有不断探究新思路、新形式,才能顺利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才能让“四史” 教育顺利、高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一方面,教师应改变传统思政课堂上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和“四史”教育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具体而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引导学生成为“四史”知识的主讲人,让学生在深入学习和内化“四史”知识的同时,对于“四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深刻的理解,进而将其中的思想和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还可以通过思辨教学法,让学生在辩论和分析中掌握历史发展规律,让学生的思考角度更客观、更全面,从而让“四史”教育内容真正深入学生内心。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四史”中的某一主题开展课堂辩论会、情景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思政课程的乐趣和意义,从而自觉接受 “四史”教育。教师在改进教学方式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营造开放、轻松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投入学习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还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借助多媒体技术融入“四史”教育内容,用视频、

、音频等方式让“四史”教育内容更生动、立体,让思政课堂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微视频等教学方式,打造更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模式,进一 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与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分享自己学习“四史”的感悟和想法,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四史”教育内容真正影响学生的内心。

 此外,高校和教师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展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四史”的真谛,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高校可以通过 “四史”教育校外实践平台,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大学生可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遗址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当讲解员,这样能够让学生对革命历史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三)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教育载体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多为书籍、教材等,这虽然能够实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不够立体、不够全面。为此,高校要不断创新、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发挥教育载体的优势,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四史”教育的融合创造更多有利条件。高校可以通过 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思想政治教育和“四史”教育的积极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和熏陶。例如,高校可以在公共区域张贴展板,主要内容为红色故事、革命人物、红色形象等。同时,高校可以在建军节、国庆节、“五四”青年节等重要节日,开展“向国旗致敬”“讲好中国故事” 等多种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开展思 想政治教育和“四史”教育做好铺垫。

(四)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是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因素,只有采取多种手段不断提高教师整体水平,才能推动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顺利融入“四史”教育内容,才能不断提升学生思政学习效果。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不断丰富自身知识体系,积极学习和研究“四史”方面的知识,为 “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充分准备。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师还应充分认识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四史”教育的积极意义,通过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等,促使二者深入融合。

 结语

历史能够引导人们在总结和反思中不断前进、不断成长,能够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心灵的启发。“四史”教育是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教育内容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更能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为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充分认识到“四史”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等路径,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四史”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来源】《时代报告》2023/8 总第500

【作者单位】

战婷,硕士,大连财经学院副教授。

转自:“时代报告学术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