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佳文推荐】城市土地网络的动态变化及其演进机制——以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2023/9/27 9:13:25  阅读:76 发布者:

— —以 中 国 长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为 例

20237月,SSCI期刊《Land Use Policy》发表了题为《Dynamic change and evolutionary mechanism of city land leasing networkTaking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in China as an example》的论文。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城市间的土地出让关系不断增加,城市土地出让网络日益错综复杂。(2)随着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出让网络的发展,形成了以省为界的土地出让社区。(3)上海是跨城土地出让关系的主要接受城市,其次是杭州、南京和合肥等省会城市。(4)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出让网络受到内生结构效应、行为者-关系效应、外生网络效应和时间效应的影响。

研究背景

城市网络外部性理论强调世界城市网络将重塑全球经济格局,城市竞争力将不仅取决于城市自身属性引致的集聚效应,更在于通过城际互动产生的积极的网络外部性(Capello2016)。迄今,城市实体空间与网络虚拟空间的融合不断加深,城市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且重要。在实践中,城际间多样化的商品、劳动力、资本、土地和信息等要素流动,逐渐催生了日益复杂的城市网络结构和城际互动;在理论上,泰勒模型也因其结构主义的偏见而受到挑战;这些问题都给城市网络分析带来了更大的挑战(Fang等,2020WatsonBeaverstock2014)。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城市网络的分析需要纳入更多元化的观点从而为城市网络的组织方式提供互补的理解(Fang et al., 2020; Watson and Beaverstock, 2014)。一方面,虽然土地位置是固定的,但是土地产权可以发生转移。城市网络研究中忽略了城市系统内土地要素的流动,这导致城市网络的完整拼图中缺少核心的一块。另一方面,现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城市网络结构,通常忽略了对城市网络演进机制的动态分析。对于城市网络的结构分析现在已经达到了边际收益递减的地步(Watson and Beaverstock, 2014),直接导致了城市网络研究的僵局,变成了“美丽而羞耻的地图”(Lee, 2002)

研究方法

本文试图构建一个基于土地要素流动的城市网络分析框架。首先,以城市为节点,以城市间土地出让关系为边,构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简称YRDR)的城市土地网络,旨在描述其网络结构特征。其次,利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网络的演进机制。

研究结果

1)从宏观层面看,随着长三角地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城市间土地要素流动日益便捷,城市间土地使用权出让也变得愈发频繁。这使得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土地出让网络更加错综复杂,相互联系更加紧密。

2)在中观层面,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出让网络促进了省内土地出让社区的发展。上海社区被认为是最强的社区,它与浙江、江苏和安徽省的众多城市建立了紧密的土地出让联系。浙江省、江苏省和安徽省也分别培育了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社区。

3)在个体层面上,上海是城市间土地出让关系的主要接受城市,其次是杭州、南京和合肥等省会城市。

4)长三角城市土地出让网络受到内生结构效应、行为者-关系效应、外生网络效应和时间效应的影响。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出让网络受内生结构因素的影响,如聚敛性、传递闭合性和多连通性。经济发展水平低、土地出让干预力度大、房地产开发投资水平高、土地出让价格高的城市更有可能向其他城市出让土地使用权。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较高、房地产开发投资水平较高、土地出让价格较高的城市更有可能从其他城市获取土地使用权。此外,同一省份或长三角城市群内的城市更有可能构建城市间的土地出让关系,而城市间的距离则会对城市间土地出让关系的建立产生负面影响。

政策建议

 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以求促进土地、资本等要素的合理配置,实现城市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

1)建立统一的土地出让调控机制,应对城市土地出让网络的脆弱性问题。小世界网络的另一个特征在于,改变少量的连接,就可能导致城市土地网络产生的变化。偏好依附强化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土地出让网络对一些城市的特殊依赖,这样导致城市土地出让网络存在脆弱性特征。当前外部形势不断恶化,新冠疫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房地产市场造成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前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各地区政府应基于共同利益进行合作管理,采取如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全部集中供地、合作共建开发园等措施对城市土地出让进行统一调控和配置。

2)要从单纯土地交易层面拓展到网络科学层面,促进土地出让的多元化。租赁方和出让方都应该跳出双向出让关系所产生的局限思维,从网络的角度审视城市土地出让关系的建立。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土地网络中,互惠性对城市土地出让网络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聚敛性、传递闭合性和多连通性的影响较为显著。这说明城市土地出让网络的社区正在不断形成,社区内部的要素流动十分明显。无论是哪一个城市都需要坚持“多边主义”,积极与别的城市建立联系,争取进入更多的群体之中,这样才能在城市网络中获得更多的要素。

3)强化就近土地出让,以便降低城市土地出让成本。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土地网络中受省份和城市群趋同性和外部地理距离的影响,就近土地出让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合作共赢。

4)加强网上城市土地交易,完善城市土地市场。随着城市实体空间和网络虚拟空间融合的不断加深,城市土地线上交易将成为一种无法阻挡的潮流。建立完善的网上交易机制,对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降低交易成本、加强内部监督、强化社会监督、推进廉政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城市土地市场的发展。

来源:土地利用与粮食安全

转自:“经管学术联盟”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