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2024新传博士招生考情分析 | 安徽大学

2023/9/25 15:25:28  阅读:247 发布者:

考情分析系列来啦,接下来的日子里,小编会整理国内各大院校的新传博士招生情况,包括招生人数、申请考核条件、博导介绍等内容,同时心传考博也会持续关注2024的博士招生简章,及时为大家更新招生信息。

现在,是安徽大学专场哦!

阅读索引

招生人数

报考条件

申请材料

复试与录取

博导信息

招生人数

2023年:5

2022年:4

2021年:7

报考条件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 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3. 身心健康。

4. 申请人为已获得硕士学位或应届硕士毕业生(应届硕士生必须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申请人硕士期间所学专业方向与所要申请的博士专业方向相同或相近,属于同一个一级学科优先。

5. 申请审核制博士研究生均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6. 申请审核制博士生实行全脱产学习(必须在入学前将档案及工资关系转入我校研究生院)。

申请材料

考生进行网上报名时,需提交上传以下材料电子版进行资格审查:

1.本科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原件。

2.申请人本人身份证(二代居民身份证须正反两面)。

3.科研成果及获奖证书等证明学术才能的材料及各培养单位要求提供的相关材料。

4.硕士阶段成绩单。

5.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推荐书格式从报名网站下载)。

6.申请人近三个月内在国家三甲以上医院的体检报告(体检内容见报名网站附件“安徽大学体格体检表”)。

考生报名成功后,还需在复试前向培养单位提交以下材料电子版:

1.网上报名成功后的《报名信息表》(从报名系统下载,需考生本人签字、单位人事或政工部门盖章)。

2. 填写完整的《申请审核制申请表》(从报名网站下载,需考生本人签字、单位人事或政工部门盖章)。

3. 个人简历1份(含学习经历、自我评述、已有成果简介等,学习经历自本科起,不得间断)。

4. 高等教育各阶段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电子扫描件、复印件各1份(应届硕士生须提交所在单位研究生院或研究生部开具并盖章的在读证明)。

5. 申请人本人身份证电子扫描件、复印件(二代居民身份证须正反两面)。

6.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2篇以上(电子扫描件、复印件各1份,含期刊封面、版权页、目录、全文;用稿通知无效)。

7. 其他科研成果及获奖证书等证明学术才能的材料电子扫描件、复印件。

8. 硕士阶段成绩单复印件1份。

9. 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推荐书格式从报名网站下载)。

10. 申请人近三个月内在国家三甲以上医院的体检报告(体检内容见报名网站附件“安徽大学体格体检表”)。

11. 硕士学位论文1本(硕博连读申请人无须提供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须提供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1份)。

1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开展的研究计划1份(不少于3000字)。

13. 能够证明外语能力的有效材料(复印件1份)例如:国家大学英语考试(CET)四六级、国家英语专业考试(TEM)、托福(TOEFL)、雅思(IELTS)、GMATGRE、俄语等级考试、日本语能力测试、德语语言考试、法语水平测试、外语专业本科学历、在相应的英语国家或地区获得的学位证书等。

要求以上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如有伪造,一经发现,即取消申请者录取资格。

复试与录取

新闻传播学院成立不少于5人的“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小组”(成员包括本学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招生导师等),负责对考生进行学术水平考查。

新闻传播学院党委负责对本院复试考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新闻传播学院纪委负责对复试各个环节进行监督。

复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个科目,总分200分。

笔试科目为新闻传播学专业基础,包括新闻学(30分)、传播学(30分)、专业英语(40分),满分为100分。

面试包括英语口语测试(40分)和研究计划答辩(60分),满分为100分,时间每人12-15分钟,全程录音录像。

申请人最终成绩由笔试和面试成绩相加,按照得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择优录取(笔试低于60分,不能进入面试环节;面试低于60分,则不能被录取),报考“招生指标单列导师”的申请人单独排序。

经考核,本院将所有参加复试考生的复试成绩等情况在本单位网站上公示不少于5个工作日。复试结果经本院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小组审核,确认无误后将拟录取名单报研究生院。最终录取结果由学校研究生院公布。

博导信息

说明:带 * 的导师为博士招生指标单列人员。

01新闻学

刘勇 教授 *

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舆情与区域形象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普通本科高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合作委员会秘书长,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华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员,合肥市首批突发事件应急专家组成员。

研究方向:应用新闻传播学。

并在传媒实务、新闻文体、危机传播、舆情治理等方面投入较多精力。

科研项目: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国家荣誉制度建设研究”(AHSKF2018D26)。

联系方式:13965059646

佘文斌  教授

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新媒体研究。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网络公共事件中的集体行动框架研究”(15BXW040)。

论文:

[1] 矛盾之所:在线抑郁症社区中的社会支持和数字压力. 佘文斌;张倩倩.新闻记者,2022

[2] 社交媒体的平台迁徙和粉丝技术的政治化——对帝吧出征史的一种解读. 佘文斌;李玉媛.东南传播,2022

[3] 数字新闻学研究的科学技术学路径——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和技术的社会建构理论视角. 李玉媛;佘文斌.新闻界,2022

联系方式:shwbin@126.com

02传播学

姜红 教授

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安徽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常务理事,新华社瞭望智库专家,中山大学“互联网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智库专家,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研究方向:新闻传播观念,传播与社会思潮,媒介批评。

科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新闻传播话语范式的‘实践转向’研究”(20BXW02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新闻观念研究”(13BXW001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中国现代新闻职业观念谱系研究——一项基于数据库的考察”(15YJC860037)。

论文:

[1] “节日式卷入”与“网络化表演”:数字媒介仪式的再造——以“EDG夺冠”为例. 刘逸群;姜红.北京文化创意,2022

[2] 转译延乔路:一个“无”中生“有”的传播实践. 姜红;鲁曼.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

[3] 在“可见”与“不可见”之间:微信运动中的个体生活与数字交往. 姜红;龙晓旭.现代出版,2022

联系方式:13075520226

罗锋 教授

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播电视学系主任,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研究方向:网络传播,影像传播。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中国纪录片批评史研究”(20BXW033)。

安徽省2019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专业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2019zyrc007)。

论文:

[1] 影像的另一种可能:纪录片关于乡土时空的诗意书写——基于对《天时·戊戌志》的考察. 罗锋;王岩.视听理论与实践,2023

[2] 影像人民性与视觉现代性:2022年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评析. 罗锋;高月.中国电视,2023

[3] 被遮蔽的群体:数字劳工的形成、发展与前瞻. 罗锋;王路阳.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

联系方式:bluofengyezi@163.com

国秋华 教授

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传播学,媒介经营与管理。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作为媒体跨界融合创新范例的‘中央厨房’模式研究”(17BXW030)。

论文:

[1] 多边“下沉”中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国秋华;陈乐.中国编辑,2020

[2] 平台化生存:微博用户可持续运营的未来——以“微博搞笑排行榜”为例. 国秋华;武艳婷.新闻知识,2020

[3] 消失与重构:智能化新闻生产的场景叙事. 国秋华;余蕾.中国编辑,2020

联系方式:qhguo@ahu.edu.cn

03媒介文化史

王天根 教授*

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访问学者。2013年,系列专著《中国近代报刊史探索第一卷、第二卷》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独自获奖);2015年,著作《近代报刊与辛亥革命的舆论动员》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一);2011年、2013年分别获安徽省第三届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安徽省第四届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近现代史。

科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不列颠图书馆藏中国近代珍稀文献辑录、校勘并考释”(15ZDB038)。

安徽大学学术创新团队“中国新闻舆论史研究”(A类项目)。

论文:

 [1] 熊猫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王寸长;王天根.对外传播,2023

[2] 远见与肇始:延安时期《解放日报》与政治家办报格局. 王天根.社会科学战线,2023

[3] 全面抗战前夕上海新闻界新生代共同体意识的探索——以《记者座谈》为中心的分析. 王天根.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

联系方式:wangtiangen1971@yahoo.com.cn

孔正毅 教授

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中国新闻出版史,编辑出版学,历史文献学。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官报——邸报史”(11BXW004)。

论文:

[1] 近代以来我国古籍展览会的变迁、问题与对策研究. 程粮君;王书川;孔正毅.出版发行研究,2023

[2] 留痕的表达:数字漫画的阅读痕迹生产. 孔正毅;程粮君.编辑之友,2022

[3] 社交阅读:转向、特征与路径. 杜耀宗;孔正毅.编辑之友,2018

联系方式:adxwkongzy@126.com

转自:“心传考博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