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丨结构方程模型(四)
2023/9/22 11:18:48 阅读:86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萜心话 ,作者TIE
萜妹终于把验证性因子分析这个部分介绍完了,接下来呢,我们来介绍因果模型部分,就是路径分析啦~
我们开始咯~
第 二 天
路 径 分 析
概念辨析
在介绍路径分析之前,我们先要明白传统的回归分析存在什么样的局限。
只能包含一个因变量;
只能分析直接效应。
我们将回归模型与路径分析进行对比能更好的了解二者的差异。
区别
回归模型
路径分析
自变量个数
多个
多个
因变量个数
一个
多个
中介变量
无
有
自变量测量误差
无
有
路径
只能单向
可以往返
模型的界定
因果关系的假设必须来自清楚、合理、明确的逻辑关系与推理程序。虽然路径分析可以检验因果论证的存在,但是,对于谁为因谁为果,却需要更为严谨的检验(MacKinnon, 2008)。
模型的建立
模型中的变量关系存在多种形式,我们把它先列成表格。
变量与符号
意义
关系
X↔Y
相关
X与Y为共变关系
X→Y
单向因果关系
X对Y为直接效应
X→Y1→Y2
单向因果关系
X对Y1为直接效应,X对Y2为间接效应,Y1为中介变量
X→Y
←
双向因果关系
X与Y互为直接效应,X与Y具有双向循环效果
Y1→Y2
→Y3→Y1
循环因果关系
Y1对Y2、Y2对Y3、Y3对Y1均为直接效应,Y1、Y2与Y3为间接双向循环效应
这些模型可以分为递归模型与非递归模型。
递归模型中因果关系结构中全部为单向链条关系、无反馈作用;
而非递归模型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模型中任何两个变量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也就是有直接反馈作用)的情况;
变量间虽然没有直接反馈作用,但存在间接反馈作用的情况;
某个变量存在自身反馈作用(也就是变量存在自相关);
内生变量的误差项与其他有关变量相关。
其中有一种特殊的模型被称为滞后模型。滞后模型也是递归模型的一种,它是指同时互为因果的两个变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滞后后,成为彼此的果与因。
模型的检验
首先递归模型都是可以识别的。而其中饱和模型总是恰好识别的模型,因此它能够完全再现实际相关系数值。对这种模型是无法进行检验的,真正能够检验的是不饱和模型。
模型的检验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以饱和模型作为基准的检验;第二种是两个嵌套的非饱和模型之间的差异检验。这里和我们上一篇里提到绝对拟合指数和相对拟合指数就有联系啦,不记得的小可爱可以自行回顾上一篇哟~
第一种检验方法是将不饱和模型与饱和模型相比较而进行的,饱和模型在这里为基准模型,而不饱和模型为检验模型。检验的无差异假设为:不饱和模型中删除的路径系数为0。
第二种检验方法是将路径较多的模型定为基准模型,而路径较少的模型定为检验模型 ,检验比较模型在较少的路径下能否很好地拟合数据 。如果卡方变化不显著则取检验模型,如果卡方变化显著则取基准模型。
转自:“量化研究方法”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